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我职守大半生的家园 告诉我你已经爱上了五中 作者:林长广 下篇 见证变迁 五中为家大半生,见证五中大变迁 建校已跨一甲子,年年岁岁变新颜。入了五中门,就是五中人。分配到五中工作三十五年来,长住在五中这美丽的家园内,对五中的一草一木,月新年异的新貌,历历在目。 流水的学生,迭新的校园。随风而去的是岁月时光,随年而留的是恒久印记。每个学校都有让人刻骨铭心的时代特色印记。 1973年1月中旬,我首次踏入五中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我记忆恒久的青砖黛瓦工字楼,据老家的堂哥说,1958年刚好在暂设平湖小学内的五中教室读初中,为建五中学校,学生经常帮助挑水库淹没区包厝里村拆下的砖块、小石块和扛旧小木料到建校工地,利用这些旧材料并搭配新材料,建了一座两层的工字楼以及三座土木结构的一层四间教室房、两层宿舍楼和师生食堂及公厕。工字楼承载了许许多多师生的怀念之情。 (工字楼图照) 70年代初又在工字楼斜右侧约二十多米外的坡地上建了一座下层四间教室、第二层楼梯口两间办公室和联排老师宿舍的“高干楼”。另从工字楼走道口搭建了曲道通幽的缓缓下行的长长雨亭至叉道口,再分三方向延伸至教室、教师宿舍厨房和高干楼,雨亭旁和房前屋后的并排齐序的冲天大树,青翠茂盛,盛夏时走进校内长雨亭,在硕大的绿荫下,顿时清凉袭来,热汗全消。 70年代初又在工字楼斜右侧约二十多米外的坡地上建了一座下层四间教室、第二层楼梯口两间办公室和联排老师宿舍的“高干楼”。另从工字楼走道口搭建了曲道通幽的缓缓下行的长长雨亭至叉道口,再分三方向延伸至教室、教师宿舍厨房和高干楼,雨亭旁和房前屋后的并排齐序的冲天大树,青翠茂盛,盛夏时走进校内长雨亭,在硕大的绿荫下,顿时清凉袭来,热汗全消。 70年代中后期在岭尾村那边围墙里的一处坡地,新建了一座第三层教师宿舍和第一第二层学生宿舍的砖木结构大楼。80年代中期又在这三层楼旁加建了钢筋砖混的三层师生宿舍楼。 1987年在拆除后的四间土木结构的教室前面活动场地上新建了四层16间教室的钢混结构教学大楼。1993年在工字楼右侧山坡地新建了五层20套教工套房;1996年40周年校庆前,把文革时学生挖的大操场用钩机挖推运土填到向岭尾村买的七亩沼泽瘦田,填成了两三百米跑道的大操场;不久又在高干楼背后山坡地建了五层学生宿舍大楼;来年拆了旧楼和雨亭,陆续在教学大楼右侧接头处添建五层综合大楼和左侧接头的四层八间教室楼;2002年建成了面积近600平方的上层图书馆下层学生食堂的大楼;2003年拆除了已见证风吹雨淋日晒40多年的工字楼,在靠近后洋路围墙内侧又建了20套教师公寓大楼,同时在图书馆前的路上通向教学大楼较近的路边,建了美观大方的师生大公厕。 拆除高干楼,用彩钢板搭盖了高大宽敞的灯光羽毛球和排球场地。2015年共花130万多建造了美观大方的南大门并建设通向乔洋方向的平湖环城路一段十多米宽的下坡大通道。2018年投资300万元左右在大操场边即已拆的旧学生宿舍楼空地上新建了五层亮丽的学生公寓楼。接着又投资几十万元重新装修改造全县学校最豪华宽敞的大图书馆。2020年,投资近300万元的焕然一新的塑胶跑道大操场即将完工。 夏日的那一场做不完的梦...... 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已过30多年,学校所有旧楼房一个不留地全拆了,拔地而起的是陆续建成的一座座高高的钢混结构大楼;校园环境,高新亮洁,绿荫环绕,草馨花馥,生意盎然;校园文化建设蒸蒸日上,在各个绿化园地,各立一块形状各异的中块溪石,并在其上面精巧刻凿两三字哲理的书法石刻,去年还树立了一座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子石雕像。如今的五中“天翻地覆慨而慷”“换了人间”,真乃景美诱人,乐教安居的美丽家园。 ![]() 而今我退休了,离开了美丽的五中校园,但她永远是我心中最美的家园。 作者简介:林长广,平湖钱坂人,长期任教于古田五中,已退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