分享

怎样理解论文的语言美?当编辑说论文语言有问题,他是在说什么?

 可爱多huyu 2021-09-23

本文为科研写作研究所编辑部原创

论文是学术界对话的一种方式。相比其他文体,论文对语言的要求更高,体现出一种逻辑缜密的思维之美。那么,我们应如何理解论文的语言美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谈谈这个问题。

一、科学无误,不存在语言错误 

科学性是论文语言美的首要要求。很难想象,一篇存在字词错误、语法错误的论文,会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下图,是我们随机选取的一篇已发表的普刊论文的摘要。

图片

上述摘要,其内容的表述就不符合“语言美”。比如第一句话“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也对我国的全面改革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就很不通顺。再如,该摘要的最后一句话,作者说“本文先就……,然后就……,最后就……”,连用三个“就”,显得语言表达很匮乏。另外,该摘要里的“然后”“希望”等表述,也过于口语化。

论文语言美的“科学性”,说的是论文的语言语法合乎规范,不存在字词、标点等低级错误。很多人由于小时候没打好基础,语文基础不好,书面表达能力偏弱,导致成年后写论文出现语法错误而不自知,影响他人正常阅读。写论文常见的语法错误,有标点错误、字词错误、介词连词错误等。

图片

比如,很多作者写论文喜欢一“逗”到底,不懂得适当使用句号,导致一句话长达数百字甚至上千字。像上方截图显示的论文内容,就是一个反面典型。该作者在论述“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时,写了200多字才使用了一个句号。

再看下面这个例子,我们从“最后,不同群体在购买商品时……”开始看。这里,该作者从“最后……”写到“因此……”。之后,使用了一个分号,紧接着,又介绍了“还有一些大学生”如何如何。 

图片 

图片

按照一般的理解,分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和因果等,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但在上面举的例子中,如果我们仔细读读,就会发现:“最后,不同群体在购买商品时的风险偏好存在巨大的差异”这句话,其实表达了一个总的意思,即不同群体存在差异。再往后看,“大学生群体作为知识青年,且由于资金不如其他群体充裕,因此在消费偏好方面会比其他群体更多地关注消费所带来的风险”这句话,是对上一句话的进一步解释,即大学生群体的风险偏好跟其他群体存在差异。最后所写的“部分大学生……”“还有一些大学生……”等短句,是对“大学生风险偏好”的具体分类。

图片

按照上述理解,“部分大学生……”“还有一些大学生……”这两方面才是并列关系,才需要用分号,而“最后……”“大学生群体作为知识青年……”不属于这两方面,不应当归到第一个分号里,而分别应当用句号结尾。因此,作者分不清逗号和分号的区别,出现混用,导致同一句话中各个分句之间的类属关系模糊不清。

语言错误还表现写论文不使用主语,或者同一句话前后两个半句出现两个截然不同的主语,影响他人理解,引发歧义。比如,下面这段话就存在主语不明确的问题。“谁”的扩张程度超过美国发达国家?是中国还是其他别的发展中国家?再如,“成为互联网重要组成”的是谁?是第三方支付,还是移动支付?现有内容没表达清楚。

图片 

还有的作者写论文,对中英文标点不加区分、存在混用,或者喜欢使用叹号,在文字中流露出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违背了客观中立的写作立场。在论文语言的字词错误方面,典型的表现是“的”“地”“得”不分,出现错误、别字。介词连词方面,有的作者写论文在同一句话中,使用了好几个“和”。比如“中学生的成绩优异者和成绩不佳者和自己的老师……”,这句话连用两个“和”,读起来就很别扭。

当然,在实际发表的期刊论文中,上述语言错误多数已被纠正,但是,仍不排除部分期刊把关不严,刊发了存在语言错误的论文。比如,下图中的“清楚的”“快速的”“完全的”,“的”都应该改成“地”。

图片 

总之,体现语言美的论文,首先应当消灭语言错误,不存在语法问题,能合理使用各类标点、介词和连词等,不出现错别字。一旦出现字词、标点等低级错误,整个论文将“有碍观瞻”,丧失语言美。

二、多说人话,不滥用理论术语 

学术论文是科研工作者之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种对话。因此,论文写作的目的,务必回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务必使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去写论文,要多说人话,不能故作神秘,不能把论文写成天书。论文不说人话、滥用理论术语的典型表现有:熟悉的知识陌生地介绍,通俗的话晦涩地说,简单的道理复杂地讲。这样写出来的论文,都不符合语言美。

比如有一篇论文,文中出现了“本项”“喻项”“系项”等诸多新术语。作者从“客体”说到“主体”,从“实相”说到“心象”,写了上千字。但是读完就会发现:作者所表达的实际内容,不过是“比喻”这种修辞格。他反复提及的“本项”“喻项”“系项”等概念术语,也不过是人们早已熟知的“本体”“喻体”“比喻词”等概念。这就是“熟悉的知识陌生地介绍”。

通俗的话晦涩地说,简单的道理复杂地讲,这样的论文语言也不美。文字“绕”、句子长,是目前国内学术界文风晦涩的“症状”。中国人做学术写论文,就应当体现中文的表达习惯,但很多年轻作者在实际写作时,有意无意地使用“欧化”语法,诸如状语后置、嵌套多重定语从句等,导致语言表达臃肿晦涩。

比如,有人引用小说《廊桥遗梦》里的某句话,并将其翻译为“一九六五年那八月八日早晨,罗伯特·金凯德锁上了他在华盛顿州贝灵贝灵汉一栋杂乱无章的房子里三层楼上的两居室公寓的门”。显然,这个句子的定语太多,臃肿不堪,难以卒读。再如,“这就是那只捕杀了偷吃了放在杰克修建的房间里的蛋糕的老鼠的猫”“已经不是头一次他在这个房子里清晨就被从他侄子房间里传出的响亮的如同射击一样的噪音吵醒的争吵已经在早餐时爆发过四次了”等等,都属于此类。

前面提到,学术论文是科研工作者之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种对话。既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那么,论文的落脚点就应该从“人”这个独立个体出发,而不能完全写成一堆冷冰冰的数据模型或理论术语。如果一篇论文里面,总是大开大合地描绘宏大的现象、叙述历史变迁、讲述时代大势,罗列各种看似高深实则用处不大的公式模型、理论观点,那么,这样的论文就缺少一种坦诚交流的亲近感,不接地气,让人觉得论文的语言不够柔和,过于生硬。

好的论文语言,应当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情,实际写出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在考虑对方能不能理解和接受,从不为了显示自己“学问高深”而不顾读者能不能读懂、接不接受。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但很多作者写着写着就违背了这一要求。

什么是“多说人话”?大家可以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父母、爱人、师友面前是怎么说话的?相信多数人在他们面前都是能正常说话的,不太可能从嘴里蹦出“马克思曾经说过……”“弗洛伊德认为……”“窃以为……”之类的语言。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这就是用“说人话”的方式写论文。

当然,有一些学科比如哲学类论文,语言普遍很晦涩,但是语言抽象不等于“滥用理论术语”,而且这也不是论文可以不说人话的理由。论文是服务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的,通俗的语言才是最美的论文语言。

三、符合逻辑,不随意东拉西扯 

上面说的是,论文语言不能出现语法错误,要语言通俗。但是,“通俗”不等于写论文可以通篇大白话,不等于可以像侃大山一样地东拉西扯。这就涉及到论文语言美的第三个方面,即“符合逻辑”。“符合逻辑”意味着论文的语言要有一定的理论性、逻辑性。这是论文语言评价中几个比较重要的指标。

“理论性”往往跟抽象思维有关,这是由学术论文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学术论文一般都要揭示特定现象或事物的规律,或者对某些问题做出解释。这决定了学术论文在语言的选择上,主要依靠抽象思维进行抽象语言的表达。没有抽象思维,学术论文就只是一堆事实或资料的堆积,缺少理论性和逻辑性。而缺少理论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也就称不上是学术论文,而沦为一般意义上的随笔,也就谈不上论文的“思维之美”了。

图片  

上图是从一篇已发表的论文中截取出来的。这篇文章写的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上面的内容,对应的是论文“原因分析”的第三条,即“缺乏良好的社会舆论和教育氛围”。作者认为,正是因为缺乏良好的社会舆论和教育氛围,才导致当前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不佳。但是,我们通过截图中的内容,丝毫看不出“良好的社会舆论和教育氛围的缺乏”到底是如何导致“爱国主义教育不佳”的。

我们只看到作者在罗列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道德败坏行为,如好人被讹诈、老人被弃养等。但是,这些现象跟“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有什么关系?即使是看上去跟“爱国”有点儿关系的“疫情期间,发国难财”,可是“发国难财”不是原因,而是“爱国主义教育不佳”的现实表现。

可见,缺少理论和逻辑、只知罗列事实的论文,是谈不上语言美的。论文的语言美需要体现理论性和逻辑性。论文作者要做的,就是以审美主体的角色去大胆探索、如实书写,把握住最能反映事物和现象真谛与精髓的关键信息,对特定事物和现象作出逼真的刻画与诠释,从而拨云见日,通过现象把握本质。而要做到上述几点,有赖于论文作者思维逻辑指引下的文字表达功底。

除了以上三点,论文语言美还有一项要求,即“珠圆玉润”,但这个要求难度太大,很多人都做不到。对于多数作者来说,自己写出来的论文如果能确保无语言错误、说人话、符合逻辑,那么,基本上就算是一篇具有语言美的好论文。

作者:刘小华(科研写作研究所中文编辑部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