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乃崇:“四小名旦”诞生前后

 cxag 2020-07-08

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

谈起京剧“四小名旦”的诞生, 往往和“童伶选举”扯到一起。这两件事确有联系, 但并不能把这两者混为一谈。

“童伶选举”, 即“二十六年( 1937) 度北平童伶选举”由《立言报》游艺版发起主办, 《立言报》延聘热心提倡赞助者组成童伶选举筹备委员会负责选举工作。这次选举的发起宗旨, 是为了“提倡国剧, 奖掖后进人才”。选举对象规定为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德、和、金、玉四班和富连成科班的世、元两科中未离社的学生。

选举于193678日到1231日进行群众投票, 收到的选票, 主要来自北平市及周围的县、市, 远至上海、南京、汉口、长沙、福州、昆明、香港等地, 还有来自美国纽约和日本东京、大阪、长崎的。选举过程中, 曾九次将选票数字公布于报端。1937117, 《立言报》出版选举大会的特刊, 公布选举结果。其结果是: 李世芳以18414 票当选为“童伶主席”, 生、旦、净、丑四部各取前四名, 四部冠军为王金璐、毛世来、裘世戎、詹世辅, 旦部前四名为毛世来、侯玉兰、宋德珠、白玉薇。十六人中王金璐和旦部前三名票数超过一万。童伶主席获得匾额、铜像、铜玺、银盾、挂屏及金质奖章, 各部前四名也分别有奖。另外公布了得票数超过一千的四部共二十三人, 也各得奖章等奖品。117 日上午, 在富连成社内举行授奖仪式; 晚间在华乐戏院举行童伶主席加冕典礼及纪念演出。

毛世来获得“娇媚天成”奖杯

这次选举在当时的影响很大, 但因限于在北平的中华戏校、富连成的正在学习的学生, 面不够广。当选的演员, 一般都在十六、七岁, 最大的二十一岁。他们学戏的时间最长的不过六、七年, 但是当时中华戏校和富连成的学生大都得到过有成就的艺术家的培育, 不少优秀的学生又拜在名师门下。他们又都边学边演, 演出实践多。因此, 他们中的佼佼者已都有一定的成就, 在观众中有了一定的声誉, 所谓“科里红”者, 因而也是有其代表性的。当时社会上有人议论, 应该在这次“童伶选举”的基础上选出“四小名旦”。不过因为这些年青的当选者还都没有毕业, 艺术终还稚嫩一些, 而不久又赶上了“ 七·七”事变, 其议遂寝。

北京沦陷敌手之后, 一时剧坛寂静, 没有戏曲演出。几个月之后, 戏曲演员们迫于生计, 陆续出台了。选出“四小名旦” 的议论又逐渐热闹起来。有人认为“四大名旦” 都是男性, 如选“四小名旦” 也应都是男性; 也有人说, 女演员往往起伏较大, 变化较多,艺术生命不能持久, 应把男女分开。

基于这些议论的影响, 到了1938 年初, 舆论界已有人把“童伶选举”中当选的三位男旦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与刚刚崭露头角的张君秋四人合称为“四大童伶”。继毛世来1937 年在富连成毕业后, 宋德珠、李世芳又在193 8 8月先后毕业了。他们毕业后都自己挑班演出; 张君秋已在马连良等班里挂二牌有年。他们的艺术日进, 声望日隆。就在19381939年间, 北京的舆论界已经把他们四位合称为“四小名旦”了。

宋德珠《金山寺》

1939 年初, 宋德珠初组颖光社, 报界人士如王泰来、刘雁声、吴逸民、耒影等已经在祝贺文章中提到“四小名旦”的称号。其后, 剧作家、剧评家景孤血对宋德珠的祝词中有“明憧合继四名旦, 盛誉何殊三大贤(四人者宋张毛李) 之句。19398, 上海剧评家刘菊禅有欢迎宋德珠赴沪演出的文章, 其中说: “又闻宋生在平, 有四小名旦之号。四小名旦者,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 暨宋生是。此虽爱好戏剧者延誉之词, 然而宋生剧艺之精到, 于此亦可概见”可知当时“四小名旦”之称谓, 已传遍大江南北, 而获得舆论界和广大群众的认可了。

张君秋、李世芳、毛世来《断桥》

1940, 北京《立言画刊》的负责人发起组织了“四小名旦”合作演出, 演出地点在长安戏院, 演出剧目《白蛇传》, 四人分饰白蛇, 李世芳、宋德珠演的《金山寺水斗》, 毛世来演的《断桥、合钵》, 张君秋演的《祭塔》。(后来在1942年又曾组织一次, 演出于新新戏院。) 至此, “四小名旦”的嘉称, 就传遍全社会了。当时, 宋德珠二十二岁, 张君秋二十岁, 毛世来和李世芳都是十九岁。

四十年代是“四小名旦”的成熟时期, 也是他们开始走进自己的鼎盛时期。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经过了七年学习, 各自学会了一百出以上的剧目, 在唱念做打、文武昆乱各方面都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李世芳、毛世来虽是一个演青衣、一个演花旦, 可是科班里学的基础戏都是一个样的剧目。他们不仅得到科里教师萧长华和他侄子萧连芳、苏雨卿和他儿子苏盛琴等开蒙、教戏, 还得到张彩林、叶盛兰等的指点, 青衣、花旦、刀马旦戏都学了不少。而且都拜尚小云为师, 由尚先生给他们排了《金瓶女》、《娟娟》、《昆仑剑侠传》、《酒丐》等戏, 使他们的艺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李世芳《凤还巢》 来自京剧道场 06:05

1938年国乐唱片】

 [南梆子]

她明知老爹爹为奴行聘,

反将她亲生女嫁与穆门。

想是我鸿鸾星未曾照命,

因此上难得配如意郎君。

我二人婚姻事已然言订,

却为何无故地私自潜行。

想是我程雪娥生来薄命,

无福份匹配那俊秀的才人。

左思来右想去心中难忍,

[哭头]

儿的娘啊!

[西皮摇板]

我暂且回绣阁再听信音。

1936 年秋, 梅兰芳由沪回京演出, 他们又有机会拜在梅先生门下, 由梅先生给他们调理了《霸王别姬》、《穆柯寨》等戏。李世芳并由齐如山、魏莲芳等教授了《廉锦枫》、《西施》、《太真外传》、《红线盗盒》等梅派戏, 被人们称为“小梅兰芳”。毛世来又向小翠花(于连泉) 学了《双钉记》、《双铃记》、《红梅阁》、《乌龙院》等戏, 被人们称为“小小翠花”。他们两个人在科里打下的基础十分深厚, 出科进班, 又各自努力, 有了新的发展、创造。李世芳致力于学梅, 在梅先生的琴师王少卿的帮助下得以深造。毛世来得到了梅先生的另一位琴师徐兰玩的帮助, 又在上海拜师芙蓉草(赵桐珊) , 在演出梅派戏《邓霞姑》和徐碧云的独有剧目《绿珠坠楼》、《虞小翠》等中, 有了新的处理。另外, 毛世来演的老戏, 如《双合印》、《十二红》、《南界关》、全部《穆桂英》(自《穆柯寨》至《大破天门阵》、《破洪州》) ,技巧繁重, 也很少有人能演。

宋德珠《霸王别姬》

宋德珠在戏校时,主要是得到九阵风(阎岚秋)、十阵风( 张善亭)、朱桂芳的培养, 工武旦和刀马旦, 又得到王瑶卿、水仙花(郭际湘)、诸如香、吴富琴教青衣戏和花旦戏。他武功极好, 跷功、把子功、打出手都出类拔萃, 又能演《四郎探母》、《玉堂春》、《霸王别姬》等青衣戏。程砚秋在1936 年准备出国, 调宋德珠去配演, 与俞振飞等排演了昆曲《金山寺·断桥》和《游园惊梦》等戏。毕业组班, 王瑶卿予以协助,为他排演了《忠烈鸳鸯》等戏, 使他的艺术锦上添花。因而翁偶虹称之为“旦角通才”。

张君秋当时还在搭班演出。他是李凌枫开的蒙,但主要教他戏的却是李凌枫的老师王瑶卿。王瑶老教给他几十出青衣戏, 特别是其中有不少生旦对儿戏, 以应付他给马连良等配戏时的需要。王瑶老从来主张学文的要学些武戏, 学武的要学些文戏, 学青衣的要学些花旦、刀马旦戏, 以求身段的好看, 人物的刻画精细。便让张君秋学了些花旦戏和刀马旦戏。张君秋在搭班中, 又参加了尚小云排演的戏《乾坤福寿镜》、《九曲黄河阵》等和马连良排演的戏《楚宫恨史》、《春秋笔》、《串龙珠》、《苏武牧羊》等, 使他的艺术水平得到了提高。

李世芳《百花公主》

李世芳因为得过肺病, 身体不好, 嗓音也不稳定, 常是休养些日子再组班演出, 但每次出台都得到观众的热爱。他继续深钻梅派艺术, 当梅先生自香港回到上海后, 他几次赴沪请益。他不仅演出了梅派戏和尚小云亲授的《昆仑剑侠传》和《娟娟》等戏, 还新排了自己的独有本戏《百花公主》、《天国女儿》, 唱念做打都有新的创造。1946 , 他到上海演出, 结束之后, 住在梅先生家里, 又陪梅先生演了几场《金山寺·断桥》, 梅先生演白蛇, 他演青蛇。转过年, 在返京途中, 因飞机失事而殒, 只得年二十六岁, 非常可惜。知他的人曾说: “世芳思想极新, 组班时即醉心于京剧改革。” 最后一次回京时,已决定到京再排新戏《明末三奇女》, 终未实现。

毛世来《南界关》

毛世来几次赴沪演出返北京,于1942年又拜荀慧生为师, 并演出了荀剧《红楼二尤》、《红娘》等剧。于是在他身上融汇了梅、尚、荀、小、芙等前辈的艺术精华, 使他的艺术更为精进。解放后, 他还率团到各地演出, 受到的欢迎十分热烈, 他感慨地说: “社会主义的祖国需要我们, 广大人民需要我们! ”于是他便下决心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质量, 以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1958 年调到吉林省京剧团后, 他在长春和各地演出了一年多, 又调到了省戏校任校长并教戏。直到他患半身不遂后,还为学生们说戏, 并把他自己在艺术创作中的体会写出来帮助青年演员提高。

宋德珠组班之后, 在王瑶卿、陈墨香、翁偶虹的协助下, 连续排演了全部《杨排风》(五打)、《虹桥赠珠》、《百鸟朝凤》、《蝶恋花》等很多新戏。他当时红遍全国, 被人誉为“红珠”。解放后他在河北省艺校教戏多年, 晚年还举办了“宋派艺术培训班”, 为几十个各地的刀马旦青年演员进行艺术加工。1984 年去世。

张君秋《二进宫》

张君秋于1942 年自组“谦和社”演出, 王瑶卿协助他排演了《怜香伴》、《缇萦救父》、《银屏公主》等戏, 在唱做念各个方面为他增加了丰富的养料, 他的艺术得以更上一层楼。解放后从香港回京, 在新形势下, 又新排了《望江亭》、《状元媒》、《诗文会》等戏, 并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合排了《赵氏孤儿》、《秦香莲》等, 与叶盛兰、杜近芳合排了《西厢记》。晚年所收弟子极多, 一时出现了“十旦九张”的局面。

李世芳逝世后, 北平《纪事报》又曾发起举办一次新的“四小名旦”的选举, 结果选出了张君秋、毛世来、陈永玲、许翰英四人。不过这次选举在群众中并没有多大影响。从这个实际情况看来, 没有经过选举而为广大群众所认可的“四小名旦” , 直到今天已经过半个世纪而为人们所传诵着; 经过选举而没有得到群众广泛的公认的新的“四小名旦”, 反传之不远。可见, 演员的声誉, 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真正的艺术成就, 在广大观众中树立起来, 不是用其他方法可以替代的。

中国京剧     1992-12

京剧道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