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月,家国情怀 作者:李梦珍【散文】

 众星之星 2021-09-24


中秋月,家国情怀

文/李梦珍

月儿悄悄的溜出来了,害羞的望着我们这些晚归的人!已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我和同事们拖着疲惫的身子慢慢走在冷清的路上,回到温馨的屋子,拍拍身上的尘土,泡一杯清茶,望着窗外,闪烁的霓虹灯,明亮的的路灯,还有那万家灯火,悄悄掩盖了明月的光辉,把月儿藏了起来,好让我们迷恋她们。不经意看到翻开的日历,再有十来天就是中秋节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又是最相思的节日。身在他乡时,那故乡的美,故乡的情,竟然像被发酵了一般,魂牵梦绕,难舍难分。故乡的那些点点滴滴,便也如发酵池的酒一般,咕噜咕噜,活跃起来,不安分起来,散发出醉人的芳香。

记得小时候,在乡下,住瓦房。那时没有电灯,点的是煤油灯或茶油灯。灯光暗黄的,如一粒小豆豆在灯芯上浪漫地跳舞。油灯光太小了,且并不能长点,点久了妈妈要骂的。于是,在夏天,我便常常捉些萤火虫放在瓶子里,让它们发出美丽的光来照明。因为没有灯光,晴朗的天气里,便天天盼星星,盼月亮。而那时的星星也仿佛分外的多,月亮也分外的明。月光清澈,明净。月夜也常常朗照,犹如白昼。我便常常在月下读书写字,那种幸福感,是没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月下看书,甚至连最小号的字都看得清清楚楚,纤毫毕现。

十七岁那年,当我背起行囊去外地求学,每年中秋节时都不是寒暑假,就再也没法回家跟爸妈一起过了。母亲的唠叨,父亲的责骂,奶奶的爆米花,还有那外婆桥……普普通通的一花一草,一人一物,都成了浓浓的思念。刻骨铭心,挥之不去。

我学习成绩优秀,毕业后进入了中铁二十局。我的工作在同学们眼里被定义为铁饭碗,稳定、待遇好。当其他人还在为了生计奔波于各大招聘会时,我的未来已经有了着落。后来认识了我的妻子,我们属于一见钟情,刚认识没多久就结婚了。我妻子在农村,婚后也就跟我一起在工地上奔波,在当地老百姓那里租了一间十分简陋的平房,自己买了一个蜂窝煤炉子生火做饭,日子虽然清贫,但结婚第一年我们在工地一起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至今难以忘怀!结婚第二年,我们有了可爱的女儿,为了照顾好孩子,我的妻子就回老家生活了。中秋节就很少在一起吃月饼赏月了,没有花前月下,没有卿卿我我,但日子还是过得惬意而舒适。

今年,我却又不能回去,工地正是施工大干高潮,不放假。父母已经很老了,想想还能陪他们过多少个中秋节,已屈指可数。不禁心里凄然。还是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吧。父母,却满不在乎。好像还有几百年似的,仍早出晚归,劳作不息。妻子来电话说,今年国庆节、中秋节一起过,她和可爱的女儿会带上好多好吃的回她妈妈家过节,让我不要牵挂她们,自己在外多保重身体,跟同事们过一个祥和的节日。想那年少时,在那青瓦红墙的小院里,与父母,三个姐姐和我,吃月饼,赏明月。那时的月饼,一人只一个,馅也只有白糖的,外壳粗糙得很。吃在嘴里,窸窣作响,却感觉甜美得要命。那些年的中秋,月色如水,天地一清。那些年的时光,温馨、美好。

又是中秋,又见月圆,又是魂牵梦萦的你!爸妈、妻子、可爱的孩子!

作者简介

李梦珍,17岁高中生,爱好写作,画画,长跑,运动,唱歌等,我喜欢在书中寻找我的快乐,用写作来陶冶我的情操。

诗海琴声
点击进入征文中心
版面编辑:Arc

版面编辑:Arc.

排版编辑:史以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