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洋广”,旧时多指从广州进口的舶来品,或广州生产的颇带洋气的商品。原来,从明初实行海禁政策至清初的几百年间,中国只允许外国人在广州一口开展对华贸易,广州是最早和长期与外国人打交道、做生意的地方,自然也是最早和长期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城市。而宁波人至迟已在乾隆时已通广州的“十三行”与外国人做生意,宁波人接触西方文化要比上海人早得多了。早期进入上海的宁波裁缝大多居住在上海县城里,并建立了比较松散的同业公所,这个公所在1853年毁于小刀会战火。1856年,他们与上海的苏州府下属各县在上海的裁缝在原址兴建“上邑洋广衣业 公所轩辕殿”。如《洋广衣业重建轩辕殿碑》中讲: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颁布《公会组织法》,规定城市中的各行各业以同业组成“同业公会”,实际上取代了“同业公所”,轩辕殿和鲁班殿的同业组织作用逐渐消失,后来被改作民房。上世纪60年代,二殿被拆后建为多层工房。 |
|
来自: 李平东方明珠 > 《上海外滩建筑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