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你被消毒了吗?

 工大洪哥 2021-09-24

原发表于2020-02-13,编辑重发,加注原创。

今天,写这篇文章,关注一下过度消毒的问题。

01 现状篇

疫情带来的恐慌比病毒扩散的速度还要快。当性命攸关,逼出了人类的创造潜能。

个人防护方面,各类出门防护神器,让人眼花缭乱,有的还真能起到防护作用。

环境防护方面,各单位单元也都很重视!不是有病毒吗?那我们就---

消毒!消毒!

创造力再度爆棚,小区村口的消毒通道应“疫”而生!

一个帐篷,经过改装,变身一个简易消毒房,要进小区,进村庄,不管外来的,本村的,这是必经通道,非消勿入。 


关于消毒的场景,从一个工作群可见一斑。

这个群里,每一天,不算自己购买,单是来自各个企业和在外乡亲捐赠的消毒水都是成吨成吨的。

人们很认真的防范疫情,这些消毒水,被认真地喷洒到过往的车上,路上,院子里,用的工具,有背着的喷雾器,有行走着的改装喷雾车,有一些村,还动用了无人机。 


会不会过度消毒了?

学过很多门化学的我,开始有这种疑惑。

但微信群里,朋友圈里,关于消毒的文章,极少极少。

是不是没有人关注过度消毒这个话题呢?

还真不是,搜索了一下,文章有一些,源头不多,翻了好几页,大概七八个专家讲过这个问题,提示要防范过度消毒。

这些信息怎么没有达到我们这里呢?

我点开澎湃新闻的一篇文章(专家:对车辆轮胎消毒或对着马路喷洒消毒剂属于过度消毒),发表于4天前,阅读量2700+,而同期的其他文章阅读量3万+。

只能说,这个话题还没有引起大众的重视。

刚刚济南市已经叫停通道消毒了,但也没有叫停其他的消毒。济南之外的很多地方,还在“认真”地消毒。

过度认真未必是好事,认真研究一下则是有必要的,查阅了一些文章和文献,下面我们就认真谈谈这个话题。

如果你没有耐心看完整篇文章,可以直接跳到最后的“07结论篇

02  原理篇

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是最主要的两种传播途径,粪口传播和气溶胶传播尚未证实,存在这种可能。新冠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min即可灭活,此外,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新冠病毒,目前家庭消毒常用75%的酒精以及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剂)。

所以,在有病毒的地方喷洒消毒剂,擦拭可能被污染的表面,用紫外线照射,加热可能被病毒感染的物品,在其传播途径中对病毒实施消杀灭活,就是消毒。 

03 误区篇

1.通道消毒可以消灭进入小区的人身上的病毒。

消毒剂要达到一定的浓度且消毒作用到规定时间后,才能起到消毒效果,在浓度极低的雾化消毒剂中通过,消毒效果很难评估。

消毒剂使用说明中规定,对环境和空气进行喷洒消毒时,必须在无人条件下进行。目前没有用于对人体进行喷雾消毒的化学消毒剂,皮肤黏膜消毒剂可以用于人体处理伤口、注射消毒等,属于医用,化学消毒剂的“水雾疗法”可能会引起眼睛、皮肤刺激、吸入性肺炎、皮肤炎症、过敏反应等,严重的会导致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的复发,儿童哮喘发作,而且会使口罩的防护效果大打折扣,自己穿的衣物可能被腐蚀。这样的风险目前无法定量评估。

“消毒通道”“烟雾袅绕”,看起来“严密”的消杀给群众不小的信任错觉,一旦这种表象信任代替了对病毒传播的高度警惕,代替了对拒绝人流聚集、人群集中等防疫要求的自觉和自警,从而削减和放松了人们的防范和警惕,其后果堪忧。

对策:2月9日,济南市依据消毒规范标准和专家意见,紧急叫停在小区设立消毒通道消毒的措施。

2.在小区道路和公共空间喷洒消毒剂能消灭病毒

需要区分是疫区和非疫区,对应的消毒要求是不一样的。

2003年非典发生后,卫生部于2003年5月7日公布的《公共场所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消毒指导原则(试行)》中的第一条、第三条和第六条分别指出:“非流行区的公共场所是安全的,平时注意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即可,一般不需专门进行消毒”、“能正常通风处、室外地面以及车厢等交通工具外部不需消毒”、“大多数消毒药品均有腐蚀性和刺激性,消毒次数过多、消毒液浓度过大,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钟南山等院士和专家曾经指出,大规模、大面积进行预防性消毒是不科学的。由此可见,无论是在“非典”流行地区,还是在“非典”非流行地区,均不宜进行大规模、大面积的预防性消毒

消毒剂对病毒的杀灭作用,需要一定的浓度和时间,对空气消毒,一定是在无人环境下,而84等消毒剂都很容易挥发,并不适合室外大面积消毒使用。

3.家里需要严格地消毒。

正常情况下,无病人家庭,没有必要每天进行消毒,只需要做好一般性清洁,注意家庭成员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通风换气是最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的方法,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如果家里有密切接触者或者疑似病例,可进行必要的预防性消毒处理。

家庭消毒新理念:清洁---物理化学性消毒—保洁,科学消毒,首先采取物理消毒方法,:通风换气、手卫生、煮沸消毒,然后对物体表面用常见250-500mg/l的84消毒剂对餐饮具、卫生间、门把手浸泡或擦拭,30min。消毒过后重保洁。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并保持整洁,防范微生物污染和病媒生物侵害和传播。

04 危害篇

不当消毒带来的负面影响。

1.可伤及人体组织器官。各种消毒剂对人体皮肤和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在暴露配制和使用中,能刺激人的口腔、眼、鼻、呼吸道、肺部等,致使这些组织和器官受损,引起皮肤过敏、灼伤,出现粘膜搔痒、红肿、干燥、脱皮症状或造成鼻炎、眼炎、咽炎及刺激性干咳、胸闷等病症。这些损伤和病症的程度与消毒频率、消毒剂的浓度成正相关。

2.可导致人体正常菌群失调。人体的正常菌群有维护组织器官生理活性,形成生物膜保护屏障,防止致病菌侵入的作用。如果过多滥用消毒剂,可造成人体多种有益细菌死亡,从而破坏定居在各腔道内正常微生物构成的生物膜保护屏障,给外来致病菌的侵入打开方便之门,造成难以治疗的二重和多重感染。

3.可产生细菌的耐药性和变异。滥用消毒剂与滥用抗生素一样,会导致微生物菌群产生抗药性和细菌变异,使消毒剂的灭菌功效明显降低,甚至毫无作用。尤其是在细菌反复接触亚致死量消毒剂的情况下,其耐毒变异的机率大增,抗消毒剂菌株将大量繁衍,化学消毒方法可能会出现无计可施的尴尬局面。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种综合性因素的影响下,由于医院内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过多过滥地使用消毒剂,已成为各种耐药菌株生长的最佳培养环境。

4.可造成自然环境损害。含氯消毒剂的使用能在环境中生成有机氯化物,这种物质已被证实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恶性作用。有的消毒剂使用中还可能产生二噁英等有害物质,对生物和环境影响极大。由于消毒剂的酸性较高、氧化性较强,过量使用可对花草树木、土壤造成损害。有部分消毒剂由于对空气和水的污染,从而间接影响人体健康。有的消毒剂腐蚀作用强,使用不当则可造成生活物资的损坏。

05 专家篇

冯录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研究员):

现在有的车辆进小区和单位的时候,对车辆的轮胎进行消毒,或者对着马路喷洒消毒剂,这是没有必要的,属于过度消毒。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手段,但不宜过度。我们还是要按照规范来做,并且注意潜在的风险。

张流波(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消毒中心主任):

目前一些地方可能存在过度消毒的现象。消毒确实是切断传播途径重要手段,但一定要有针对性。比如一些地方对马路反复喷洒消毒剂,这种方式意义不大。如果用消毒剂对空气消毒,一定是在无人环境。

如果消毒过程中有人吸入消毒剂或往人身上喷洒消毒剂,这样的风险我们无法定量评估。

贺雄(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

--居家如果没有病人和感染者,家里保持清洁足矣。

--如果有病人或者潜在感染者,家里可以通过500毫克每升的含氯制剂对所有台面进行擦拭消毒。原则讲,84消毒液,直接拧的盖子,一盖相当于7毫升。按照1:90的浓度调配。还有一种盖子上有刻度,可以直接配比。30分钟后,要用清水、湿抹布擦拭干净,防止腐蚀,产生不良效果。

--“于电梯里人们常用的按键等,每天要进行两次消毒擦拭。作用时间为30分钟。

--外部环境无需使用。没有必要过度使用消毒剂。

--病人和疑似病人使用过的车内,要进行消毒。网约车、出租车也提出相应规定,不要接送病人。

--比消毒更关键的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在疫情防控期间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钟南山院士:

这次疫情大概太忙了,关于消毒的建议不多,只查到了一条:电梯其实最危险的地方也是冠状病毒容易藏身的地方,一定要及时消毒。 

06 经验篇

现实经验--门峡市(文章:三门峡为何未全市消毒?专家回应了

三门峡市认为全市大面积消毒不适合:一是空气消毒必须在密闭环境中才能有效果;二是全市道路表面消毒,只有在疫源地也就是疫区或疫点(社区暴发5例患者)才可在局部区域执行疫源地消毒;三是过度消毒会对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尤其是担忧对白天鹅湿地造成潜在危害。

全是消毒卫生工作,在市卫健委领导下进行,一是加强储备战疫情:全市储备各类消毒器械70台,消毒剂11吨,有备无患;二是培训督导备疫情:对各县市区50名专业消毒人员进行现场培训,现场督导各地做好个人防护,实施科学消毒。三是重点消毒控疫情:加强新冠肺炎消毒知识宣传,引导工作科学消毒;同时对新冠肺炎患者、疑似患者随时和终末消毒,消毒3000平方米;对疾控中心实验室办公环境进行空气消毒,保障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每天消毒2.1万立方米。

经验小结:数量少(全市230万人,6个县市区,只配备50名专业消毒人员),专业化(人员上岗经过培训),精细化(现场督导,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物相关区域进行重点消毒) 

历史经验--非典时期的北海

北海市与“非典”疫区广东省接壤。为防止“非典”传入,北海市与其他一些没有出现“非典”疫情的地区一样,在全市范围内草木皆兵地开展大规模的预防性消毒工作。全市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和经过培训的公共场所管理人员进行。对于公共场所,每天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对于出入北海市的所有公共交通工具,做到每车(船、架)次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消毒;一些办公场所也每天或数天进行消毒一次;一些公务用的车辆,也不定期地对其进行消毒等等。

专家认为,在没有发生“非典”疫情的地区,“非典”病毒存在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大规模的消毒实际上是盲目的消毒,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这样不但增加了人们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心理和工作负担,浪费时间,而且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必要的污染。

07 结论篇

1.没有出现病人及隐性感染者的场所,通常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

新型冠状病毒在外环境空气、各类表面存在的几率很低,当出现病人及隐性感染者时,或者因人群密集性活动风险增加时,才需要进行消毒

2.不需要对室外空气进行消毒

3.对于很少用手触及的室外场所及物品,如地面、绿植、墙面等,没有明确受到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不需要消毒。

4.社区、单位不需要对进入社区内、单位内的人员、汽车、自行车等进行人体、车体消毒。

5.社区、单位不需要对进出人员的鞋底进行消毒。

6.居民家庭、办公场所等室内下水管道不必经常消毒

7.在加湿器中加入含氯消毒剂,加湿同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的方式,会对室内的人员造成伤害

8.消毒剂对物品有腐蚀作用,特别是对金属腐蚀性很强,对皮肤黏膜也有刺激;残留消毒剂对环境造成污染,长期使用消毒剂对健康有影响,对物品有损毁,要科学、适度消毒。

参考文献:

1.梁青山,“非典”时期非流行地区预防性消毒存在问题剖析,医学动物防治,2004,1.

2.崔利强,“非典”期间消毒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消毒杂志,2004,21

3.其他网络文章

本文综合自部分文献及网络文章,如有侵权,请告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