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土抗战后,广西桂林废墟中的“丐帮帮主”

 慧言历史话古今 2021-09-24

 这是一个专注研读教会历史的窗口公众号

历史是一方镜鉴,可以明是非,

历史是一架天平,可以知得失,

历史是一座宝库,可以启智慧。

              ——献给喜欢历史、善于思考的朋友。

教会故事:事有蹊跷,神父修女竟被称为丐帮帮主

一,电视剧中的丐帮故事不可当真

武林小说中有很多关于丐帮的故事,他们的表现大部分都是侠肝义胆、精忠报国的英雄,特别让人想不明白的是他们身为乞丐,但是好像从来没有为实际生活发愁,他们操心的往往是经天纬地、为国分忧的大事。

电视剧中的丐帮形象

在这些武林小说中,好像沦为乞丐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仅从晚清民国时期看看中国发生的几次大饥荒,都是难民乞丐饿殍遍地、尸横遍野的状况惨不忍睹。

民国时期流离失所的难民乞丐

电视剧中的丐帮传奇那只是想象中的故事,现实中没有人愿意沦为乞丐,因为那是一个悲惨的境地,特别是在那些国家不稳定、兵荒马乱的年代。

二,桂林战役与焦土抗战

1944年夏季,日寇大举进军湘南,在衡阳会战后继续进犯广西。广西抗日军事在白崇禧的策划下,导演出桂林“焦土抗战”的惨史。

1944年11月7日,日军见强攻伤亡巨大,急忙使用了大量的毒气弹攻击桂林各处守军阵地,守军中大多数没有见过毒气,不知道躲避,所以大量中毒死伤。

桂林曾经是广西最华丽城市,拥有五十万人口,遭受严重之破坏,全城中仅有之巍然独存建筑物均为曾经日军占作司令部,而于其撤退中未能加以破坏者,其他各建筑物及民房均成断垣残壁。

1944年底的桂林保卫战老照片

1944年底的桂林保卫战以后,残酷的战争让被迫卷入战争漩涡的桂林百姓痛苦不堪,大量伤亡造成无数的残疾难民,父母双亡使大量无依无靠的孤儿沦为乞丐。

1944年底的桂林保卫战后的一处废墟

即使抗战胜利以后又因为国共内战,当时的政府都在为“伟大事业”而奋斗,无暇顾及这些可怜的底层边缘人群。

三,广西桂林丐帮队伍中“丐帮帮主”

晚清民国时期的天主教会为这些难民乞丐做了大量救济工作,那些神父、修女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实际上的“丐帮帮主”。

  这是1948年在桂林拍摄的一幅照片这就是现实中的桂林丐帮!天主教救助机构的神父及工作人员,被当地人戏称为是这里丐帮的帮主。

从这一张照片可以看出,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披着麻袋片一样的东西,但却绝不是什么在丐帮中地位的象征,衣不遮体的他们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填饱肚子。

1947年,天主教会在桂林全县设立的慈幼儿童教养所,从这张图片可以看出,慈幼儿童教养所已经初具规模。

在抗战胜利后的桂林教区,天主教会主导设立了多处“慈幼儿童教养所”,专门收养战争孤儿和被遗弃的婴幼儿;此外,他还设立了一个粮库,以接济当地农民。

1947年,一个孩子被遗弃在广西桂林全县天主教堂的门边,他成了“慈幼儿童教养所”的新成员。

在广西陆伯仁神父,把香蕉递给一个刚到教养院不久还没有从悲伤中走出来、身穿制服的小男孩。

当时许多儿童无家可归,天主教会因地制宜建立教养机构,将这些难童收养起来,使难童有所养有所教。

1947年,高培华神父在全县慈幼儿童教养所和儿童在一起戏耍。

不仅要养,更重要的是教,使他们就学就业,报效社会。

天主教会桂林监牧区是玛利诺会于1930年代在华最后建立的教区,也是其教务发展最快的一个教区。也许是该教区的监牧是相对年轻的罗民劳神父,因此,在该教区的神父也大多比较年轻,且积极肯干,从而使该教区的教务增长迅速。

1947年,高培华神父在全县,与慈幼儿童教养所的儿童在一起,他们在一辆废弃的坦克上合影,神父们寓教于乐,想方设法让这些不幸的孩子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

身穿教养院统一制服的慈幼儿童教养所的少年——他们已经渐渐长大。

天主教会的慈善机构对当时的贫困人群做了大量及时而有效的救助工作,获得了当时人的赞赏,那些经常参与救助工作的神父被戏称为“丐帮帮主”也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慧言历史妙语古今:

逸闻秘史寻雅趣,名人奇事为镜鉴。

神游史海,烟波缥缈的古文旧典犹如取之不尽的珍宝异藏;

深耕文苑,浩瀚无际的老著新说却似品尝不竭的美味佳肴;

古往今来,数不胜数的正书野史总有叹为观止的悲欢离合;

前世今生, 三朝五代的奇闻杂谈尽显令人唏嘘的酸甜苦辣。

它们或发人深思,或給人启迪,或令人感叹,或予人睿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