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医案之三:脾胃

 焦氏中医 2021-09-25

清●叶天士医案二则●脾胃

钱 胃虚少纳,土不生金,音低气馁,当与清补。(胃阴虚不饥不纳)

       麦冬 生扁豆 玉竹 生甘草 桑叶 大沙参

王 数年病伤不复,不饥不纳,九窍不和,都属胃病,阳土喜柔偏恶刚燥,若四君异功等,竟是治脾之药,腑宜通即是补,甘濡润,胃气下行,则有效验。

       麦冬(一钱) 火麻仁(一钱半炒) 水炙黑小甘草(五分) 生白芍(二钱)

       临服入青甘蔗浆一杯。

叶天士发明医理,脾胃分治,在临床实践中认识到,久病或热病可伤胃阴,创“胃阴不足”学说。以前,常常以治脾之药治胃。

金元医家李东垣做《脾胃论》,以劳倦伤脾立论,创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名方,为后世所称赞。

叶天士与李东垣,一者滋养胃阴,濡润胃腑;一者益气升阳,燥湿健脾。验之于临床,疗效确切!

以上内容由焦氏中医提供。

焦氏中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