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没有共鸣,恭喜你,很大概率说明你处在一段非常高质量的婚姻里。我想,对于已经结婚的人中的大多数人而言,多多少少都会看到一些熟悉的感觉。 他们展现出了很多婚姻中常见的困难。 各过各的 前不久,不少人在看“章贺和郭柯宇”俩人撒糖,还说,“中年人谈起恋爱来,没年轻人什么事”。 这是一对本来已经离婚一年的夫妻。他们和另外两对不同,因为,他们两个人之间看起来比较清爽,已经没有爱恨和纠缠。而“没有纠缠”,也恰恰是这一对最典型的问题。他们的婚姻模式是“各过各的”。 郭柯宇自述:他们之间没有过爱情。 他们似乎只是在自己觉得想要走入婚姻,并且,想要一个孩子的年龄,走入了婚姻。借助对方,完成了自己生命中的一件事情。 这也是很多夫妻的模式。 在我的咨询室中,案例很多,多见于很多高功能的来访。比如我的来访a女士。高功能来访会有一个普遍的特点:理智化防御特别强大。 a女士也是。 a女士在工作、社交、学业等社会化方面的功能发展得很好,理性特别发达。理性发展得更好会带来很多好处:逻辑性强,做事目标性强,效率高,自我激发和自我管理都很好。而事情往往都是两面的,硬币的另一面就是,有的时候,过于理智化,会影响情感的流动。在两性关系中,这可能就带来一个问题:理性充足,而感性不足。这就是a女士面临的问题:她觉得她的婚姻关系非常“机械化”,没有情感。 你说有什么问题吗?没有,但是,两个人都高度理性,权衡的都是利弊,谋划的都是得失。各过各的,互相配合。这个家,没有温度;两个人,没有粘性。 魏巍和佟晨洁,这对经常上热搜。也是一对“配合好”的夫妻。 他们踩了夫妻关系中常见的三个“雷”。 第一,没认真考虑过,但是,反正我就是想要生孩子。 也许,我下面要说的话,会让很多人,尤其是男性感到不舒服。那就是:总有这样的人,到了一定年纪,就想生孩子。不管自己是否做好做父母的准备,不管自己是否想清楚了“要不要孩子”这件事。 总之,到时间了,我要孩子。 男性居多。 魏巍就是典型的代表。他都说不出“到底自己为什么这么迫切地想要孩子”,总之:家里人催,自己焦虑,没有原因,我就是想要一个孩子。因为没有起码的规划和思考,导致一个很夸张的表现:他一直口口声声说要孩子,自己竟然还一直处在酗酒状态。 第二,佟晨洁认为,魏巍没长大,自己还不成熟,不能再生孩子。 而对于佟晨洁而言,有了魏巍这样一个“大宝宝”,关系和生活已经问题叠生,这已经让她顾此失彼,他实在没有办法再生一个孩子。 很多家庭中的女性,不想生孩子的原因中,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她们觉得家庭中的其他家庭成员没有准备好。而如果这样,不仅对孩子是不够好的,而且,孩子出生后,也必然给自己增加太重的负担。 第三,单亲家庭的佟晨洁,害怕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 我们不奢求婚姻能够从选择开始,就始终处在高质量的状态。一辈子很长,两个人之间,也会发生改变,这就会出现一个状况:婚姻走到一半,出现了一些磕磕碰碰。 经常有来访,会问我这个问题:到底是分,还是凑活继续过? 无论分开还是在一起,都既要考虑现实,也要考虑每个人体验到的关系质量,以及,这种关系带给我们心理的影响。 这不是一个简单能够得到答案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当伴侣间出现问题,这往往提示着,伴侣双方,都有郁结的情绪,需要被看到和释放。 所以,尝试给彼此双方都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倾诉机会和空间,非常重要。 在咨询室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个人恨不得拉着咨询师说个不停——似乎都有倾诉不完的话,都想拉着咨询师,好好说说。而对于对方的表述,自己也总会感觉“不是那么回事”,“你别说了我来说”。这就是彼此长期积累的情绪。 而,情绪又远远不单单只是情绪,情绪的背后,代表了自己的需求。 这里,就有几个层面:情绪和感受层面、内在需求层面以及更深一步的,内在需求对应的内在动力。这就构成了一个人在互动中展现的一种内在模式。 关系中的困难,很多时候是因为两个人互动中,一些过往既存的模式恶性循环所致。 所以,在一段有困难的关系上,我们往往会发现,伴侣双方都会有大量的郁结的情绪,这是重要的表现。而所有这些情绪,需要被展现出来,被看到,才有可能被彼此互相接住,而一并被接住的,还有对方情绪背后没有机会表达或者没有完全表达出来的需求。 看到彼此郁结的情绪和感受,让情绪和感受得以释放,这是打破关系中恶性循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给彼此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让对方都有机会在这个空间中去完整地表达自己。这非常重要。 第二,在关系中,我们要多做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而不是去盯着对方的“错误”。 你要知道,关系中的改变和成长,不是“谁改变谁就亏”,归根到底,关系的改变,改变的不仅仅是关系,还有关系中个体的成长。 我的一个女朋友,我眼看着她跟她老公从吵架、彼此看不到自己、模式重复,到后来吵架升级,直到最后闹离婚。我从她跟我抱怨吵架,就建议她们夫妻去看婚姻咨询师。最后,她告诉我:她是要离婚的人,压根儿不需要咨询。 咨询的对象,其实是我们自己,以及,我们自己带出来的关系模式。 在这段关系中,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自己有什么问题? 我们个人的某些特点,是如何影响关系的? 我们真的理解对方吗? 理想中的关系,是怎样的? 如果想要构建一段理想的关系,我们需要做哪些调整? 和一个什么样的人一起,才能构建这样的关系? 等等等等。 当我们走进下一段关系,也需要成长。 当然,如果你们自己调整过于艰难,那么,你们也可以尝试婚姻咨询。 婚姻咨询不是劝和,而是看清到底发生了什么,方便我们调整,以及做判断。 我有一对做婚姻治疗的来访,在婚姻治疗前,她先做了个体咨询。在咨询中她告诉我,她不打算做婚姻治疗。原因是:她觉得她和先生的矛盾不可调和,不打算过下去了,所以,也不打算做调节。 婚姻咨询是做“调节”,这是很多人对婚姻咨询的误解。 婚姻咨询不是做调节的。婚姻咨询的目的,是让我们看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有看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才能做调整,或者,做出对于这个婚姻、这段关系的判断。 婚姻咨询的作用之一就是,它是独立于你们婚姻关系系统的第三方,和任何一方没有利益往来,也没有情感倾向。一个专业受训的咨询师,在这样位置的观察,会非常有意义。这个设置本身,就能够让我们看到,处在夫妻关系双方的认知和感受的盲区。 认知和感受的盲区是什么?是我们以为自己知道发生了什么,其实,我们并不知道。 这是改变很重要的一步。 关系,无非是先看到自己,再看到对方,进而,才是你们的关系。 你有足够认识自己吗?有真的了解对方吗?你们到底构建了什么关系? |
|
来自: 新用户86384718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