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聋人如何在无声世界里跃迁

 为什么73 2021-09-26

今天

图片

在法国小说《偷影子的人》中,作家马克李维如此描绘聋哑人小姑娘克蕾儿:

“为了弥补她的耳聋,上帝给了克蕾儿一双大大的眼睛,那么深邃,让她的脸上充满了迷人的光彩。因为听不到,所以她能看尽一切,没有一丝细枝末节能逃过她的眼睛。”

聋人,或者说听障人士,单纯从外表来看,你很难发现他的生理缺陷。这种“隐性残疾”将失聪者所有的脆弱都藏在了耳朵里。

失聪者的世界里,手语是他们和外界沟通的基本方式。但手语本质上依旧是专属于听障人士的“小语种”,且手语只能用来交流一些可以简单表达的问题,效率极低。

但现在,失聪者开始尝试与科技接轨,在陌生的尝试中突破手语困境。面向社会,他们开启了全新人生。

聋人们的手语困境

聋人律师谭婷在处理关于聋哑人的法律案件时,内心总会浮现些许无力感。她见过许多聋人在律所和法庭上情绪崩溃的瞬间,同样身为聋人的她,对此感同身受。

在她刚进入律所的时候,和同事合作处理聋人当事人的案件。聋人使用手语,隔音的办公室里只能听到情绪激动的聋人挥舞着手语发出拍打的声音。谭婷时不时参与其中,打着手势,询问一些细节问题。

谭婷曾遇到一位迷茫的聋人,在讲述事情原委时一次性提出了大量问题,她与同事写满了十几页纸,但事件依旧错综复杂。谈到着急处,聋人会因为手语没办法清楚表达、无法理解法律含义而急得大哭,嘴巴里发出呜咽的声音。谭婷也被这种情绪感染,她可以理解这种有苦难言的无力感。

大部分时候,聋人们很难表达出细节,这并非是聋人们的表达能力弱,而是手语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难表达出事情的细枝末节。在法律案件中,一个细节的缺失,也许就会导致案件的反转。

“手语困境”这个词用来描绘谭婷以及其他聋人们的遭遇再适合不过。聋人们受到了手语的表达限制,只能表达出最基础的朴素情感,深层的概念就像是声音一样戛然而止。心潮汹涌千万遍,只能用几个手势概括。

图片

图 | 谭婷在用手语录制普法视频

当有话难言的感觉,从法律层面延伸到普遍生活之中,就会表露出一种能被众多聋人感知的苦涩。

舞蹈演员魏菁阳在舞台上十分自信。她垂着眼帘,伸展肢体,锻炼了十多年的身体柔软灵活。但作为一名听障人士,她听不到任何旋律。所有乐器的声音,都在她的耳前戛然而止,想要按照既定的旋律跳出舞蹈,她就必须依赖与地面的接触,通过鼓声的震动,来感知音乐的节奏。

 图片

图 | 央视对魏菁阳的报道

和舞台上的光芒四射相反,几年前魏菁阳在私下里很少出门。并非是因为她不渴望与外界沟通,而是出门对她而言,是一件麻烦事。每次外出,她都会带上笔和本子,遇到需要与健听人沟通的时候,就请对方写下来。除非必要,很少有健听人愿意以这种慢节奏的方式和她交流。

有时候,“手语困境”造成的困扰,或许并没有那么大,但是要更加持久。聋人们因“手语困境”而碰壁后,就会把自己蜷成一团,尽量避免与人交流。但聋人田野作为一个创业者,他必须让自己和外界交流,对他而言,“手语困境”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失聪者田野创立了一个“聋人版知乎”,为聋人提供一个解答问题的平台。创业的起源是他身边的许多聋人朋友总会对一些基础问题无法理解,如“怎么上网搜东西?”、“公司是不是可以不和我签合同”。基础知识欠缺的聋人,也常常被诈骗、传销等不法活动盯上,诸多聋人朋友受骗。最夸张的时候,国内有一起诈骗案件涉及到全国40万聋哑人,诈骗金额高达数十亿。

公司成立初期,他在招聘的时候就遇到了麻烦:健听人很少愿意来他的公司就职,他能招到的聋人员工,也多多少少存在着“手语差异化”导致的手语困境。在中国,手语在各地有着不同的“方言”,可能隔了一座山,聋人们对于某个词语就有了不同的表达手势。

图片

图 | 工作中的田野

自2011年到2018年,国家花了7年的时间,在全国各地进行田野调查、学术研究,发现手语的“方言问题”十分严重。于是从2018年开始,国家大力推行“手语普通话”,致力于解决听障者的交流问题。

这项措施的实施需要时间,面对这种情况,田野同样愿意给员工一些时间适应和学习。

而充满阳光少年感的聋人滑雪运动员刘云博,拥有开朗性格的他也会面临“手语困境”。刘云博的“手语困境”和魏菁阳、田野不同,他和健听人的接触更为紧密,然而健听人真正懂手语的并不多。

 图片

图 | 刘云博

相比较其他聋人来说,刘云博的发音非常标准,但即使这样,在训练中他仍然需要对方摘下面罩,阅读对方的唇语来与其交流。手语在这个时刻,并不能成为他和世界交互的工具。

在中国,听力残疾者有近2800万人。谭婷、魏菁阳、田野、刘云博,作为走在“反抗命运”之路上的头排勇士,尚且被“手语困境”所束缚,那其他聋人的生活状况,也可以猜出大概的模样。

聋人对命运的第一次反抗

对于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谭婷来说,“手语困境”是一大难关。
 
一方面,聋人与聋人之间的交流并不会一帆风顺。手语不像是中文、英文这类语言,存在专业性、系统性的使用和学习模板。“手语方言”问题十分严重。
 
另一方面,聋人也不一定会基础手语。作为服务于聋人的律师,谭婷接待过来自各地的聋人。一些来自乡村地区的聋人,没有接受残疾人教育的条件,他们的日常交流,基本是依靠手势,写字这项能力就更不用提,比手语更稀有。所以有时候这些聋人会带着可以说话的健听人家属前来,更便于交流。
 
这两个方面的手语困境,对谭婷来说还算是小事,真正让她困扰的,是如何用手语来解释抽象问题。
 
“太阳”、“钞票”、“饭”这类具象的词汇,手语都可以解决,但是一些法律上的专业词汇,依靠双手很难表达相关含义。
 图片
图 | 与人交流的谭婷一边做手语一边说话

在备考国家司法考试时,谭婷屡屡碰壁。“法人”这个词,谭婷花了好多天才彻底理解,而在大部头的法律法规中,还有成千上万个比“法人”更抽象的词汇。谭婷必须彻底弄清楚这些词汇的含义,因为她深知:现在学习到的知识,将会帮助更多的聋人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公平与正义,容不得半点差错。
 
这种“执拗”是谭婷与生俱来的品质,也是她成就自己的主要原因。
 
在8岁前,谭婷并不是聋人。然而一场中耳炎的爆发,再加上遇到一家所谓“专科私人诊所”的治疗,让谭婷从此失去了听力。
 
当时在谭婷的家乡大凉山,和20世纪末期的绝大部分村落一样,“听不见”会被视作异类,学校也表示教不了聋人,谭婷辍学回家。五年后,谭婷家人得知西昌有所特殊教育学校可以接收聋儿,谭婷这才继续学业。
 
谭婷的读书生涯充满与她年龄不符的勇气。在特教学校,谭婷为减轻家中的经济负担选择跳级。为了追赶上进度,她挤出大量时间努力自学,到了高考前,她身边的同学只剩下四个人仍在坚持。高考结束后,谭婷成功进入了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继续深造。
 图片
图 | 谭婷在书店读书

不过对谭婷而言,真正改变她人生的,是中国首位手语律师唐帅。认为“只有聋人更懂聋人”的唐帅曾针对聋人发布了一则招聘听障律师助理的信息。本将成为特教老师的谭婷与丈夫贾毅看到后,毅然投出了两份简历。
 
这不仅是谭婷迈出的改命一步,这也是聋人群体的一大步。律师从不是各个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推荐职业,但谭婷拥有做出改变的勇气。
 
进入律所当助理只是谭婷人生新阶段的开始。
 
了解了法律之后,谭婷更加明白抽象知识带来的“手语困境”的威力。有时候,一个手势就能把一个聋人从有罪者变成无罪者——这是师父唐帅的真实经历。
 
唐帅曾遇到过一个聋人女孩被起诉偷盗,女孩的母亲认为自己的女儿是冤枉的,于是几经波折找到了唐帅求助。唐帅调取了录像,发现女孩在视频中的手语是“我没偷、我绝对没偷”。然而证据资料却说女孩的手语意思是“我承认我盗窃了,我偷了一个手机”。
 
这件事情唐帅讲过许多次,谭婷也铭记在心:聋人们在用手语,也是被束缚在手语里。
 
怀揣着对法律的热情和一份为聋人普法的初心,谭婷对国家司法考试发起冲锋。
 
2018年,差10分;2019年,差4分。
 
10%的通过率、3年不气馁的坚持、日均16个小时学习,数字后面的谭婷常人难以想象。
 
2020年法考在即,母亲癌症的压力与考试的压力同时涌来。幸运的是,谭婷顺利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2800万聋人中第一位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人。但她成为律师后拍的第一张照片,母亲却没能看到。
 
法考是一道坎,越过这道坎,才算是入了门,才能帮助更多的人解决问题。
 
但入了门只是第一步。
 
谭婷给自己的目标是“普法”,但她工作的尽头并不只是普法。在将来,她不仅仅在事务所里工作,她去要去法庭,与法官、陪审员沟通、为聋人辩护......这一切的流程都需要与人交流。
 
图片
图 | 谭婷在外面开展普法教育

谭婷做出一个决定:重新学习说话。在近二十年的寂静人生中,谭婷上一次讲话,还是在没有丧失听力的童年。
 
但她意识到,这更能帮助聋人清晰接触这个世界,即便现在从喉咙里发出的声音有些嘶哑,音调也有些不准,但看着聋人群体能一步步走近公平与正义,期待“手语困境”消失,她做出的努力就是值得的。

失聪者逆风而起

大多数聋人并不是不会说话,他们只是在失聪后,离语言越来越远。因为和常人难以交流,他们很少开口,到最后忘记了如何说话。当一个聋人愿意张开嘴说话的时候,他心里一定是鼓足了勇气,他应该是一位英雄。

为了这个“终极目标”,谭婷对着手机练习发音,讯飞听见App正在将她说出的一段法律讲义内容转换成文字,如果屏幕上某个显示的文字和讲义上的不太对,她就意识到,这个字的发音她需要再练习一下,从最基础的声调、韵母开始。她很清楚,她需要说话,只有重新学会说话,才能和健听人律师交接聋人的案子,这样才能帮助更多的聋人。借助科技,谭婷突破了手语困境。

图片

图 | 谭婷使用讯飞听见app与人交流

魏菁阳走进的街边的便利店,店员友善的问好跃然在手机屏幕之上。

田野面对来访的投资者,看着手机屏幕频频点头,展示团队的工作成果。

刘云博拍了拍滑雪教练,将手机拿到两人之间,了解到刚才有一个动作还可以做得更标准。

当说出的话变成可以被看见的文字时,魏菁阳、田野和刘云博开始觉得自己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讯飞听见可以成为他们的耳朵。

讯飞听见926聋人日公益短片

我们每个人都有耳朵,正因为拥有,才让我们时常忽略它的作用和意义。讯飞听见App则是每个聋人的第二双耳朵,讯飞听见融合AI赋能语音转写技术,助力听障人士更好的融入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2019年5月19日,科大讯飞联合中国聋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深圳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正式发起“听见AI的声音”公益项目,至今已成功举办两年。讯飞听见承诺,将为所有听障人士免费提供实时语音转文字服务和永久免费开放讯飞听见会议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捐赠转写时长2789万分钟。

“听”见文字,“看”见声音。越来越多的科技赋能到无障碍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中,不仅仅让聋人们更加顺畅的和其他听障人士沟通,更是削平了听障人士和不会手语的普通人之间的沟通壁垒。在未来,相信也会有更多像讯飞听见一样的企业和聋人们并肩成长。冲出手语困境的聋人们,正在逆着风飞上天空。

- END -
撰文 | 张大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