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戏】回家的海风甚是喧嚣丨《我是小鱼儿》简评

 情报姬 2021-09-26

文丨轻 审核丨真司

排版丨羽夜

“在呼吸到海里的氧气之前,我不曾品尝过自由的味道”

今天给大家直接推荐一款“高难度”动作游戏:《我是小鱼儿》。游戏的故事设定非常简单,控制四条鱼越过千山万水,跨过艰难险阻回到大海的故事。

  踏上旅途的艰难体验  

说到回到大海,我常常在这个故事情境下,联想到十几年前的一部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无论是过场动画还是游戏场景,游戏和《海底总动员》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可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四肢,当一条鱼踏上一段旅途时,总归是有些困难。这样的困难显然也体现在了游戏的操作上:你需要通过极其别扭地操作手感来控制小鱼去撞击玻璃瓶、或者自己游动;某些鱼还能变成气球滚动、展开翅膀滑翔,张开嘴巴还能咬碎水管,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不过啊,我想每一个玩家游玩这款游戏时最大的噩梦,一定是下图这款究级反“鱼类”玻璃瓶:

没办法,卡这了

游戏的角色控制基于真实的物理引擎(大概),但这种真实反而导致了控制小鱼游动时的不便,让整个游戏流程颇有《和班尼特福迪一起攻克难关》的遗风。不过考虑到这款游戏的制作公司Bossa Studios曾经有过《我是面包》和《外科模拟》这样的作品,也不难猜出游戏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样子了。

游戏支持手柄操作,但是对大多数玩家来说,摁住扳机搓爆摇杆的感觉可算不上爽,要是把摇杆搓过了一点点,那就可能迎来截然不同的结局。所以听我一句劝,还是老老实实用上键鼠更方便一些。

所幸游戏的存档点设置的还算比较阳间,在某些时候或许可以及时拯救玩家的高血压。不过相较于存档点,最重要的还是地图设计。基于设计,玩家可以了解到一些路径上的指引。虽然它们终点是大海,但是对于一条鱼来说,通往那片大海可能需要一些主角光环的运气和一条正确的路线。

如果你想要更为全面的感受,你可以和我一样,在玩这种物理引擎比较真实的游戏时,跟着游戏的画面一起扭动,以体验体感游戏的乐趣。

但是切记,扭动幅度不要太大,至少不要误触到R键,也不要闪到自己的老腰。毕竟我是小鱼儿,可我的腰间盘不一定这么认为。所以欢迎每一位有“闲情逸致”的玩家去体验一下“钢铁鱼”模式,我就先撤退了。

  抚慰心灵的视听效果  

游戏的美术也是经过很多轮的迭代,最终呈现出了一个不错的版本。在互联网上依然可以搜索到游戏的一些早期版本实况,可以看出制作组在这款游戏的美术画面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阁楼里晕散开些许的灰尘,投射自天窗的阳光让鱼心生向往。

在于玩法相结合的美术细节上,甚至地毯的绒毛都在和你闹着小性子。

庞大的世界出现了许多物理学解释不来的现象,比如这轻飘飘的树叶,看是挺好看的,可惜硬生生地组成了一道阻挡我们回家的空气墙。

阳光打在卡通画风的小镇晕染出的美妙街景,海风拂面的温暖气息治愈人心。

阳光尽情洒在温馨的街道。但如果没有随处可见的垃圾就更好了。

说到垃圾,不得不说的是,这款游戏在创作表达上,一定是有一部分体现了创作者对环保的态度。除了将一些常见的生活垃圾摆放在各处,以填充美术素材外,甚至在玩法层面将乱扔在水里的针管等锐器,设计成了触之即死的陷阱。

除了这种将物品运用到场景的游戏设计之外,我还在游戏之外发现了一条简讯:

“入手《我是小鱼儿》进行'鱼’乐的同时,还将能参与到我们与WDC达成的公益合作!WDC是一家在英国注册的致力于保护鲸鱼和海豚的全球领先慈善机构。

每在 Steam 上售出一份《我是小鱼儿》游戏,Curve 都会直接向 WDC 捐赠一笔款项,用于保护这些可爱生物的生存(如禁止囚禁或捕杀),让美丽的海洋永远清澈和辽阔。”

除了美术之外的细节,我觉得游戏在音效上所花的功夫更是难能可贵。玻璃瓶滚在木头、钢板、布料上发出的不同声响,路上的行人、汽车、海风、鸟鸣。

尤其是处在不同环境下有不同的听觉感受,在水里时是有些沉闷的,在玻璃里是通透的,隔墙传来的声效会有明显的空间感,这些细节构成了极佳的听觉体验,抛开游戏画面便是让人沉醉的白噪音。

这里我就要提到我自己探索到的游戏“隐藏模式”了,如果一次次地失败让你感到略显烦躁的话,不妨将游戏的音乐关掉,只留下音效,然后平复下心情去聆听海边小镇的声音。

那么关于游戏《我是小鱼儿》的分析及推荐理由到这里就接近尾声了。最后总结一下,游戏的整体品质还是相当不错的,美术设计也做出了独特的风格。如果不在意操作困难,或者希望收获挑战的玩家还是值得去尝试一下。最后的最后还有一句友情提醒:3D晕眩患者慎入!别说我和小鱼没有提醒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