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的故事(七七一)椿树胡同

 亚伯拉汉 2021-09-25
老北京的故事(七七一)椿树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七七一)椿树胡同X

老北京的故事(七七一)椿树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七七一)椿树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七七一)椿树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七七一)椿树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七七一)椿树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七七一)椿树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七七一)椿树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七七一)椿树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七七一)椿树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七七一)椿树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七七一)椿树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七七一)椿树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七七一)椿树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七七一)椿树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七七一)椿树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七七一)椿树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七七一)椿树胡同
北京原来有两个椿树胡同在西城区的南部。我要说的是宣武门内消失的这条。
椿树胡同是老街,自明代就有。一街的椿树到了夏日绿荫如盖,非常漂亮。有的椿树两人合抱粗,一条街上,有这样的老树,真的是老树成精了。今天的椿树胡同早就拆没了,全都盖起了高楼大厦,改名叫“椿树园”,走到东头看见留下了东边半片“东椿树胡同”。其他的胡同在“百姓文化之家”屋里房顶下挂着呢!没有椿树上头条、下头条,上二条、下二条、上三条、下三条,西椿树胡同以及椿树横胡同都在东椿树胡同西边半片高楼底下路边的方砖上呢,不远一块的写着!这是历史与今天的并存。
18世纪末,徽班进京,京剧艺术日渐兴盛,戏园也如雨后春笋,店铺密集、商业繁荣的前门外最多也最集中。椿树地区与前门外的很多戏园相距不远,为演出方便,有不少梨园名家便把家安在了这里。从清代晚期到解放前,北京的戏园子大多在前门外,所以很多京剧演员的家也都住在前门外及宣外一带,尤以椿树地区更为集中。
自明清以来,特别是从清中期到民国时期,这里一直香火很旺,先是赴京城当官的人来此居住,后来当官的换上了好房子之后,文人艺人络绎不绝。雍正时的吏部尚书汪由敦曾在椿树三条住过,并把他的宅子命名为时晴斋。他走后,乾隆时期的诗人赵翼来此居住,从雍正到乾隆一百来年,说明那一阵子老宅子和这条胡同一直都很兴旺。另一位乾隆时期的诗人钱大昕,那时住在椿树头条写他的《潜研堂集》。民国时期,辜鸿明住在东椿树胡18号,一直住到终老而死。
椿树地区虽然不大,但却住过数十位京剧名家。现在全都拆没了,也就没有文物保护的四合院了。但是无论如何这些名人也不会住大杂院。老舍笔下的虎妞儿都不住,更何况社会名流?
上头条东口的一所宅院曾住过大名鼎鼎的四大须生之首余叔岩。另三位是言菊朋、马连良、高庆奎。余叔岩九岁学艺,十三岁即以其祖父小小余三胜之艺名在各地演出,曾与孙菊仙、尚和玉等前辈同台表演,红极津门。因为他有夜半三更吊嗓子的习惯,痴迷的戏迷们为听他这一嗓子,大半夜的披着棉猴跑到他家院门前候着,成为小胡同里热闹非凡的一景。他在这里一直住到1943年病故,终年五十四岁。如今再高雅的椿树园社区,也是断然无法相比,难以往日情景再现。
上二条西口路南一座院落,住过号称金霸王而名噪南北的著名花脸金少山。上世纪二十年代,他首次在上海与梅兰芳合唱《霸王别姬》,饰项羽,因其嗓音洪亮,气势夺人,遂得金霸王之雅号。代表作有《盗御马》、《草桥关》、《锁五龙》、《牧虎关》、《打龙袍》、《断密涧》等,人称金派。遗憾的是他后来染上鸦片嗜好,毁了嗓子,贫病交加,1948年过早逝世,年仅五十八岁。他的丧事是尚小云先生与梨园的同行们操持料理的。出殡那天尚先生手持香烛走在送葬队伍中,神情悲戚,令人感动。
下二条东口路北一号是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的住宅。尚先生以饰演豪侠烈女形象著称,表演风格遒劲豪爽,俏丽洒脱,在四大名旦中独树一帜。经常演出的代表剧目有《昭君出塞》、《梁红玉》、《巴骆和》、《青城十九侠》、《二进宫》等。先生中年以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戏曲教育,于1938年创办了荣春社科班,培养了许多京剧名角,如张君秋、尚长荣、马长礼等。学生们练功主要在下二条一号的后院,学生宿舍有一处在上头条与余叔岩家相邻的13号院,在椿树横胡同路东开有一小门,人们经常看到院内有学生练习刀枪对打或翻跟斗。荣春社演出的剧场,就在大栅栏路南的三庆戏园。
椿树下二条路南还有一个小院,住过一位著名的戏剧教育家丁永利,他是中华戏校的专聘老师,为传播杨(小楼)派和黄(月山)派武生艺术作出很大贡献。由于终生劳累过度,晚年生活困窘,1948年因病故去,享年五十八岁。著名武生表演艺术家王金璐,自小向丁先生学戏,似父辈般对待老师,先生过世后,由王先生牵头组织了两场义演,才将恩师安葬。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著名的武生演员如李万春等大多受过丁先生指教,甚至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为了加强武戏基础,也向丁先生学过《挑滑车》。
在椿树上三条住过的京剧名家有好几位,其中宅院最好的是中部路北的11号院,高台阶、红漆大门、磨砖对缝的院墙和精致的砖雕门楼,两侧有一对汉白玉石狮,这是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的宅院。荀先生在北京曾住过不少地方,如宣外的棉花上二条、上七条和山西街等,但在椿树上三条住的时间最长,到1968年六十八岁去世,住了三十多年。荀先生一生塑造了诸多性格鲜明的女性艺术形象,像金玉奴、红娘、杜十娘、尤三姐等。荀派弟子颇多,著名的有童芷苓、吴素秋、毛世来、赵燕侠等。
在上三条西部路南一个小院,曾住过一位北派四大须生之一的高庆奎,他的作有《空城计》、《逍遥津》等。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他因嗓音失润而退隐舞台,1942年病故,年仅五十二岁。
上三条东口路南的一座小院内,住过四小名旦之一的毛世来。他九岁入富连成科班学艺,师从肖长华、于连泉(筱翠花)、工花旦、武旦,未出科即被选为四小名旦之一。十九岁出科自组和平社在京、津、沪、鲁等地演出,后又先拜于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等大家的门下。
上三条与高庆奎相邻的院内住过著名旦角演员张曼君、张曼玲姐妹一家。姐姐张曼君曾与吴素秋合作多年,戏路宽广,唱做俱佳,在《红娘》中,吴饰红娘,张演崔莺莺;在《红楼二尤》中,吴演尤三姐,张饰尤二姐。妹妹张曼玲自幼受大姐熏陶,会唱不少青衣唱段,小学毕业时,曾在开明戏院彩唱《苏三起解》。后考入中国戏校,曾师从程砚秋等,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京剧院,是程派著名传人之一。
下三条8号以前是余叔岩的家祠,以前他的侄子一家住在此院,解放后迁走。旁边有个甲8号小院,住过北京京剧团青衣演员关静兰一家,当时她尚在戏校学习,她的弟弟学拉胡琴,后来是北京京剧团的著名琴师。
小小的一片椿树地区,竟然住过这么多的京剧名家呢。可以想象,那时有戏听,有诗作,有一街的老椿树绿荫匝地,迎风摇曳,这条街成为艺术街,足够让人充满向往的了。
今天您要是想去看看,可以从南向北乘109路无轨电车在校场口下车,往北走几步从前青厂胡同进去,走到头儿,就是东椿树胡同了,那里白天有老北京的记忆,夜晚有戏曲名家的戏剧唱腔在空中飘荡,可惜了,往日的椿树胡同留不住梨园旧梦;可惜了,住在高楼各地来京的风流人物有几个知道椿树胡同的过去,又有几个能听得懂京剧?
摆在胡同南口的一座棕色垂花门,当不当,正不正。两个石墩门当绝不是北京的,四个户对哪有放在垂花门上的?垂花门上还放匾额?设计者肯定是个不学无术的怯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