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书香(9)《郁达夫散文选》 百花文艺出版社的这套《百花散文书系》,当时只是按着自己的兴趣买了老舍、丰子恺、郭沫若、茅盾、周作人和郁达夫几本,喜欢它的封面装帧和内页文字排版。 这么一本2、3百页的正版书,也就4-8元钱之间,现在看来这个书价算是很便宜了。而在当时的90年代初,一样是“掂量”着买,尽管这些书和作家都是自己的喜欢。 不晓得,那时的书价是按什么来定价位的。书的页码和文章的篇数相差不多,茅盾的8元,老舍的6.60元,郭沫若的5.65元,丰子恺的4.35元,郁达夫的4.30元,周作人的在这几个人中最低4.15元。难道是和现、当代的区别有关?还是别的什么呢?算了,不去追问吧,对爱买书的人来讲,书价越低越高兴。 对于郁达夫,是在中学时学过他的《故都的秋》和《江南的冬景》两篇散文知道他的。后来又读了他的《钓台的春昼》《方岩纪静》《怀鲁迅》等名篇,对他的文采和博学更加敬仰。 在现代文学史中,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王独清等发起的“创造社”是很有影响力的,他们当中,郭沫若和郁达夫最为以文章著名。郭沫若给人以理想的革命热情和激情印象,郁达夫则给人以浪漫的才子诗情和多情印象。在他的笔下,散文、记游、日记、诗词、小说都是别有一种意境,看似自传体的表述,却都能以反叛的笔调别开清新面目给当时文坛。尤其在年轻人中引起很大的轰动,受到那些不满当时旧现实、旧制度一样渴望找到激发点和具有反叛性格青年的狂热爱戴。 郭沫若在他的《郁达夫论》中写道,“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即吹醒了无数青年的心”。可见,在那个看似死水无澜却静得可怕的社会,投入一颗石子,或者丢下一点萤火,都能让这个旧中国的死水惊起波澜和燃起大火,变得波涛汹涌热情澎湃,郁达夫的文字就是那其中的石子和萤火之一吧。 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沉沦》,都是以自传体的形式写作的,看似在晦涩潮湿、逼仄狭窄的生存空间里挣扎生活,却是一个年轻人在整个社会中际遇的痛苦、无奈、认识、搏击、突围的写照。生活是美好的,阳光是灿烂的,人生是有意义的,需要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支撑呢?难怪,生活在那个动乱时代的青年人苦闷的心境会有那么多的思考和追问呢! 郭沫若、徐志摩的笔调是浪漫的,郁达夫的笔调也是浪漫的,但是他的浪漫和他的性格好像更契合——无拘无束,敢爱敢为,狂放随性。他与王映霞的爱予情仇成为了时人茶余饭后的文坛谈资,这对被羡为“富春江上的神仙侣”典范的才子佳人,由上海法租界初次邂逅,一见钟情,到“风雨茅庐”的热恋情事,就在他的《日记九种》中记录了下来。 爱与情如这册书封面上粉艳的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能不让人珍惜么?! 2021年8月26日。 作者:松风萧月 ◆松风萧月:一叶书香(8)《梁实秋文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