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益师 | “不务正业”的班主任,带学生跳绳、摘菜、为健康干杯

 名师说 2021-09-23

编者按

教育发展靠什么?最核心的,靠教师。

毫不夸张地说,教师的整体水平,就是一所学校、一个区域教育发展的水平。在教育规模急剧扩张的深圳,教师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

近年来,“名师说”推出的一些“教师成长心得”或“教师发展指南”,备受欢迎,后台也常常有年轻教师留言索取“成长攻略”。基于此,我们增设《每周益师》栏目,每周介绍一位名师的经历及经验,以帮助更多的年轻教师成长。

“名师集中地,名师成长营”,这是我们的栏目定位,期待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这里遇见名师、成为名师!

每周益师 | 33岁荣膺深圳市年度教师,他有怎样的成长秘方?

袁亚玲

香山里小学语文教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作为周其星工作室核心成员之一,多年来跟随团队共同致力于整本书阅读和诗教探究,主编《讲给孩子的百年梦想——教育家的故事》等多本儿童图书。

先后在第三、四届全国智慧课堂观摩研讨会上做课例展示,并获评全国优秀课例。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论文先后发表并多次获一等奖。主持“十三五”重点课题《基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思维能力》。多次指导学生社团参加深圳市国学吟诵比赛获得一等奖。

2020年荣获南山区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特等奖,深圳市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三等奖。在经过大赛洗礼与专业学习后,袁老师再次坚定地认为: 作为一线班主任,有责任和担当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与班级管理全过程。

“袁老师又带着学生在跳绳,她又在跟小李医生学中草药了,她又带着学生上顶楼摘菜了!”

这个不务正业,喜欢班门弄斧的老师就是我。这个非专业体育老师,非专业中医,非专业园丁的班主任就是我。

而这些每天举杯共饮,日跳300下,时不时去楼顶采桑捉蚕,平均身高超同龄人的孩子们就是我们“悦朗星班”的香娃们。

他们在运动会上的大放异彩,日常考勤中的超低请假率得益于班级的健康教育策略和积极向上氛围。

9月3日教育部举行的第五场2021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发布解读《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核心便是“健康第一”的理念。

作为一线班主任,有责任和担当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与班级管理全过程。班级学生目前的体质状况说明 “为健康干杯,日跳小绳300下,不畏烈日采桑叶”等活动育人的方向是正确的。

作为探索,我将这些尝试共享同仁,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举措共享,一起为健康中国助力。 

一 、为健康共举杯

“为健康共举杯”源于一年级入学之初的鼻血风波。入学之初有七八个孩子接二连三流鼻血。当时我以为是秋季干燥,加上孩子们不注意用鼻卫生导致的。

直到前几日我儿子入学,作为家长的我感受到了公办学校与以前托班的细微差别。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段的改变,教师会更注重引导孩子们的独立饮水习惯,加上公办学校和托班的师生比差别,孩子们在没有大人的督促情况下,往往忘记喝水。 

在一年级时,我们发起了“每天六次cheers,白开水里有温暖。”的干杯活动,每个课间我都冲向教室,与孩子一起干杯100ml。

到现在三年级了,孩子们的饮水习惯特别好,这个习惯我认为是受益一生的。

做班主任这么多年的最大感受是:父母把这么可爱的宝贝们交给我,我要还给父母的首先是一个健壮的孩子。

二 、阳光体育一小时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我所在的学校里,师生每天来学校第一件事不是学习,而是强身健体。

我校阳光体育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全校做广播操,第二项是跑步,第三项是不同项目的趣味游戏。早上8点到9点,和孩子们一起在操场奔跑,在童趣空间呼吸着新鲜的侨城空气,幸福感十足。

如何在学校课程基础上发挥班级特色,设计更符合本班情况的育人活动,我要感谢恩师郎丰颖老师。

除了她对工作一百分的热爱,我还从她那学到了数不清的小妙招。每个招数都很实用有效,因为她所有的妙招不是为了与学生斗智斗勇,而是真的出于像亲外婆一样的关爱和呵护。

日跳小绳300下就是她教给我的法宝之一。组建跳绳小分队,我们班级按照椅子颜色的不同分成五个小组,分别是我们的跳绳五分队。每天全员完成300次跳绳打卡的小组会有加星,星最多的小组成为当周的明星小队。于是出现了师徒结对一对一,强强联合共促进的模式。

最不会跳绳的小虎同学还拜师我们的跳绳大王学艺,那段时间,大家见面问好后,每个人都会说:你今天跳了多少?

作为这个年龄段的重要他人,同伴育人比教师说教更为有效。我们班的跳绳打卡和干杯行动始终如一日,延续至今。

三、家校合力共成长

身处深圳,如何依托一流的社会资源,我做了很多思考。携手家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课堂,研发更有深度的班本课程,通过专业课程实现健康育人的目标值得我们去探索。

班上有个孩子来自中医世家,他的爷爷特别热心,在我解决鼻血风波时,主动录制了VCR,将鼻子的构造通过生动图片展示,做成动画视频给学生看,十分生动形象。

后来我将这些资源共享同行,据说看完视频后的小朋友们抠鼻子现象减少。我感慨: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果然更有成效

事实上,这位来自中医世家的小男孩因为较同龄人小,学习能力相对弱一点,一度影响着他的自信和积极性。

抓住这个契机,发挥他的优势智能,在我和家长的“密谋”引导下,这位小中医就成了我们班级孩子与中医文化的连接人。

他在班上带着诗社成员写中药诗歌,教大家切脉,在疫情复课后为大家做健康小讲座,对不讲卫生的小伙伴进行一对一的“话聊”,在班级卫生健康习惯的养成中,他功不可没。

他还利用自己对中药材的了解,写了一首童诗,获评全国最受欢迎的十首童诗,还拿到了诗教专家周其星老师的亲笔签名册子。

接下来我打算邀请这位名医家长担任我们班级的健康顾问,进班宣讲中医健康知识,让孩子们重视健康,提高认识。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真正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整个教育系统所有的老师、所有的家长、所有的学生对健康和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我们何不家校合力,让孩子们前进的步伐更加有力,让教育落地的声音更加响亮。

四、校内智库搭平台

师生时不时上楼摘菜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但是它真实发生了。城市的孩子能有下地劳作的机会尚属不易,更何况是在校内。

我们学校“创新者种植基地”是在顶楼空地打造出的真实农场。为我们班的班本课程中草药健康提供了最好的育人场景

我的副班张老师作为这片田地的农场主之一,常常带着我的孩子们去种草药,做药包。孩子们在楼顶沐浴着阳光,挥洒着汗水,收获着喜悦。虽然各个晒得满脸通红,干的满头大汗,但是乐在其中

今年放暑假前,农场主神秘的拿出一盒子礼物,作为学期奖励。打开盒子,大家惊呆了。里面放满了大家自己种的桑叶,还有一个个可爱的蚕宝宝。

孩子们带着任务领取了这份神秘奖励:假期呵护好这些蚕宝宝,并观察他们的成长过程。在散学的那一天,我们再次登上顶楼,去给蚕宝宝采摘这个假期的干粮。

大家还摘了自己承包基地的蔬菜,拿到校门口义卖。本学期的校本课程更有趣,不仅有种桑养蚕,有牙护理,还有艾香银河等一系列户外探究课程。

下星期就要开课,别说孩子了,我们作为助教更是无比期待。在班级管理和专业成长过程中,依托现有资源开发德育课程,借助校内智库承载育人目标,会事半功倍。

以上是我在班级管理中一些有趣的探索,有收获,但是问题依然存在,比如我们班级孩子的近视率偏高,如何在接下来的三年小学时间有所改善,这将会是我当下乃至近期都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作为孩子在校期间的全面参与者和见证者,我们一线教师可以做的有很多。小至坐姿提醒,座位的细微调整,大至卫生健康习惯的培养,体育活动的长期坚持,用心方能成就,我愿意在未来的日子里,为孩子们的健康教育守望赋能,共同成长。

作者:袁亚玲

文中图片源自:香山里小学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