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不能为了追求产量、效率、进度而不考虑或忽略了产品质量的要求兼顾生产成本和效率,在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想办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How—告知相关人员具体的作业方法或按照什么标准要求作业发生问题,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确认与问题有关的“现物”,弄清楚问题的具体“现象”在生产过程中,不论是作业人员,还是各级生产管理人员,都要不定期将生产的产品与要求进行比对,以确认生产的产品符合要求6.1检查人员(人员的防护比如静电防护,防止产生静电伤害产品质量;人员的操作-符合性、规范性、正确性)6.2检查设备(设备的外观卫生、设备运转时的声音、设备运转时的异味、设备的跑冒滴漏现象)6.3检查物料(物料的存放、摆放、密封、隔离、分类、标识、保质期、防护)6.4检查操作(人员的操作-符合性、规范性、正确性)6.6检查计量器具(校准标识、计量刻度、器具外观)6.7检查生产记录(真实性、准确性、一致性、清晰性、及时性)7.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生产活动始终以满足客户的要求为原则7.2领导作用:在整个生产活动要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作用7.3全员积极参与:在整个生产过程,每个人都是质量管理的参与者、监督者7.4过程方法:运用输入、输出的方法管理每个生产环节,确保每个生产环节的产品质量符合要求7.5改进:开展QCC品管圈改进活动,成立改进小组,可以从工艺、损耗、产品质量等各方面选定改进课题,实施改进活动,7.6循证决策:基于生产过程的报表、数据、参数等分析生产过程的质量符合性和有效性,识别改进的机会作为生产部门,要经常与技术部门、开发部门、品质部门等保持沟通,反馈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事项和疑问,赢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8.2采取制止质量问题严重化和扩大化的纠正(临时措施)8.8巩固强化纠正措施(将措施形成标准化、制度化、流程化)9.8比对方法实施前后效果,以评价或检测质量改进方法的有效性9.9固化质量改进方法(即将质量改进方法制度化、标准化) 无论哪个行业,专业的是越来越贵了,如果你问的价格很便宜,不是你捡到便宜了,而是被新手练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