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读 | IV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一文帮你搞定!

 wbyymxg 2021-09-24

IV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为钙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的Ca2+慢通道,主要用于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及某些特殊类型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目前常用药物为维拉帕米及地尔硫䓬。

临床上在使用一个药物之前,必须明确其适应症、禁忌症及不良反应,并掌握其处理方法,一起学习!

一、用药前评估
图片

在开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前,需明确有无绝对及相对禁忌证,合并以下情况者应禁用IV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已安装心脏起搏器并正常运行者除外);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合并预激综合征患者;药物过敏患者;严重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患者;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严重心肌病患者;妊娠或可能妊娠的女性。

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伴房室旁路的预激综合征、严重肝功能与肾功能障碍者应慎用此类药物。

此外,维拉帕米及地尔硫䓬具有抑制药物代谢的作用,当与β受体阻滞剂或环孢素等药物联用时,需特别注意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

二、用药方法及剂量
图片

图片

口服IV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方法

图片

静脉用IV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方法

三、不良反应及处理
图片
维拉帕米

1.不良反应:

①心动过缓是临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因其属可通过与密集分布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ICa-L中亚单位结合,进而抑制心肌细胞Ca2+内流,发挥负性肌力及负性频率作用;严重者可发生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以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多见。

②维拉帕米具有扩张外周血管作用,可引起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紊乱。低血压是静脉注射时常见的不良反应,对于伴有心功能不全者或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维拉帕米可出现左室功能不全,严重时出现心源性休克;

③急性肺水肿可伴随心源性休克而发生;

④可出现头晕、头痛、意识丧失、癫痫等;

⑤便秘十分常见,还可有恶心、呕吐、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等;

⑥疲乏、困倦、面部潮红、牙龈增生、皮疹、溢乳、非梗阻性麻痹性肠梗阻、下肢水肿等,其中下肢水肿多呈剂量依赖性。

2.防治方法:

1)心动过缓:

①无症状性心动过缓,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

②症状性心动过缓,建议阿托品治疗,但对于重度心动过缓,阿托品可能无效,建议心脏起搏治疗;

2)低血压:

①中度低血压患者,可静脉滴注补液治疗;

②严重低血压者可于早期给予大量葡萄糖及胰岛素、钙剂静脉滴注治疗,并应用血管加压药以维持血压,对于上述治疗无效的低血压,脂肪乳可能有效;

③若仍无法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考虑应用起搏器、体外膜肺氧合、心肺分流术、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等;

地尔硫䓬

1.不良反应:

①地尔硫卓对窦房结、房室结的作用与维拉帕米相似,但地尔硫草的负性肌力作用相对较弱;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

②具有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可引起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低血压发生,伴心室功能受损患者,地尔硫草可能加重心功能不全症状;

③鼻炎、支气管炎、肺水肿等;

④恶心、呕吐、嗳气、腹胀、厌食、上腹痛、便秘、肝功能异常、血清肝酶水平轻度至明显升高、麻痹性肠梗阻、结肠炎、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

⑤头晕、头痛、乏力、耳鸣、震颤、眩晕、健忘、抑郁、精神萎靡等;

⑥面部潮红、皮疹、出血点、荨麻疹、痛风、肾结石、肌痛、阴道炎、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碍(如阳痿)等。

2.防治方法:

①心动过缓,给予阿托品0.5~1mg。如无效,可谨慎给予异丙肾上腺素。

②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药物治疗同心动过缓。如出现反复的、持续的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则考虑应用心脏起搏器治疗。

③心力衰竭,应用正性肌力药(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和利尿剂。

④低血压,可给予大剂量葡萄糖联合胰岛素、钙盐静脉滴注;应用升压药(如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输入脂肪乳有效等。

⑤尽量避免与下述药物联用,若临床上必须应用,需十分谨慎。

图片


END

参考文献: 

[1]李旭,熊立君.维拉帕米所致的循环系统不良反应[J].医药导报,2001,20(7):456.

[2]维拉帕米、地尔硫䓬药物使用说明
图片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小白,仅用于学习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