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肖庆达:办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

 恬淡闲适 2021-09-24

全文长 54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7 分钟

文章图片2

“办口碑学校,育多元人才。”这是肖庆达的座右铭和工作信条。“口碑学校”指的是学校的教育理念、育人模式、教学行为、人才质量都要得到老百姓的广泛认同和口口相传。“多元人才”是指从学校走出去的学生普遍具有“三多”,即懂得多、会的多、技能多。

30多年前,怀着“教育以人为本”的信念,他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先后在几所学校工作,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教务处主任、副校长再到校长,步履不停;从特级教师到2008“全国百名贡献人物”、2019“中国民办教育家奋进奖”获得者,荣誉等身。

从弱冠到耳顺,多岗锻炼与角色切换,让肖庆达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2021年8月中旬,这位年逾花甲的资深校长,带着毕生积累的教育经验,满怀着对教育的热忱重新上路——担任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北大成附”)的教育总校长。上任之际,他表示,希望办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让每一位教师享受学校,助每一位学子精彩人生。“享受学校”指的是管理民主决策、和谐人际关系、快乐教书育人、张扬自身个性、丰富文体生活、落实“温暖工程”等等。“精彩人生”则是希望每一个学子在北大成附都能书写出各自的传奇故事,并为未来驰骋社会赋能。

文章图片3

改革,是使命也是追求

作为新任教育总校长,注定要以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挑战,注定要以新的行动去实现更高层次的梦想,注定要以新的智慧去实现新的跨越。一上任,肖庆达便提出了“将北大成附建设成为四川名校”的目标。

正是在这样的目标感驱使下,他踏上了改革的征程。决定从课程、课堂、德育建设、学生管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全面发力,进行全链条、系统性的改革。“这些改革,我都将亲历亲为。”肖庆达说。

他将德育建设作为改革的第一站,坚持德育先行。在学校德育建设方面,他大胆探索,一方面努力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实施“1+N”导师制,以期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实际上,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肖庆达认为,实施“1+N”导师制是学校德育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1”指班主任是全班学生发展的导师,“N”指全班所有科任教师也是学生发展的导师。他进一步介绍到,“我们制定了《北大附校'1+N’导师活动记录册》,规定了'导师’对学生进行品德、学习、生活等方面指导的量化标准,并把'导师’活动情况纳入年终考核内容。”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这就要求在新时期、新课程的背景下实现教育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转变。因而,他构建了具有北大成附特色的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辅的“一主二辅”课程体系。与此同时,将“目标——达成——评价”为单位的程序型课程转变为“主题——探究——展示”为单位的项目型课程。

他认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改革。在北大成附,他决心深化“课堂革命”。比如,把课堂由“教授的场所”转变为“学习的场所”;将传统的工厂车间式教室布置为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多样化教学”的教室场景,如“U”字形课堂、小组研习式课堂等;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构建“快乐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等。

此外,他还极力推进“五育并举”“五育融汇”。在大力规范和加大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技术课专项教育的同时,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融入到九大文化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力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同时,针对学生管理和节日文化等内容,肖庆达也积极制定并实施了多项新举措:学生自主管理方面,他表示,将建立学校、年级、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实行在学校立德树人中心指导下的“学生自治”,全面督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力求培养未来各行各业的优秀管理人才。

校园节日文化方面,学校将有计划、分阶段地举办“学校体育文化节”“学校艺术文化节”“学校母语文化节”“学校科创文化节”“学校读书文化节”,与此同时,也会将学校体育运动、艺术活动、民族文化、科技教育、阅读·悦读等常规活动上升到“文化”层面。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推进“四生教育”,是北大成附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作出的又一项重要决策。他介绍,学校将对学生进行学会生活、危险情况下如何自救、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我的人生我作主”生涯规划的教育,以培养“全育的人”。

肖庆达希望,通过狠抓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学校管理水平,多途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举措,将学校发展再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他表示,按照规划,三年内要把北大成附发展成为市特色、优质学校;六年内要建设成为四川名校。一步一步来,最终,打造具有北大成附特色的教育品牌。

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课堂教学改革是撬动薄弱学校崛起的支点,也是优质学校走向卓越的支点。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必须牢牢抓住课堂改革这个牛鼻子。肖庆达认为,尤其是新课改叠加“双减”政策的双重背景下,学校在推行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更应该将“课堂革命”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他认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大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上。因为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基本技能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主要场所。“教师授课质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必须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课堂教学。”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生本课堂”的教学实践。但肖庆达对“生本课堂”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与感悟,他认为,部分“生本课堂”缺乏比较明晰的课堂可操作性。于是,经过不断探索、创新,他将其具化为“7636”课堂操作模式。

“7”即课堂教学方法坚持“七不七要”:第一,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而应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观点;第二,不要强求学生接受书本上的现成结论,而应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和批判;第三,不要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提出统一的要求,而应根据他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第四,不要只面向部分学生,而应面向每一个学生;第五,不要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还应重视对学生的敬畏生命、健康心态、独立人格的培养;第六,不要只向学生灌满知识,而应设法把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欲火点燃;第七,教学过程不应是老师的“一言堂”,而应当成为师生的“群言堂”。

“6”即课堂教学流程要坚持“六个基本环节”,包括前置性学习(先学)、小组合作学习(互学)、班级交流(分享)、相互点评(体验)、提出新问题(研学)和巩固练习(拓展)。

“3”即课堂教学内容坚持“三讲三不讲”:“三讲”指讲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讲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则是指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讲;学生能通过自学、互学掌握的知识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知识暂时不讲。

最后一个“6”,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是,课堂教学评价坚持“六个观察维度”,即:看学生生是否有“收获”——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达成度高;看课堂是否有“温度”——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氛围和谐;看教学是否有“趣味”——学生是否乐学、善思、会问,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看课堂是否有“味道”——教学能否揭示学科本质,展现学科特有价值;看环节是否有“意外”——课堂是否有生成、有问题、有碰撞、有火花;看教师是否有“智慧”——教师能否随机应变,顺学而导,引发学生思维。

另一重含义是,课后反思要坚持“六个原则“,即:反思成功之处;反思不足之处;反思如何改进;反思教学智慧;反思学生创新;以及反思教学设计。

肖庆达着重强调,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新课程背景下,北大成附的课堂教学要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多在“育人”上下功夫;要精心组织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激发、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想象力和创新力;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7636”课堂操作模式营造了民主、平等、激励的人文绿色的课堂环境,重视了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随着该模式的深入实施,北大成附的课堂教学将实现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课内学习转变为课外延伸;由知识掌握转变为能力发展;由书本知识转变为个性创新的“四个转变”。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而“7636”课堂操作模式很好地回答“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从结果来看,它实现了从“教师本位”到“学生本位”的根本转变,让教育更好地回归到育人本位上来,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动力。最终走向“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文章图片4

打造特色品牌,培育时代新人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而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以及教育面向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在肖庆达看来,坚持“全人教育”理念,努力造就能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科技革命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新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新使命。他认为,学生要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具备沟通与协作能力、批判与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能力、思辨与问题解决能力、健康与抗压能力、自学与知识更新能力、社会责任与品格、生活技能等核心能力。

谈及北大成附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时,他给出了一个明确答案: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学科基础扎实、自主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训练,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能力;具有健康心理、团队合作、批判创新的意识。

未来学校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学校。关于未来学校,每位教育者都心怀憧憬。肖庆达亦不例外。在他心中,已经勾勒出一幅比较清晰的未来学校的发展蓝图,“实际上,对北大成附来说,未来学校已不是'未来’,我们正行走在未来学校的路上。”

他表示,目前,各项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一是教学行为人本化。这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立教育强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新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他说,“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更不是应试的机器,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带给学生快乐,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了。”

二是校园去边界化。学校必将打破围墙,破除封闭,走向开放,实现“社区化”和资源共享,学生获取知识也将突破时、空限制。三是教育菜单定制化。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学生的成长路径不同。因此,教育不能行人一面,必须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和要求定制教育菜单,实现一人一张课表。四是学习形式自主化。课堂教学只能按中等学生接受能力进行标高和设计,这就会造成学习力更强的学生“吃不饱”。北大成附的学生可以根据自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形式,如自修、研修、讲修、导修学习形式等。他表示,所选择的学习方式是动态的,可根据情况随时作出调整。

五是课程实施生活化。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出真知。因此,学校的学生学习正在走向“书本学习+实践学习”。六是教育技术去人工化。教育将普遍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七是教育形式协同化。对学生的教育,将实现学校与家庭协作、学校与社区协作、学校与科研机构协作、中学与高校协作。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放眼未来,不仅要关注学生当下的发展,而且着眼学生未来四十年的发展需要。自2013年创办至今,北大成附一直努力践行“传承北大精神、秉持教育本真”的办学理念,经过不断探索创新,已经逐渐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育人之路。

在对“体商第一、德商第二、智商第三和情商第四”的认知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北大成附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立体育人网络;建立了“五育并举”“五育融汇”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了从初一到高三的阶梯递进式系列生涯规划教育模块;开设了一批社团课、手工制作课、综合社会实践课、劳动体验课、财商课、模拟联合国课、模拟法庭课等。

面向未来,肖庆达说,他将牢记“为中华民族复兴,培育时代英才”的使命,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通过积极开展“课堂革命”,实施“1 +N”导师制,重视“全人”的培养,落实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打造具有“北大附校”特色的“校园节日文化”等等创新举措,创建一支蓬勃向上、富有智慧的教师队伍,创新一种科学高效、富有人文的绿色教育手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教育是肖庆达的初心与归宿,他将自己的青春、壮年以及晚年全部都献给了热爱的教育事业。在这片沃土上,他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与智慧。纵使岗位与学校不停变换,但他不改初心本色,始终坚持着一个朴实的信念:办口碑学校,育多元人才。从业三十余载,他坚持“特色立校、科研兴校、文化浸校、国际化强校”的发展战略,以“自律、敏学、上善、健康”的理念科学治校,坚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皆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追求。

而今,作为北大成附教育总校长的他,在谈到学校未来发展规划时,他表示将把“办口碑学校,育多元人才”这一信念作为北大成附的发展愿景,全面推进特色名校建设,着力培养更多时代新人。为了追逐这一梦想,这位63岁的杏坛老将将全情投入,不惧艰难,砥砺前行。毕竟,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人物简介

肖庆达 现任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教育总校长。原成都外国语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教务处主任,攀枝花市成都外国语学校筹建组长和首任校长、重庆忠县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校长(筹)。出版专著5本,受邀与黄冈中学、北大附中、清华附中、北京四中等名校名师共同编写高考复习资料17本(1本主编、3本副主编),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文章500余篇,40多篇论文荣获国家、省、市级一、二等奖,主研各级科研课题5项并完成结题,应邀赴省内外举办专题讲座40多场,录制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国近现代部分)》成为教育部“爱课网·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视频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