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明不是明,武周却属唐,朝代有区别,清朝又限制,故而很尴尬

 东海寻人 2021-09-26

  公元1644年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殊不知这一年五月福王朱由崧在马世英等人的支持下,在南京建立了弘光政权,开启了南明18年的四帝一监国的历史。很有意思的是,南明血统传承自明朝,却不算明朝的一部分。这里面有诸多的复杂的原因,一部分来自史学规则,一部分来自清朝。

  “朝”与“代”的本意

  其实“朝”与“代”原本是不同的意思,“朝”是君臣朝见的意思,“代”包含政权的意思。只要天下大部分势力认你为共主即可称“朝”,但“代”只需要有一定时间跨度的政权就能称“代”。二者重叠的部分占绝大多数,但也有细微区别。

  比如秦朝是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正式称帝开始算起,到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占咸阳宣告秦朝灭亡。秦朝之前的秦国虽然是有血统继承关系,但秦国是周朝的一个地方政权,没有资格称朝,所以只能从秦始皇正式称帝算起。秦始皇统一天下,自然是天下共主,可以称开启秦朝。

  不过公元前221年却不是周朝灭亡时间,实际周朝于公元前256年就被秦国灭亡了。刚好是这一年周赧王病逝,从此失去了天下共主,没有新的周天子出现。

  然后奇怪的问题就产生了,周朝灭亡与秦朝建立中间隔了35年左右,要算到哪个朝代?

  答案是战国时代!

  原来这里面的“代”是侧重点在于政权,可以是统一的情况,也可以存在各种割据势力,可以不需要“朝”的“天下共主”要求。这说明“朝”比较强调“正朔”,或者说正统性。前朝的统治者死亡后,没有后代(或者父系血缘亲属)在分裂的乱世称帝,这个一“朝”就宣告灭亡了。“五代十国”时期通常简称“五代”,而不是“五朝”,很大程度就是受到“天下共主”要求的限制,所以用“代”来表示比较准确。

  “朝”与“代”之争

  但传统意义上的周朝包括西周与东周,东周分春秋与战国,这里就产生了一笔糊涂账,导致每逢乱世就出现模糊的归属争议。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消灭项羽之后,于山东定陶称帝,正式开启汉朝。但秦朝灭亡的公元前207年到这个时间节点之间还有五年时间,既不是秦朝又不是汉朝,那算谁的呢?有人说算项羽的西楚王朝的,因为项羽是天下共主。但项羽只是自封西楚霸王,并未正式称帝,且诸侯反复背叛也不怎么认他,实际也不是严格的“共主”。所以这五年时间不算“朝”,很多史学家是不认可西楚王朝的,他们是将其当作“代”来看待。有的叫秦末乱世,有的叫楚汉之争或者楚汉时期。

  不过以上这些规则,主要是魏晋南北朝之前比较严格,在之后就变得更加宽松起来,“朝”与“代”也逐渐合称了。比如南北朝时期,南北都各自称“朝”,认为自己是正统;五代结束之后,宋朝、辽朝、金朝也是类似情况,尤其是南宋仍然算作一个“朝代”。

  公元618年发生了两件关乎改朝换代的大事,第一件是宇文化及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第二件是李渊逼迫杨侑禅让正式称帝。第二件是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标志,这一年唐朝还没统一天下,还不是天下共主;然而史学家们又习惯称隋朝二世而亡,认为隋炀帝是隋朝最后一任皇帝,似乎又默认了第一件事才是隋朝灭亡的标志。二者存在矛盾,正是“朝代”在乱世中模糊定义引起的。

  唐朝是从公元618年算到公元907年,一共289年,但是中间还有一个武则天称帝的武周时期(公元690年到公元705年),有15年之久。很显然,这15年是被算到唐朝的历史当中去了。

  可见朝代的归属问题,自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许多糊涂账!“朝”从需要天下共主到不需要,再到同一个时期可以有多个并立的“朝”,含义逐渐变得不严格起来。“代”本来是拿来表示有争议的乱世,而后又合称到朝代当中去了,也渐渐无法形容有争议的乱世了。

  南明的纠结之处

  南明占据半壁江山,四位帝王朱由崧、朱聿键、朱聿鐭、朱由榔都是正儿八经的皇家血统,而且离崇祯帝血缘也不远,说是明朝的继承者完全没有问题。这点与东晋、南宋的情况很类似,所以很多人认为南明应该属于明朝。

  但是南明政权又极不稳定,与五代时期半斤八两。南明存在期间,北方先是有李自成的大顺,然后被清军占领,又变成清朝的地盘了。清朝的介入,又让问题复杂起来了。

  公元1644年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灭了李自成,同年顺治称帝,宣布自己是天下共主。按照魏晋南北朝之前的规则,清朝是从这一年算起的。但按魏晋南北朝之后的规则,却要追溯到皇太极在关外正式称帝的公元1636年。意思就是明朝还没灭亡,清朝就已经建立了。

  这意味着南明存在的这18年,有两种类型的争议。

  如果将崇祯帝对应到隋炀帝,朱由崧、朱聿键、朱聿鐭、朱由榔则对应到杨侑,正朔争议就诞生了。清朝后来统一了天下,可以对应到唐朝,那么南明就要对应到李密、王世充、窦建德这些隋末割据势力去了。很显然,李密、王世充、窦建德这些割据势力不被史学家认可为朝代,所以南明在逻辑上也不被认可。

  如果将南明对应到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南宋,清朝就要对应到统一之后的隋朝、元朝,这个层面南明又可以算朝代了。但偏偏清朝又把建立时间往前推了8年,连乱世的缝隙都不给,直接自称正朔了,再一次将南明打入地方割据政权之列。

  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清朝统一后不承认南明的正统性,又大兴文字狱限制“南明属于明朝”的思潮。清朝灭亡之后,遗老遗少们大部分也不认可,所以一直都没有史学界主流为他们翻案。

  总之就是史学规则加上清朝的限制,南明一直翻不了身。南明最后变成了类似武周一般奇怪的存在,被算到清朝时期的地方割据势力。但武周好歹是独立的被认可的朝代,只是时间上算到了唐朝范围。而南明既不算明朝,又不算清朝,地位差了许多,且十分尴尬。

  可见要认可一个朝代,获得主流史学界认可最重要,而主流史学界是可以通过很多东西进行干预的。规则是人定的,人也可以破坏规则。经过三百多年南明都没翻案,“南明不属于明朝,只是清朝的一支地方割据势力”早已经成为默认的共识,恐怕是改不过来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