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时候最后悔?

 戎欣然策划笔记 2021-09-24
什么时候最后悔,就是趴着井沿看一眼,又掉下去了。

什么时候心里最难过,明明知道的事情,眼看着就给做错了。

记得以前做一个项目,和一个同事在高速上开车,遇到一个三叉路不知走哪里的时候,我印象里是走中间那条路,结果他说走左边那条,为此还有了小小的争吵,当时我为了平息争议,顺从了他,结果走错了路。我们绕了好远,差点耽误事。 

这个例子非常典型。如果当时我和他一样判断错误,同样是走错了路,造成了损失,我也不会产生后悔的心理,因为自己本来也不知道。但是我明明知道正确的选择,但当压力来临的时候,我却因为自己的不自信,屈从于压力之下,结果真的走错了路。这时候,心里真的是后悔。

文昌菩提投资失败的例子,也是类似的心路历程。

我从各种数据中判断出文昌菩提是骗子,但是当我身边的人都在做的时候,我就对自己的原来的认知产生了怀疑,这时刚好有个我十分尊敬的人也来劝我投资,有了外界的压力。我的支撑柱就塌了,自己的亭子就倒了。

为什么自己明明知道正确答案,在稍微有一点压力之后,就屈服了呢?

我经过细致分析,有以下两个原因:

1、认知没有经历过思辨的演练

我的认知,都是来自于正向认知,从来没有过反对性的思考,一旦有反面的例子袭来,就会产生动摇。

高人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高人是在事情没有来临时,做过反对性思考,无论其中多么的复杂,多么的辗转惆怅,都是在模拟的思想范围里,最多就是在最小规模的实验里。通过模拟反向思考,最终把某一种观点定型,就建立了坚固的防御体系。

普通人则不然,普通人学习观念只是接受了正向观念一次,没有反对观念来进行冲击,在无事的时候,看着挺潇洒,侃侃而谈,指点江山,但是到了事情来临的时候,一旦遇到反对意见的来临,就慌了,左右摇摆,心神大乱。

为什么那些有能耐的人,遇到需要进行左右选择的时候,会避开众人,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去思考。

是因为他以前没有进行过思辨,需要时间来思考。其次,思考的核心,一定会向剥洋葱一样,一点点剥离那些与客观事实无关的因素,把人情、关系、面子,什么的无关的因素都拨开,只剩下客观事实。然后把客观事实里面的因素进行分解,划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就牵住牛鼻子,整个事情的性质就决定了,赢得基本面就确定了。

2、不愿意承担失败的风险

我不和同事争辩,听从他的意见,还有一种重要原因就是不愿意承担风险,就是不敢承担损失后的结果。当时如果走错了路,同事对我的批评就会很严厉。我认为我接受不了,但是我可以接受他走错之后的结果,于是,就走错了路。

不敢承担后果,是一种弱势思维的表现,总想着有别人在前面替我挡子弹,自己跟着人家能够享受好处,但是如果人家判断失误了,给自己造成损失了,自已不能坦然的接受,产生后悔的心理。

要改变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1、凡遇认知,先反对自己三遍

真理越辨越明。以后遇到认知方面的知识,先假设如果遇到对手,对手会有什么理由来反对他,就像正反方的辩手一样,自己在反对这个认知的时候,必然会看到这些认知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可以得到改正和修补。自己先打败自己,就没有别人来打败自己了。

2、勇于成为独立人格。

不要做别人的附庸,该承担的责任要承担,该获得的成果不要不好意思拿。成为独立自主的完善人格,向大丈夫一样鼎立在天地之间。认为自己对的,就坚持,认为自己错的,就坚决改正。这样,即使做事错了,承担该承担的责任,而不是心底里暗自后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