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夕的味道

 新用户9866joBQ 2021-09-24

课程理念:有趣  有法  有得

课程策略:化难为易  化大为小  微训练成就大文章

王老师教日记(三)6

本次课程主题:品年味 写日记

本次课程内容:1.喝腊八粥;2.除尘;3.裹粽子;4.做豆腐;5.贴福字;6.吃年夜饭;7.穿新衣;8.烤麻糍;9.喝亮眼汤;10.吃汤圆

绎同推荐

      今天的主角是王嘉涵和她的妈妈。涵涵是鹿山小学五(2)班的学生,是个活泼阳光的女孩子,喜欢画画、写书法、做手工,特别喜欢看书,一有空闲就手不释卷,沉浸其中。妈妈是鹿山小学的数学老师,工作之余,喜欢整理和收拾,在家陪伴孩子学习,享受静谧的时光。

偷偷告诉你,文后还有把日记写精彩的小妙招哦!

听一听

妈妈讲的习俗故事

除夕,是我国春、夏、秋、冬四季中最后一个节日。除夕一般在农历腊月三十,没有腊月三十的那一年,除夕就在腊月二十九。这一天为什么叫“除夕”呢?相传古时候有一个怪兽叫“夕”。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就出来危害百姓,百姓只好请灶王爷让天兵天将来赶走他。神农让小儿子“年”来人间除害,并送给他两件法宝:一条红绫和一个竹筒。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斗,“年”终于除掉了怪兽“夕”。为了纪念这次事件,于是大家就把腊月三十晚上叫“除夕”,天亮后叫做“年”。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和家人团聚。除夕自古就有贴年红、挂灯笼、祭祖先、吃团圆饭、守岁、放鞭炮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看一看

妈妈的经验总结

1.聊聊除夕那些事儿。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除夕记忆,不妨拉着孩子的爷爷奶奶,和孩子一起聊聊祖辈、父辈的除夕记忆,感受除夕不一样的那些事儿。

2.亲身体会除夕味道。一定要让孩子亲自参与除夕的各项习俗活动,只有亲身体会,才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3.学会“挑选”和“删减”。除夕习俗很多,一定要在写之前进行删减,挑选最具代表性的、自己最有感受的、觉得最有意思的事情写进日记里。

4.写出最真实的感受。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做过的真实感受写到文章里,写出属于自己的除夕“味道”。

读一读

涵涵的示范日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那热热闹闹的年,那喜庆祥和的年,在我的记忆中流淌。从一放假开始,我就盼着过年,今天,除夕终于又来了。

除夕这天,被称为“小懒虫”的我早早地起来了,拿出自己写的对联,大声喊道:“爷爷,来贴对联啰!”我们先把对联放在报纸上摊平,涂上浆糊。接着,爷爷站在凳子上,小心翼翼地把对联拎起来,按在门上,扭过头问我:“正了吗?”“左边高一点。”“再往右边移一点。”在我的指挥下,对联稳稳妥妥地贴好了。爷爷双手叉腰,摇头晃脑地念起来:“福照家门富生辉,高居宝地财兴旺。我孙女写的对联就是好!”哈哈,爷爷“爱吹牛”的老毛病又犯了,不过我心里还是像吃了“蜜”一样甜。贴完春联,我们还贴了“福”,挂上了两个大红灯笼。红艳艳的灯笼映衬着喜庆的对联,家一下子就有了除夕的味道。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吃年夜饭,我们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爷爷就生起煤炉子,搬出五六个大大小小的锅子,承包了所有“炖”的工作。奶奶开始做她的拿手绝活了——包“皮卷”,我连忙一个箭步蹿到她跟前,学着她的样子包起来。我先把豆腐皮摊在桌上,再拿来一勺肉末,排在豆腐皮的边缘,接着把豆腐皮卷起来,卷好后涂抹一些“番薯粉”的汤水封口。奶奶见我的皮卷凹凸不平,指着皮卷上的“大肚子”说:“这里肉末放多了,你要放均匀些。”在奶奶的指导下,我的皮卷做得有模有样。到了下午,爸爸就在厨房里忙碌起来了,炒、炸、蒸、煎……看得我眼花缭乱,一碗碗拿手菜馋得我直流口水。哇!终于开饭了!有入口即化的红烧肉、又香又辣的羊血粉丝汤、鲜嫩无比的清蒸鱼、黄绿相间的鸡蛋菠菜汤……爸爸和爷爷一边喝着小酒,一边给我出字谜。“松丝毛盖盖,嘀啵嘀啵来来(滚)。”我接口就来:“眼睛!爷爷,你每年都给我出这个字谜,啥时候换一个啊?”“哈!哈!哈!”我们一家五口都笑翻了天。除夕,是那么欢乐,那么幸福。

吃完饭,我接到了一个重大任务:亮灯!我一口气跑到三楼,再一层一层打开所有的灯,家里一下子亮如白昼了。爷爷说,灯不亮,人不旺,亮灯寄托着希望家里“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亮完灯,爷爷发给我一个大红包,我捂住红包跑到房间里,把红包塞到了枕头底下。

“涵涵,春晚要开始了!”我连忙奔向客厅,大家早就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了。爷爷最喜欢看京剧,只要京剧节目一上来,他就翘起二郎腿,眯着眼睛,一边看一边跟着哼起来。爸爸最喜欢看相声,他一边看,一边笑,一边如数家珍:郭德纲、岳云鹏、冯巩……我最喜欢看魔术和小品,魔术的神奇让我目瞪口呆,滑稽的小品让我笑得前俯后仰。

除夕的味道是欢乐的、香甜的、幸福的……

试一试

王老师的小妙招

妙招:让味道“动”起来

      涵涵写的除夕的味道很浓很甜哦,但那么多的味道并不一定人人都经历,可是除夕的年夜饭肯定人人都吃。涵涵的年夜饭侧重写了一家人如何烧制一碗碗菜,当然,我们还可以跟涵涵不一样,可以重点写一写一碗碗菜的味道。

      怎么来写一碗碗菜肴的味道呢?王老师学了一招——让味道“动”起来。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

      美味当然是味道非常美。可味道就这么几种——酸、甜、苦、辣、咸,几个字就把味道写完了。比如酸辣汤'又酸又辣',你还能怎么写?但用了这个小妙招后,就能把味道写得很丰富哦。

       比如,写臭豆腐,你会怎么写?你可能会写:臭豆腐又臭又辣又香。

      怎么写才能突出这三个特点,并把特点写具体呢?我们先来看个片断:

     【臭豆腐集辣、香、臭三种味道于一体。一盒臭豆腐还没有到我嘴边,一股浓郁的香味轻轻地抚摸着我的鼻子、嘴唇。我情不自禁地深吸了几口气,迫不及待地把臭豆腐蘸上辣酱送入口中,一股辣辣的、香香的味道游荡在口腔,一会儿便顺着舌尖坐滑梯滑了下去,身体里突然爆发出了一种辣味道,这辣味道在身体里烫开一条路,传遍了整个身体。】

     怎么样,你发现了吧,味道可以“抚摸”、“游荡”、“坐滑梯”、“烫开”……味道是不是在我们的笔下动起来了,这样的味道是不是很有趣呢。

     同学们,今天是除夕,现在应该吃过年夜饭了吧。在哪里吃?有哪些人一起吃的?当时热闹吗?吃得快乐吗?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儿?菜的味道如何?请你以“吃年夜饭”为题写一篇日记吧。尤其建议你细细地回味一下每一道菜肴,抓住一两道喜欢的菜,学着上面的小妙招写一写它们的味道哦!

牛年

快乐

进去看看,“有点绎思”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