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其动应衣

 经旨传习 2021-09-26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素问·平人气象论》)土为万物之母,故上文四时之脉,皆以胃气为主。此言胃气所出之大络,名曰虚里,其脉从胃贯膈,上络于肺而出左乳之下,其动应于衣,是为十二经脉之宗,故曰脉宗气也。宗,主也,本也。盖宗气积于膻中,化于水谷而出于胃也。经脉篇所载十五络,并此共十六络,详具十六络穴图中。又脾为阴土义,详疾病类五十二(“咳证”)。若虚里动甚而如喘,或数急而兼断绝者,由中气不守而然,故曰病在中。数音朔。胃气之出,必由左乳之下,若有停阻则结横为积,故凡患痞者多在左肋之下,因胃气积滞而然。如五十六难曰,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者,盖以左右上下分发五行而言耳,而此实胃气所主也。虚里脉绝者,宗气绝也,故必死。前言应衣者,言其微动,似乎应衣,可验虚里之胃气。后言应衣者,言其大动,真有若与衣俱振者,是宗气不固而大泄于外,中虚之候也。愚按∶虚里跳动,最为虚损病本,故凡患阴虚劳怯,则心下多有跳动,及为惊悸慌张者,是即此证,人止知其心跳而不知为虚里之动也。但动之微者病尚微,动之甚者病则甚,亦可因此以察病之轻重。凡患此者,余常以纯甘壮水之剂,填补真阴,活者多矣。然经言宗气之泄,而余谓真阴之虚,其说似左,不知者必谓谬诞,愚请竟其义焉。夫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是由胃气而上为宗气也。气为水母,气聚则水生,是由肺气而下生肾水也。今胃气传之肺,而肾虚不能纳,故宗气泄于上,则肾水竭于下,肾愈虚则气愈无所归,气不归则阴愈虚矣。气水同类,当求相济,故凡欲纳气归原者,惟有补阴以配阳一法。(《类经·脉分四时无胃曰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