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油灯

 淮阴语文 2021-09-26

小油灯



戴官宝

   在缺吃少穿的年代,晚上的照明都是用蜡烛、油灯,蜡烛可以从小店里或提货郎担上买到。记得解放前后,一个北乡老头挎着大柳篮,另一手提着小竹篮从王营老南大桥北头,经圩堆巷一路到堂子巷,穿过堂子巷到西十字街大衙门口,出西圩门向西坝而去。他的身后留下“歪歪油——雪花膏”悠长的叫卖声,能穿透几条巷子。大人小孩听到叫卖声,早早就在他经过的路边等着了。他卖的不光是“歪歪油和雪花膏”,还有百雀羚、蜡烛,火柴、小糖、画片、纽扣及针头线脑等。蜡烛等十字街杂货店也有,只是贵一些。所以一听到“歪歪油雪花膏”的叫卖声,大家一起到他每次经过的路边等着,很多妇女拿着自己小雪花膏瓶,一百元(相当于现在一分钱)能买大半瓶雪花膏。







       春夏秋三季因为天长,我们家晚上基本不点灯,都早早吃完饭(一天只吃两顿野菜稀饭),到外面玩。只有到冬天大冷天,家里才点一会儿蜡烛。后来我在玩弄蓖麻籽时,将壳子剥开发现有油,放在火上非常好烧,于是我将蓖麻籽用铁丝串起来,用火点着后,燃烧时发出光亮用于照明。夏天会捉来萤火虫,放在瓶子里用于照明。

       解放前后,王家营镇有卖“洋油”(煤油)了。我们家没有钱买煤油灯,我就想做盏小油灯,于是就到处找空墨水瓶子,一次看到十字街杂货店里,记帐用的墨水瓶要用完了,我就请同学王大亮跟杂货店老板要。一个星期后上学时,王大亮把杂货店里空墨水瓶带给我,我高兴地把几张小洋片画送给他。光有墨水瓶还不行,还要有铁皮卷成管子,用粗棉线穿过管子做灯芯才行。哪儿有薄薄的铁皮呢?下课时好多同学帮我出主意,想办法,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王大亮家是住十字街口的,我还是请他帮忙找。曹二顺说:他看到邻居家里有墨水瓶灯,放学帮我问问,有没有用剩下的铁皮。第二天上学时,曹二顺真的带来一块薄的铁皮,比火柴盒大些。我拿着铁皮,心里高兴得不得了,就等晚上放学回家做灯管子了。二顺说把你上次拾的半截橡皮给我用吧,我把“拼布书包”翻过来,里面东西全倒在课桌上,一块小半截橡皮露出来,送给了二顺子。结果我做作业写错字,没有橡皮擦,只好用手指粘点口水去擦,这样擦,经常把作业本擦糊涂了,还会把纸擦通了。

      星期天下午,我找奶奶要来剪刀,想剪铁皮做灯芯管,怎么用力都剪不动。可能是剪刀小了,也可能是力气小。我只好拿着铁皮和剪刀,去找肖大爷帮我剪。肖大爷看后拿出他家的大剪刀,一会儿按照我的要求剪好了。我把肖大爷剪好的材料拿回家,就动手卷灯芯管,卷了几次都没有卷好。爷爷叫我拿烧火用的火钳,把铁皮靠在火钳的一根钳子上,用木棍敲打。于是照着爷爷说的去做,灯芯管没敲好,手指被敲肿了。经过一个星期的休息手指不肿了,又接着敲。这下吸取上次教训,轻轻地敲,虽然轻,但经过多次敲打,灯芯管终于成形了。还要做一只比墨水瓶口大的盖子,用做灯芯管剩下的铁皮,把中央用剪刀戳一个洞,把灯芯管硬塞进去,这样放在瓶子里,灯芯管不会掉下来。试了几次,觉得没有问题,可以用了。奶奶帮我用棉花做了十公分长的灯芯,穿在灯芯管里正好,小煤油灯就做好了。







      晚上到表姐家要点煤油,回家后用火柴点着。小屋里顿时亮堂起来,小小的墨水瓶煤油灯,全家人高兴得什么事都不做,就看着煤油灯光,又新鲜又稀奇:像水一样的东西竟能点着火照明。灯头有一公分长,红红的,上面冒着长长的黑烟,足有两尺长。以前照明用素油点灯,没有冒黑烟,于是我把这情况告诉爷爷,爷爷说:洋鬼子油不如我们素油。听用过墨水瓶煤油灯人家讲,第二天鼻孔里都是黑灰,擤鼻涕都是黑的。也有人说,如果用有玻璃罩子灯或者马灯,就没有黑烟,而且更亮堂。但那时候整个王家营镇,没有几家用玻璃罩子灯。穷呀!只有开小店或晚上卖薰烧肉摊才用玻璃罩子灯。







      清代沈复《浮生六记》写道:“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惊神未定。”形容油灯光昏暗,看不清周围东西,疑神疑鬼。对比灯火如豆,只照二尺远的素油灯,我还是喜欢煤油灯,因为它省钱。尽管煤油灯熏黑鼻孔,熏黑墙壁,衣服头发都会有灰。但省下素油,炒菜香了许多。

      有句俗语叫“小孩巴过年,大人怕花钱”,可我巴过年却不是为了吃,因为我们家就没有钱买好的吃,也根本就不去想。我是为了玩,平时晚上去外面玩,黑咕隆咚的。只有过年家家户户点上灯,这样才会到处有亮光。我出去玩就不害怕了,外面小朋友也会多起来。




作者简介:戴官宝,58年工作,当过兵,打过仗,干过公安,管理过公路。退休后,写点东西,乐一乐,留住记忆,留住乡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