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就在刚刚,一位中科院院士上了热搜,他捐出了一笔“天价”资金,这些钱的数目,令人十分吃惊;而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位享誉全球的院士,捐出全部财富却只有一个要求...... 他,就是汪品先。 1936年11月,他出生于江苏苏州, 多年战乱,让他饱尝流离之苦。振兴祖国的梦想,就在那些颠沛的日子里,愈加坚定。 艰苦的生活中,汪品先拼命地学习,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到了莫斯科大学。1960年,他带着满身学识,满怀信心地回到祖国,却没想到迎面而来的,是一段糟糕的蹉跎岁月。 在复杂时期, 汪品先作为从国外归来的高材生,一回国就被当作重点对象批判。他大好青春年华,全部都在日复一日的折磨中流逝,整整18年,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 汪品先的抱负、本事,没有一点可以施展的机会。他以为,可能自己的一生,都会在这样的黑暗中虚度。 直到1976年,他终于等来了光明,等来了乘风破浪的辉煌时光! 当时的世界, 陆地划分已然明确, 各强国的目光逐渐聚焦在海洋领域。 曾经, 俄沙皇把阿拉斯加州卖给美国, 一公顷卖5美分, 一共卖了100多万美金, 沙皇当时还在为卖个好价钱, 而高兴地要命, 哪里想到后来, 美国发现个天大的好事: 阿拉斯加州周围海底都是石油! 这可是无价之宝啊, 美国做梦都能笑醒, 而俄国后悔都来不及。 尤其是后来, 全世界开采的石油1/3以上来自海底, 其经济价值, 占据了一半以上的世界海洋经济产值。 但当年, 我国基本没有海域方面的研究, 而汪品先听说了这样的事情后, 直接改了自己专业方向, 他认为, 中国要想成为一个世界强国, 一定要做到海陆并举, 不能忽视海洋的力量。 1981年,他来到德国基尔大学进修, 从事中国海域古海洋学研究。 第二年,他荣获“洪堡奖学金”, 这一奖项了不得, 和英国“牛顿奖学金”齐名, 是国际公认含金量最高的奖学金, 能拿到这一奖学金的, 必定是人中龙凤。 因而德国开出高薪要留下这个中国人, 但汪品先果断拒绝, 他一如当初一样, 带着满身本事, 奔向他最爱的祖国的怀抱。 一回来, 他就建立起了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 这一学科, 在落后和空白的状态下起步, 条件十分简陋: 他的宿舍是一个肝炎病房, 实验室是个蚊蝇成群的废旧车间, 用来研究微体化石的, 是两个对不上焦的显微镜。 即使如此, 汪品先还是在1980年, 完成出版《中国海洋微体古生物》文集, 后来又出了英文版。 这本书, 成为世界学术界“一声惊雷”, 诸多国际学报这样报道: “中国觉醒!” 而谁也没想到, 1991年汪品先当选院士后, 临近退休的年纪, 自觉蹉跎大半生的他, 终于等到了一个足够分量的机会。 20世纪地球科学规模最大的, 深海钻探计划启动, 这种深海游戏, 只有经济科技具备相当实力的国家, 才能玩得起, 一个钻探航次,就要消耗700万美元, 但海洋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为了中国能加入其中, 汪品先殚精竭虑多年, 写出了一份《东亚季风在南海的记录 及其全球气候意义》建议书, 这本书的意义太重大了, 直接秒掉其他参与评选的, 位列全球排序第一。 这也意味着, 中国正式加入征服海洋的队伍。 作为深海探索第一人, 汪品先引领全中国,开始奔向深海! 1999年,南海钻探航次开始, 全世界海洋领域科学家瞩目下, 汪品先就任首席科学家, 能力越大,压力越大, 那次大洋钻探中, 汪品先面对的恶劣情况始料未及: 海盗警报还没过去, 又遇到了雷达失灵…… 他的生物钟也被彻底打乱, 都63岁的人了, 每天能睡两个小时都算幸福...... 而最大的风险,是生命安全, 汪品先走的时候跟老伴说, 能活着回来就算赢。 因为在那次钻探中, 汪品先最得意的弟子, 在一次下潜后就再也没能上来...... 好在,经历了种种风浪, 他终于完成了, 第一次由中国人设计主持的大洋钻探航次。 不仅实现了, 中国海区深海科学钻探零的突破, 还在南沙和东沙深水区, 6个站位钻井17口。 钻第一口井那天, 美国钻探船上, 升起了第一面中国国旗, 那一刻, 汪品先激动地说不出话, 他后来说, 那个意义,已经超出了科学的范畴。 年近古稀, 汪品先仍奋力推动中国海洋研究前进, 2009年, 在他领衔下, 中国第一个海底综合观测试验系统: 东海海底观测小衢山试验站建成了! 2018年,已经82岁高龄的他,乘坐我国自主研发的,45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进行西沙深潜,在海上,汪品先事事亲为,爬上爬下,和学生们一样忙碌。 其实, 身为82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 汪品先完全可以摆老资格, 可以指使学生代劳, 可以借口身体不适…… 无论哪一条摆出来, 他都可以不用过度操劳。 可他还是选择了, 亲自登入“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 南海深潜并观察采样超过8小时! 最大下潜深度1410米, 在南海海底获得重要发现,他创造了乘坐“深海勇士号”深潜的,最年长纪录! 为什么要这样拼?他说: “我国的海洋事业迎来了最好时机, 许多我年轻时想做做不成的事, 到了老了该谢幕时反而要登场, 怎能不抓紧宝贵的时间?” 这次下潜, 他难道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 需要好好休息治疗? 他难道不知道, 深潜1000多米有多危险? 更何况是持续8个多小时。 但是,为了使南海, 成为全球研究程度最好的边缘海, 为了建立起, 我国在南海科学上的主导权, 汪品先, 他连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惜...... 而疾病,无法阻挡他的脚步,这位耄耋老人的心里,还藏着一个关于深海的大计划,他期盼着有生之年, 能看到中国,也拥有一艘自己的大洋钻探船。近些年, 他仍在办公室埋头科研,为了一个中国海洋梦, 他的奋斗永无止境...... 而让人难过的是, 如此一位德高望重首屈一指的院士, 却从来不为人知, 直到刚刚,关于他的消息传来。就在2021年9月17日,汪品先和妻子一起将多年积蓄,捐给了同济大学,设立“同济大学海洋奖学金”。 ![]() 在捐赠仪式上, 汪品先专门提了一个要求: “不要以我们的名字命名。” 他们希望未来能得到, 更多校友和社会组织的关心和支持, 以此鼓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投身于海洋科学事业的发展。 而让人吃惊的是, 他们的所有积蓄是200万元, 这位被称为, “中国深海探险第一人”的“国宝”, 积攒了大半生的财富, 就是这笔200万的“天价”。 按他的地位贡献, 拥千万资产都不为过! 可他, 低调了一辈子,简朴了一辈子, 这些年所获得的奖金,收入, 全部加起来就是200万! 这为数不多的钱, 比不上娱乐圈明星1集电视剧收入, 还是他们夫妇省吃俭用存下来的! ![]() 这两位老人,平日里节省惯了, 住老房子,穿便宜衣服。汪院士的办公室极为普通,一排书橱几乎占满了一整面墙,堆满了资料的书桌中间,摆放着一个台式电脑,那就是他每天埋头工作的“战场”。 ![]() 时至今日,85岁的汪院士, 仍骑着心爱的小单车上班。 ![]() 爷爷潇洒的背影, 让网友既开心又难过。 开心他的健朗, 难过于他的忙碌。 前两年他深夜下课后, 仍想着争分夺秒工作, 无论什么时候, 只要电话打到办公室,他都在。 而今他都85岁了啊,本应颐养天年, 却仍坚持每天早上7点半进办公室, 晚上9点半回, 把办公室几乎当作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半生跌宕,半生宏愿, 大国泱泱,国士无双! 人的一生,到底应该追求什么? 汪品先用毕生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时至今日, 这位85岁的老人, 仍为中国海洋梦不遗余力! 纵使深海下千尺, 也掩盖不住他耀眼的光芒, 他曾让中国觉醒, 现在他更令全世界惊叹! 今天,向汪品先院士致敬, 您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是大写的中国人, 是真正值得所有中国人尊敬的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