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国强的木雕世界

 丘山三也君 2021-09-25
图片
'
我现在没办法要求学生仅凭奉献精神去传承,只能说我觉得你是学木雕的料,你可以来学,我把平台放开。

但是你也不能太功利化,真正要把心思放在作品上面,这样木雕技艺传承的路才能走得更远。

图片
'
图片

···

叶国强的木雕工作室在马尾区长滩美墅的一栋小楼里,一楼是会客厅,二楼是展厅,木雕工作室设在地下室改成的下沉式庭院里,阳光通过玻璃屋顶洒在工作台上,一摞凿子、雕刀、角刀、锉刀整齐地躺在工具箱里,在阳光下发出青幽的光。

叶国强身材不高,留一个平头,戴着一副玳瑁框眼镜,操着一口标准的福州口音,干练且健谈,炯炯有神的眼睛和略显粗糙的双手给人以深刻印象。

会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悬挂着黄杨木博古花卉四季屏,原作是福州木雕大师徐志勤在解放前的作品,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拿过金质奖。叶国强根据照片花了三年多时间进行了复原,可想而知这其中所代表的福州木雕技艺的传承在他心中的位置。

图片

△叶国强《博古花卉四季屏》. 黄杨木

图片

△叶国强木雕工作室大门

图片

△叶国强木雕工作室会客厅

「1」

木雕村里的童年

叶国强出生在晋安区凤坂村,和象园村周边的几个村落一样,早年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木雕行业,只要到村口就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木屑香味,听到木棰敲打刀具和锯木头的声音。叶国强说他就是伴随着“咔咔”的打柸声长大的,木雕的观音、弥勒佛、渔翁就是他儿时的玩具,附近村落的小伙伴都天生巧手,弹弓、木制刀具都是利用自家剩余木料自己动手制作的。

图片

△福州木雕老作坊

以象园木雕为代表的福州木雕行历史悠久,据《三山志》记载:“郡北绍因寺,为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所建,相传寺中佛像由象园木雕艺人所雕作。”据《福州地方志》记载:“(清嘉庆年间)福州东郊象园村一带木雕艺人以茶树根和樟木的自然形状雕刻人物、走兽作品。所雕之物有真、奇、古、怪、绝的特点,被誉为木雕古董出口销往世界各国。”

民国初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在象园头开办福州工艺传习所,聘请象园派陈春润等传习师教授木雕技艺,培养了大量的木雕传人。民国25年(1936年),福建省教育厅开设雕刻科,聘请象园派名艺人柯经煊出任专职木雕教员。

新中国成立后,福州第一木雕厂(前身福州木雕合作社)在1958年成立,是福州第一家地方国营木雕厂,集结了象园地区三大流派的众多艺人,随后象园村“前店后作坊”的家庭经营模式盛极一时。木雕作品从佛像、建筑、家具等日用品发展到供室内陈列欣赏的艺术品。

图片

△阮宝光《小麦产量压倒美国佬》. 龙眼木

图片

△阮宝光《回娘家》. 黄杨木

图片

△阮宝光《红娘》. 黄杨木

叶国强的父亲叶祖应师从木雕大师阮宝光,尤擅长人物雕刻。叶国强在木雕堆里长大,从小耳闻目睹父辈从事木雕手艺,对如常所见的人物木雕作品早已熟悉。父亲也很早就看出他在木雕上的天赋,在叶国强上初中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

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当时是福州工艺美术行业的黄埔军校,许多老艺人的儿辈都是在那里学习。1993年9月叶国强也顺利考入福州工艺美术学校,正式开始他近三十年的从艺生涯。

图片

△叶祖应《李清照》. 黄杨木

图片

△叶祖应自在罗汉》. 黄杨木

叶国强说他真正对木雕产生强烈兴趣是在就读工艺美术学校的第一年,当时摩托罗拉中文传呼机刚刚兴起,他想向父亲要钱买一部。叶祖应师傅指着一堆木头跟他说:“你学了这么久木雕,该自己动手创作作品了,你自己选材料,你刻好我帮你卖掉去买传呼机。”就这样叶国强开启了他职业生涯里第一件有“目的性”的创作。他回忆说当年传呼机带来的荣耀感给了他一个强烈的激励,从那以后他一发不可收拾地进入了木雕艺术创作的世界。

1997年从福州工艺美术学校毕业时,叶国强没有选择和大部分同学一样马上进入工艺美术行业,而是选择去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继续进修。两年中国美院的学习生活大大开拓了他的眼界,在那里他把自己的触角衍生到雕塑、绘画、装饰等艺术范畴,站在巨人肩膀上去传承传统的技艺,对于木雕艺术也有了崭新的认识。

图片
图片

△叶国强《燃点》. 黄杨木. 第七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金奖

图片

△叶国强《炫动的青春》. 黄杨木 . 福建省第八届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银奖

「2」

木雕行的叶师傅


2000年叶国强成立了个人木雕工作室,后来还筹办了木雕加工厂,从看父辈从事木雕行开始,叶国强亲身经历了福州木雕发展的兴衰历程。

“木雕行首先是个谋生的手段。”叶国强说,“过去的木雕老艺人们最初的想法都是想办法用自己的技艺养活一家人。”木雕行养活了福州象园一带的几个村落,木雕技艺一代一代地传承着,根植于祖辈给子孙后代留个饭碗这样一个朴素的念想。

叶国强说他入了木雕行,首先想的也是如何养家糊口。他早期的作品主要以迎合市场需求的传统仙佛题材为主,大都销往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华人聚居地。木雕加工厂主要制作中西方古建筑模型,无论是中国传统的斗拱、栏杆和花卉,还是西方教堂的配套装饰人物,其模型制作过程都需要大量的木雕技艺。

图片

△叶国强《中国传统建筑模型

图片

△叶国强《西方教堂模型浮雕

福州与浙江东阳、广东潮州并称为中国三大木雕发源地。福州木雕的用料主要以黄杨木为主,并结合福州本地的龙眼木、荔枝木,题材丰富,表现广泛,包含了人物类、动物类、花果类、面具类、建筑装饰类、漆器装饰类。

福州木雕的艺术表现形式从总体来说有圆雕、半圆雕、浮雕、透雕、镂空雕、线雕、阴雕、根雕、漫雕等。制作过程可分为设计、打坯、修光、磨光、上色,有时候还需要镶嵌,按部就班,逐道完成。

叶国强说福州木雕的精髓在于它的技艺,这些年市场上流行材料大于作品本身的艺术,看到一件木雕作品先要问木料材质是不是珍稀的,他认为这是错误的。他说材料就是个载体,真正的雕刻家或者艺术家的价值体现在他技艺的部分。出于这份对于木雕技艺的追求,这些年在把木雕行作为谋生手段的同时,叶国强也不断创作出一系列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

图片

△叶国强《午后》. 黄杨木

图片

△叶国强《夏夜》. 龙眼木 

图片

△叶国强《老行当》. 黄杨木 

「3」

象园木雕传承人


为保护传统象园木雕技艺,在象园村经合社的支持下福州木雕行的从业人员在2005年成立了福州市晋安区象园木(根)雕协会,致力于象园木雕的传承与保护工作,2007年福州象园木雕技艺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叶国强说他从2009年开始,比较多地参与到晋安区象园木(根)雕协会的工作中,接触到很多关于福州木雕的历史档案、实物与老照片。从这些资料联系到自己的童年成长和从业经历,他深深感到传承的不易,以象园木雕为代表的福州木雕,无论雕刻技艺还是雕刻工具都是几代人不断积累、不断改进、一代一代传承的结果。

图片

△叶祖应(左)叶国强(中)阮宝光(右)

福州木雕历史悠久,旧时算是在福州城郊的象园村是福州的一个大村,是福州木雕的发祥地。自清代以来,从家族世代相传,逐渐形成了象园、大坂、雁塔等三支各具特色的艺术流派,除此三个主支外另有各具特色的小流派。

三个流派血统同宗、殊途同归。象园以柯派为主,擅长雕刻人物,讲求面部神韵,衣纹柔软,动物类品种丰富,人物面具更是独家所有。大坂以陈派为主,以雕仙佛、仕女尤精,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雁塔派以与漆器相结合的花饰雕刻为主,擅透雕、薄雕及镶嵌。

图片

△福州木雕流派师承图

图片

△佚名老艺人 《李铁拐》. 龙眼木

图片

△林学善《蒲团达摩》. 荔枝木

随着年龄的增长,叶国强说他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做为一名福州(象园)木雕代表性传承人的责任。“我从小就是在象园木雕文化的熏陶下长大的,家里有现成的刀斧工具,有堆积如山的木头,有各式各样的传统人物作品,邻里附近不同的老师傅有各自擅长的绝活,都是现在不可寻觅的天然活态传承,营造出一个天时地利的学习技艺的绝佳环境。”他说,“我能走到今天,正是得益于这份传承。

上个世纪末,因为城镇化的推进与木雕产量的快速增长,象园附近的村镇已经不适合木雕工厂的生存与发展。这时期的福州木雕厂家许多来自闽候的学徒与师傅,闽候上街的地理位置优势与早期的木雕人才储备成为木雕西移的最佳选择。2019年以来,随着闽候高新区环保督察整改与建平村整体拆迁,福州木雕的生态又进行了一次大调整,现在大部分的木雕加工都集中在闽侯上街的马保根雕城。

图片

△陪伴叶国强几十年的木雕工具

图片

△木斧

图片

△木棰

图片

△尖头半圆锉

叶国强说现在福州木雕面临一些困难,这可能也是现在工艺美术行业整体面临的困难。最突出的问题在于作品的定位、题材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审美。其次有很多木雕作品成了高悬殿堂上的艺术品,脱离了普通的大众消费群体。在他看来,木头的材质本身就具备天然的属性,木雕艺术更应该生活化,贴近生活实际的功用。

叶国强说他不想谈什么福州木雕的“出路”,他认为所谓“出路”是实践的结果,可以思考的是现在应该怎么去改变。他觉得福州木雕需要用传统技艺开发出符合新时代的作品,打进年轻的消费群体,同时要打造好的平台与盈利模式吸引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把福州木雕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谈到怎么带新人,他说:“我现在没办法要求学生仅凭奉献精神去传承,只能说我觉得你是学木雕的料,你可以来学,我把平台完全放开。但是你也不能太功利化,真正要把心思放在作品上面,这样木雕技艺传承的路才能走得更远。

图片
△叶国强《隔离期手记-2020》. 竹  

图片
△叶国强《初春》. 竹  

图片
△叶国强《叁》 . 黄杨木、藤

尾声

叶国强是一个传统的福州男人,我们聊到尽兴处时,他说一会得早点回家,因为今天孩子的老师来家访他得在家。叶国强是一个标准的匠人,聊到他的作品,聊到他的雕刻工具,他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叶国强是一个尽责的非遗传承人,在福州市博物馆的一场讲座上,我能感受到他很尽力地想把福州(象园)木雕推向每一个听众。

叶国强说他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开始从忙着经营工厂的模式逐渐进入全职木雕家的节奏,也不时会打破原有的常规,完全情绪化地任意发挥,去完成一些作品。同时,福州(象园)木雕的传承工作俨然成了他生活的另一个重心,日常木雕创作的空闲时间他都在整理相关资料,也不遗余力地去推广福州木雕。这个技艺他是从父辈手上承接下来的,他希望能继续传承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