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从冯子和、王瑶卿的名旦云燕铭

 新用户7011Snfr 2023-07-16 发布于山东

师从冯子和、王瑶卿的名旦云燕铭

吕铭康

云燕铭

已故著名京剧旦角云燕铭(1927—2010),有“中国第一铁梅”的美称。

记得是1953年,中国京剧院来青岛演出。由于广东人成为京剧名家的并不多,唯有祖籍广东南海的旦角云燕铭最为出色,我又是广东人,因此格外关注。当时,她作为领衔主演之一,演出了《孔雀东南飞》《拾玉镯》《天门阵》《白蛇传,我只是看了她的《白蛇传》和《拾玉镯》,一出青衣戏,一出花旦戏,唱腔柔婉动听,表演细腻传神。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之后,她再没来过青岛。由于她是“中国第一铁梅”,我一直就关注着,只是无缘相见。上世纪80年代初,我出差济南,发现云燕铭率哈尔滨京剧院在北洋大戏院演出,连忙匆匆看了她的戏,尽管是久别重逢,但舞台上的她依然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我们约好次日下午在戏院办公室见面,她主要是回顾她的少儿和青年时代……

云燕铭,生于1927131原名罗钜薰出生在一个职员的家庭里,但生父罗子临只生活了五年。她父亲家乡在广东南海县,是个读书人,因为逃婚从家乡跑出来。经同乡帮忙,在山西大同铁路找了个过磅员的工作。云燕铭的外公安永义和母亲新秋兰(艺名)都是京剧演员。当时外公外婆一家人正在大同演戏,认识了父亲,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时只有17岁的新秋兰就与她父亲成亲。父亲手里积攒了些钱,在两岁时,父亲辞去工作,全家搬到北京。父亲同几个朋友合股在房山县开煤矿受骗,家道中落,父亲失业。那时只有5岁,兄弟姐妹中老大,平日父亲很疼爱,教识字、描红模子、读《百家姓》母亲带着姐弟5人,为了养活这个家,必须要出去演戏。父亲不肯,坚持离家到了广东老家

云燕铭的外公曾在老成平科班学京剧,先唱刀马旦,出科后改为武花脸。母亲唱青衣。为了演戏糊口,到处奔波,后朱喜芬重新组合成家庭。继父也是京剧演员,坐科“喜连成”,为人善良,和母亲承担起养家糊口的担子,后改名朱百岁。学老生,后改丑行云燕铭8岁那年,父母、外公在山东济南演戏,一面练功、学戏,一面看戏,那年马连良到济南演戏,继父到后台去见了马连良茹富蕙等名家等。其继父陪马连良演了好几出戏。 李桂春(18851962艺名小达子)是李少春的父亲。那一年他到上海的游艺园演戏,云燕铭父母陪他演了好多戏。李桂春的唱腔调门特高,很少有旦角和他配戏能用原调门,而母亲用他的原调门唱着一点也不吃力。继父更是能唱能做,能文能武。因此,李桂春很喜欢和他们同台演戏。后来李桂春去南更新舞台演戏,父母就为之配戏,又随去杭州等地演出。云燕铭自幼随母新兰秋学戏,10岁入南京厉家班。云燕铭一直跟少春、幼春一练功、吊嗓。们两家吃住都在一起更新舞台的后台经理厉彦芝是厉慧良的父亲,云燕铭随着慧良、慧敏也称他为父亲。不久,更新舞台迁回上海,们也和厉家一道迁至上海,在中庄路更新舞台演出。

周信芳(麒麟童)

1937年,周信芳18951995)在上海发起的一次赈灾义演周先生请出了被誉为南冯北梅的冯18881942参加义演。冯子和早已阔别舞台,他视金钱名利如粪土,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身怀绝技,却因不愿受人轻视而过早地脱离舞台,用他自己的话说∶“你有金钱势力,我有艺术、人格,你花多少钱,即便是用枪逼着我。我也不出卖艺术和人格。他不仅为人刚直不阿,而且在京剧表演艺术上有独到之处,自创一派。他艺术高深,可谓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周先生约请冯先生演场戏,由周信芳配演,两场《红菱艳》,一场《冯小青》。完戏后,冯子和拍着云燕铭的头说∶“学戏也用不着哭啊!”哽咽着说出了两个字没钱,随着放声大哭起来。冯子和跟我学戏不用钱。∶“演完这几场戏,我收这个小徒弟了。云燕铭立刻扑通跪下磕头周信芳也∶"这个小丫头有意思,您收她为徒弟,我收她当干女儿吧。又给周先生磕了头。转眼间成了幸运儿,这两位大师如此钟爱,如从平地跃到万丈高峰。

冯子和 剧照

子和云燕铭的第一出戏是《花田错》。他对∶“许多角色她们的年龄相同,甚至出身也相似,但她们生活的环境不同,每人的性格也不同.因此,我们要分别把她们演成独立的人,就是她自己,而不是别的什么人。她的一颦一笑都是与别人不同的。这只靠咱们掌握京剧的基本功是不够的,不仅要靠外形的表演,还要深入体会,必须记住要用心去演戏。先生的一番话在我的脑子里像燃起了一个个火花,启发着我去琢磨、去探索。尤其要用心去演戏,更是令铭记不忘。还说:“做演员凭演戏挣钱不容易,不要讲究吃穿,乱用钱,尤其是穿戴,不要追时髦,在舞台上扮演得越漂亮越好,私下生活当中越俭朴越好。女孩子不要吸烟、喝酒,戏班子里有些女演员和人打骂、开玩笑,万万使不得。即使是成了角儿,也不可摆架子,要谦虚谨慎。”冯子和的这些话,云燕铭一直铭刻在心。她吸烟、不喝酒,平时穿衣以布衣为主

1939年年底,云燕铭随父母离开恩师到山东演出,她还告诉我:“1940年春节前后,青岛的光陆剧院演戏。那里的班底都很整齐,我们一行5个演员小小活猴弟兄3人,还有爹和我。剧院在宣传上和剧目的排列上都是以小小活猴为主,我排在第二位。”开始票房不太好。他们选了出戏《十三妹》全部《指鹿为马》全部《玉堂春》全部《棒打薄情郎》。结果一炮打红,云燕铭兴奋地说:我从那时开始,才算是真正的挑大梁演戏。

云燕铭很迷程派戏。1941年,在济南演戏,程砚秋从外地回北京路过济南,因天津发大水不通车,住在一位姓林的朋友家。林是我的老观众,他陪程先生看了我几场戏,有《花田错》《同恶报》《十三妹》等,并接云燕铭到家见程先生。程先生对∶“我从不收女徒弟,看了你的戏,觉得你的扮相很喜兴,可以多演些花旦戏。程先生终于答应待回京后,让吴富琴老师代他收云燕铭为徒。吴富琴多年同程先生合作,在程先生的秋声社"中任社长,专门研究程派戏,教程派戏。

1943年和1947年两次云燕铭有幸和前辈盖叫天合作演出。

《拾玉镯》

《穆柯寨》

1950云燕铭正式拜“通天教主”王瑶卿先生为师,但在这以前,已跟王先生学了不少戏。其中有《投军别窑》《棋盘山》《穆柯寨》《长坂坡》《桑园会》《浣记》等戏。王瑶卿说戏非常认真,非常细腻,非常注重演人物,教戏时,把人物的性格和表演手法结合到一起。在学《穆柯寨》时,他就拿穆桂英和《棋盘山》中窦仙童作比较,两位都是女寨主,却又不同。穆桂英幼年丧母,在山寨中随父长大,应该是无忧无虑的。表演上可带些稚气。而窦仙童幼年丧失父母,身边只有哥哥窦一虎,生性粗犷表演上则应更为成熟一些。这时的云燕铭参加中国京剧院后,演的戏有《临江驿》《穆桂英》《玉堂春》《春香闹学》《孔雀东南飞》《巴骆和》《十三妹》《朱痕记》《大探二》等戏。

王瑶卿

1952年,中国京剧院二团参加全国戏曲会演,云燕铭在《兵符记》中扮演如姬,李宗义演信陵君,赵炳啸演赵魏王,张云溪演赵国大将,张春华演田区,李洪春演如姬的父亲,徐帘演党夫人,这出戏团里的主要演员都上了,阵容整齐,在会演中得了剧本、导演、音乐等几个奖,个人得了表演奖。 1954年时排演了一出新编京剧《猎虎记》,云燕铭扮演顾大嫂。这个角色从京剧的行当上看。她既不属于花旦,又不属于刀马旦,更不属于彩旦。因此要塑造这个人物形象,就要从各种类型的旦角中汲取有助于表现顾大嫂性格的一些演技,其中有花旦的成分,有刀马旦的成分,也有彩旦的成分。而且在表演方法上也有特点,把所有的唱腔都拿掉,大段念白,这是王瑶卿先生设计的。力求在舞台上塑造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的人物。  1957年,排演根据蒙古歌剧《三座山》改编的京剧,云燕铭扮演南斯托玛,张云溪扮演云登,景荣庆扮演王爷。独辟蹊径别具一格,表演上也有不少创新。

《三打祝家庄》(1992)

《猎虎记》云燕铭饰顾大嫂(右)

《三座山》云燕铭演南斯托玛

1958年,云燕铭调往哈尔滨京剧团担任领衔主演。先后排演了《打金枝》《蝴蝶杯》《谢瑶环》《五女护宁州》《桃花扇》及现代戏《红色种子》《南寨惊雷》《革命自有后来人》等。长期与梁一鸣、张蓉华等同台合作。她的剧目有《孔雀东南飞》《临江驿》《拾玉镯》《天门阵》《十三妹》《秋江》《白蛇传》《蝴蝶杯》《江汉渔歌》《猎虎记》《三座山》《兵符记》《秦香莲》母女会》《大登殿

云燕铭与子女

云燕铭虽然没有归派,但因十分崇拜周信芳的表演,因而其表演既得麒派之真髓,又兼有程派之浑厚,更有荀派之清爽“全能旦角”的美称最为出类拔萃的是,云燕铭于上世纪60年代初就创演了现代京剧《革命自有后来人》(后改名《红灯记》),她扮演李铁梅,是“中国第一铁梅”。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万伯翱说,云燕铭“之所以有'中国第一铁梅’之称,是因为她主演的《革命自有后来人》影响甚广。”从幼年学艺到声名远播,云燕铭不仅看尽繁华,也饱经沧桑,她说:坎坷也是考验。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是戏总会有一波三折,几起几落,最要紧的是,起时莫张狂,落时莫绝望。因为人这一生,既没有开不败的花儿,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革命自有后来人》云燕铭演李铁梅(1964)

《革命自有后来人》《右起:云燕铭、梁一鸣、赵鸣华)

后来听说,云燕铭因年迈已经息影氍毹。三年前,突然传来噩耗,她于2010810不幸病逝,享年83岁。京剧界又一颗璀璨的明星陨落,呜呼哀哉!

2023-7-7 青岛夹缝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