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内托管后,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新用户9866joBQ 2021-09-24

教师的成长+家长的成长=孩子的成长!为了孩子,让我们一起努力!

学校放学后的校内托管服务,简称“晚托班”,这是省教育厅根据家长的需求而出台的一项新政策,今年被列为各级政府的一项民生工程。本学期,几所学校试点,下半年,所有市区小学实行,明年上半年整个县市铺开。

对很多家长来说,这是一件大好事。

我有一位当奶奶的朋友,每天需要按时接送孙女上下学,时间被牵制,自由被剥夺。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得眉飞色舞,大呼着:“我终于可以解放了。”她告诉我,5点放学,儿子媳妇就可以自己去接孩子了,她就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了。看她一脸的开心劲儿,我也替她高兴,让我很有成就感,觉得我们老师辛苦点,能够换来家长的轻松和舒心,值得!

作为试点学校之一,试行已一周多了。耳听眼观,校内托管,喜忧参半。

一喜,解放了好大一部分家长。上面所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样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太多了。它得到了绝大部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这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努力的方向。

二喜,免去了家长辅导作业时的“鸡飞狗跳”。绝大部分孩子能够在托管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放学轻松回家,再也不用家长陪伴左右“恨铁不成钢”,从此,“骂声、哭声,声声入耳”的场景将消声匿迹。

晚托时间,转到三年级一个教室,看到今天负责的是一位数学老师,她指导孩子完成了各科作业后,充当起了语文老师,引导孩子们静静地进行课外阅读。她轻轻告诉我:“这些孩子何其幸运,这样长此以往,一定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受益终生的。”

高兴之余,也看到了随之带来的四点担忧:

一忧,一部分家长对此不理解,不利于家校共赢。

一开始报名,班主任不断来转达家长的质疑;

没过两天,一些家长在“窝门口”公开不吐不快;

……

这是一项新鲜事物,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这很好理解。只要家校有一个良好的沟通,相信一切都不是问题。

二忧,所谓的“差生”因不需要没有参加,可能会导致差距越来越大。

先听听从老师那里盗来的原话:

师1:唉,这孩子不来上晚托班,怎么办呢,家长又不管。以前每天留下让他完成作业再回去,还能勉强跟上,这下完了。

师2:这孩子补补还是有希望的,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把他拉上去,但这时间段需要上晚托班,孩子不参加就没时间辅导他了,他就落下了。唉,分身无术呀!

……

老师们的担忧是真实呈现的。希望这类家长一定要多用点心,“管”住孩子,否则真的会越落越大。

三忧,孩子的一些坏习惯会不会重新抬头。孩子回到家不用做作业了,无所事事了,此时,如果家长不作任何约束,孩子有充裕的时间玩手机、看电视、打游戏……那么,这些陋习就会重新抬头,影响孩子的视力、学习和健康成长。

四忧,家长当甩手掌柜。

晚托班开始后,家庭作业基本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甚至被老师批阅后订正了错误,孩子一身轻松地回家。家长若认为这就万事大吉,从此对孩子不闻不问,把什么都交给了老师,当起甩手掌柜,那可不行啊!

孩子是自己的,该管的还是要“管”。管什么呢?我认为可以重点“管”以下几点:

1.管孩子的预习和复习。其重要性和策略,前面的文章中已多次提到,不再啰嗦。

2.管孩子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是老生重谈,但是从任何时候开始阅读都为时不晚。尤其是低段孩子的家长,可以好好地利用难得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跟孩子一起阅读。

“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有温度的阅读,就好像在进行一种温暖有趣的亲子活动。想像一下这样的画面:孩子依傍着大人,和大人一起,拿着同一本书,面对同一篇文章,口念同一行文字,那种“和你在一起”的感觉,让孩子和大人拥有了共同的阅读记忆。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走向“我想读,我要读”的主动阅读境界。也就是说,孩子是经由和大人一起阅读,在大人的陪伴中感受阅读背后情感的温度,从而爱上阅读,学会阅读的。

不久前,“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一次北大举行的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甩下了一句“耸人听闻”的话:“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很多哦:孩子现在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对于读书少,不读书、不思考,少思考、写字慢,语文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

史无前例的颠覆性教育改革不只是语文,所有科目都将考验阅读水平。阅读是一切学科的最重要基础,如果你依然说自己的孩子没时间读书,等同于说要自己的孩子放弃所有学科。

大量阅读,现在的初中生还有救。小学生或者更小的孩子正当时!抓住阅读红利期,你的孩子才会成为教改中的赢家。

3.管孩子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不管哪一种表达,都需要积累和训练。阅读是很好的积累方式。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最有趣的方法就是听故事、讲故事。父母和孩子可以你讲我听,我讲你听,在一天天的故事声中,收获亲情和能力。

训练书面表达能力,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写日记,每天写,引导孩子写真实发生在身边的人事物。从记录一句话,两句话开始,天天坚持,慢慢地变成一段话乃至一篇完整的文章。如有时间,还可以跟孩子一起有声有色地朗读写出来的日记,让孩子在大声的朗读中发现不足,充满自豪感。

当今社会,能言善写该是一项多么让人崇拜的技能。家长值得化时间“管一管”。

4.管孩子的锻炼运动。教育部透露,体育课将要布置家庭作业,且体育成绩也将纳入学生评价体系。高校招生录取时,把学生体育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中考的录取计分科目将由语文、数学、外语加上体育4个科目构成,将体育上升到了与“语数外”三大主科同等的地位。

不少学生和家长抱着应试的心态,在中考前两三个月进行运动员式的集训,以提高体育加分成绩。现行的考试制度中,更多侧重考量学生体质,运动技能的考评相对弱化。今后,为了真正反映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效果,将逐渐降低身高体重等形体类测试项目的分值比例,逐渐提高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掌握运动技能的测试项目,例如:长跑、短跑、篮球、男生的引体向上、女生的仰卧起坐……

所以,家长每天带着孩子坚持锻炼绝对是不错的选择。通过一起努力,让孩子更多地参与体育锻炼,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养成一定的良好习惯。

但愿,通过家校的共同努力,

再无忧虑,

惊喜不断,

配合默契,

孩子受益。

让我们一起努力!

进去看看,“有点绎思”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