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有妙法:用习惯培养习惯

 如水138 2021-09-24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对于语文学习而言,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修改的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任何习惯的养成必须建立在掌握方法,培养兴趣的基础上。如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且卓有成效,就必须教给具体的方法,培养其浓厚的兴趣,才会使学生投入进去,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把自己的读书的方法写成文章发给学生,让他们体会模仿。下面是我发给学生的一篇指导读书的小文:
读书六“善于”
读书时书中无我,运用时有我无书。读有字书如此,读无字书也如此。
1.读书善明智。大凡著述立说者,都是有思想、有见识、有智慧的人。读书是在与智者交流思想,进行心灵对话,所以读书可以明智。文章是作者情感,智慧的外化,所以读书可以增学问、长见识,丰富情感,启迪智慧。读书前,首先应该审视自我,待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后,再选择读书的篇目,才能扬长补短。明确了目的自然读书就不会盲目。我是教师,自然把读书的总目标定位在了解他人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等方面,每读到此处必然心志专一,切己体察,与我心相通处顿觉豁达,不同处则抓紧不放,寻根溯源,待完全明白之后再往下读。这样就可以达到长见识,增智慧的目的。
2.读书善悦纳。读书的人大都为了吸收,而吸收的最佳时机,莫过于虚心居敬。读书时书中无我,便会敬仰之,悦纳之。与我心有戚戚焉不颂扬它,与自己意见相悖,不贬低它。如此读书,才可以达到吸收消化的目的,反之,则永远不能渊博。
3.读书善思索。读书不可贪多求快,在关键处要停下来思索、揣摩。要注意前后联系,纵横比较,以求明达。思索之处可用笔标画,思维的轨迹要在书旁标注。思维的火花被激活时,要善于生发。如读《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最令我感触处是朱子读书法与曾国藩的治学训子之法,便心向往之,谨收藏之,并结合自身经历反复体验,便能领悟在心,实践于行动。
4.读书善积累。读书靠记忆往往收效甚微,过不多时便会忘记大半,到用时查考仍须花费时间。一劳永逸之法恐怕没有,但提要索引可助一臂之力。读书过程中要善于梳理,善于笔录,择其精要,标明页码,以备日后查考。如读《文史》便制作古代名教育家教学方法概览表和古代读书法概览表,依表查考井然有序,将表中所列加以比较可摸到语文教育发展的脉膊,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读到语言优美的文章,要善于摘抄优美句段,读到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要积累起来,以备日后应用。
5.读书善体察。读书时必须善于联想,善于与自己的经验、阅历接轨,从而引发开去,把书读“厚”,再经提炼比较可以把书读“薄”,这样就会有执一御万之感。放下书来,便时时将书中道理细细品味,虚心涵泳,然后拿它来校验历史,审视生活,指导实践,便可把死书读“活”。
6.读书善走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完一本书,若被那书中知识牵着走路,便成邯郸学步,反受其害。读书要从书中走出,化为自己的学问见识。自己行动时便有我无书,才能踩着巨人的肩膀飞向高空。……
学生读着老师的文章,看着老师的读书笔记和写满了评点的书,感慨万千,读书热情于是高涨起来。
习惯的养成是天长日久的功夫,教师要有长期的计划打算。从学生一入学开始,我们就和学生商定,要做好哪些事情。从初一到毕业,学生写出的刊物式日记,读过的书,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
在好习惯尚未形成之前,需要拿出时间,花费精力着紧培养。待习惯初步养成后,教师也不可撒手不管,还需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以便使自学能力与习惯养成同步发展。待学生习惯养成后,教师还需要从旁敲敲边鼓,安排些交流、反馈与评价,督促其巩固习惯,提高水平。如课前日记交流,会促进观察、积累、修改习惯的养成。
好习惯要靠'养',不靠'牵'。平时我有思考的习惯,每次我看到可以写的素材总要告诉学生。那时,几乎每天都有引起我思考和关注的事情告诉学生,并且把观察的方法,思考的过程告诉学生。我在教给他们入门之法以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激励他们自己去发现生活,思考生活中包含的道理。结果那届学生,格外爱观察、思考,写作习惯和写作水平也都远远超过其他学生。
理性思考与分析:
习惯是一种潜在的智力,“习惯与能力”是指向未来的,令人终身受益的东西。如果一个人形成了诸多良好的习惯,会帮助他走向成功。
叶圣陶先生说:“好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习惯与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它可以受用终生。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很有远见的。而对于培养习惯的做法,也是值得肯定的。
有关研究证明:对信息源的信任度越高,对其提供的信息的接受程度就越好。教师要求学生干什么,不是空口说教,而是拿出范例。这就使学生不仅愿意做,而且对老师更加崇敬,因为在他们心目中,老师不仅是教育者,更是学习的榜样。
赞可夫认为: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是用学习内容去吸引,使他们对知识产生兴趣和爱好。老师的成功做法,对学生活动形成吸引,使他们形成了对知识的渴望。
赞可夫认为:要形成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需要从培养他们的精神需要入手。所谓精神需要,就是让他们感到缺乏某种东西。学生产生了对学习的需要,就会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愿意完成难度较大的作业,能够体会到紧张的脑力劳动后的满足。教师用自己的学习成果感染学生,启发学生去努力做好该做的一切,这种精神世界的鼓励,远比一切其他的方法要好的多。实验表明,行为的感染力,比说教要高出两、三倍。
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研究证明,如果借助各种暗示手段,让学生处在一个心情舒畅、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便可以充分调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和谐协调作用,造成一种学习最佳心理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高效能的掌握学习内容。另外,暗示教学法还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不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可见,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示范性启发,实际构成了一种良性暗示,使学生在敬仰中进入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从而很好的实现自我完善,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文章图片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