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不起的盖茨比》概说

 WHC超级英雄 2021-09-26

关于作者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年9月24日-1940年12月21日),20世纪美国作家、编剧。
菲茨杰拉德1896年9月24日生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父亲是家具商。他年轻时试写过剧本。读完高中后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在校时曾自组剧团,并为校内文学刊物写稿。后因身体欠佳,中途辍学。1917年入伍,终日忙于军训,未曾出国打仗。退伍后坚持业余写作。1920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从此出了名,小说出版后他与吉姗尔达结婚。婚后携妻寄居巴黎,结识了安德逊、海明威等多位美国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菲兹杰拉德成名后继续勤奋笔耕,但婚后妻子讲究排场,后来又精神失常,挥霍无度,给他带来极大痛苦。他经济上入不敷出,一度去好莱坞写剧本挣钱维持生计。1936年不幸染上肺病,妻子又一病不起,使他几乎无法创作,精神濒于崩溃,终日酗酒。1940年12月21日并发心脏病,死于洛杉矶,年仅44岁。 [1] 
菲兹杰拉德不仅写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也颇有特色。除上述两部作品外,主要作品还有《夜色温柔》(1934)和《末代大亨的情缘》(1941)。他的小说生动地反映了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展示了大萧条时期美国上层社会“荒原时代”的精神面。

关于本书

小说的叙述者是一位名叫尼克的年轻人,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从明尼苏达到纽约学习债券生意。他的邻居盖茨比是一个神秘的大富豪,每天都在开奢华的派对。关于他的出身经历,人们众说纷纭。尼克逐渐了解到,盖茨比做这些事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打造一个黄金宫殿,好跟对岸的心上人黛西重温旧梦。黛西和她的丈夫汤姆混迹于上流社会,是所谓“老钱”的代表。作为新贵暴发户,盖茨比没有意识到,无论他多么努力仿效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一旦威胁到“老钱”的地位,就会被无情抛弃,甚至推入深渊。小说在一场骇人听闻的车祸之后急转直下,在阴差阳错中盖茨比惨遭枪杀,他的个人奋斗和他崇尚的美国梦,都在一夜之间颓然幻灭。

核心内容

《了不起的盖茨比》如今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雅俗共赏的英语小说。它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精致标本,其内容和风格与其所处的爵士时代密切相关。人们普遍认为,给这个时代命名并且下了精准定义的,就是菲茨杰拉德本人和他的作品。爵士时代的所有重要的关键词都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全面深入的展示,比如金钱、汽车、禁酒令和飞女郎。对于老钱与新钱的关系,对于美国梦的幻灭,《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揭示和刻画都达到了极致,是同类题材中当之无愧的翘楚。同样地,这部小说在技术上也臻于完美,无论在文本密度还是叙事方式的先锋性上,都对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一本20世纪文学经典《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译成中文以后只有10万字,放在大部头成堆的世界名著里并不起眼。在中国,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好多人把书名记成“了不起的比尔·盖茨”,以为这本书是微软首富的成功学传记。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小长篇”,却在权威媒体评选的20世纪最佳英语小说中名列前茅:无论是在读者票选还是专家推选的名单上,《了不起的盖茨比》都高居第二。考虑到专家和读者评出的第一各不相同,所以综合地看,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雅俗共赏的英语小说,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

话说回来,这本书是不是从诞生之日起就获得这样的地位呢?答案是没那么简单。我们先来大致勾勒一下这部小说和它的作者的经历,看看这两道命运曲线经过了怎样的跌宕起伏。《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全名很长,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菲茨杰拉德1896年生于明尼苏达州的小商人家庭。明尼苏达直到今天都是一个地广人稀、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但菲茨杰拉德是那种相貌俊秀、天赋突出的孩子,高中毕业以后考上名校普林斯顿,从荒凉的中西部搬到经济飞速发展的东部。

作为贵族学校里的平民子弟,菲茨杰拉德在大学时代充分体会了什么叫世态炎凉。他先是被富家千金甩掉,再是1917年应征入伍,还没来得及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战争就结束了。他一度只能在广告公司里混,穷得只能穿那种脚底垫着硬纸板的鞋,穷途末路之际,他的处女作小说《人间天堂》出版。小说只卖了一周,销量就跳过了两万。紧接着,他只用了三天,就娶到了那个本来已经抛弃了他的姑娘。一夜之间,他既害怕又羡慕的名利场,还有那像金钱一般炫目的爱情,都像梦境一样堆到他眼前。

大起之后紧跟着大落,菲茨杰拉德铆足了劲要写一部旷世杰作,突破行业的平均水准,于是在1925年出版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书在评论界反响很好,可是读者不买账,销量很一般,这件事给他的打击很大,让他此后的文学生涯蒙上了阴影。我们在菲茨杰拉德以后的作品里,都能看到那种既想打动读者、又不甘心沦为故事写手的矛盾心态。再加上他自己的挣钱速度永远比不上他和妻子流水般的花钱速度,所以他此后的人生一直是醉生梦死与极度焦虑交替进行。最后,妻子被送进疯人院,而菲茨杰拉德本人在四十四岁就死于心脏病。这对美国二三十年代社交场上的明星夫妻,结局比很多小说都更为凄惨。

截至菲茨杰拉德去世时,《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一部叫好不叫座的小说,几乎已经被世人遗忘。但是,好作品自有它顽强的生命力,历经文学批评潮流的几番更替,这部小说在学术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学术界的影响力自上而下渐渐渗透,小说被不断重版,一代又一代读者积累的阅读经验延伸了小说的文化内涵。菲茨杰拉德自己绝对不会想到,在他去世之后的五六十年里,这部小说的声誉被越抬越高。甚至,在遥远的日本,有一个文学青年把他视为毕生的偶像,这个文学青年后来也成了闻名世界的小说家,一直把菲茨杰拉德看作一个标准,一把尺子,看他的作品有时会叹息,有时又全身紧张。这个文学青年的名字叫村上春树。

《了不起的盖茨比》究竟了不起在哪里,我们首先要从这部小说的写作年代谈起。可以说,离开时代背景,你根本没办法谈论这部作品,因为把20世纪20年代称为“爵士时代”的,正是菲茨杰拉德本人。他的每一篇小说,都是这个特殊时代的精美标本。在那个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人们被两种情绪同时冲击:一方面,战争留下的创伤和颓废还来不及消化,另一方面,经济复苏的速度大大超过预期,金融市场的迅速膨胀催生了五光十色的消费欲望。两种情绪结合到一起,就是人人醉生梦死,活在当下。既然今天的财富似乎源源不断,既然明天的生死谁也无法预料,那人人都觉得有必要把日子过得更奢华更快乐,大家都在爵士乐中尽情摇摆。

菲茨杰拉德本人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叫《爵士时代的回声》,对这个时代做过抒情化的定义,他说:“那是充满奇迹的年代,那是艺术的年代,那是挥霍无度的年代,那是嘲讽的年代。”

如果把话说得不那么抒情,那么这个时代的很多特征是相当具体的。下面,我们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情节时,会逐一分析这些特征。请大家在听的过程中注意以下这几个关键词:金钱、汽车、禁酒令、飞女郎。

小说的叙述者是一位名叫尼克的年轻人,跟菲茨杰拉德本人一样来自明尼苏达,在20世纪二十年代初来到纽约学习做债券生意。从闭塞的中西部来到已经逐渐成为金融高地的东部,尼克显然是踩准了社会发展的潮流。他在纽约上班,房子租在纽约附近的长岛西卵区,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西卵有点像如今北京的通州、上海的莘庄,集中了很多到特大城市来寻找机遇的新移民。他们就算发了点儿财,也只是刚刚入门,还来不及建立深厚的社会关系,更没有所谓优雅从容的生活方式和家族名望作为后盾,这类人被统称为“新钱”。尼克一到西卵,先用月租八十美元住进旧平房,平房隔壁倒是一栋气派的大公馆,据说主人的名字叫盖茨比,很有钱也很神秘。尼克干的第二件事是弄来一辆道奇二手车,这是汽车第一次出现在小说里。

第一部分

我们需要知道的一个背景知识是,20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正值汽车工业的高速膨胀期,当时汽车大亨福特用他们家标志性的黑色轿车征服了全美国。当时他的流水线已经可以日产汽车4000辆,每辆价格从950美元直线降到290美元。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哪怕像尼克这样刚刚从中西部来到纽约的“纽漂”也能负担得起。我们得记住这个细节,因为后面的故事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滚滚车轮上展开的。

西卵对岸的东卵地区是标准的上流社会聚居地,满地都是“老钱”。东卵有尼克的亲戚,表妹黛西和妹夫汤姆,汤姆认真论起来也是尼克当年在耶鲁的同学——只不过尼克家和汤姆家的财富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尼克刚刚站稳脚跟,就开着他的二手车,到黛西家攀亲戚,按他自己的说法,那个夏天的故事,就是从这次做客开始的。

我们跟着尼克的视线,首先看到黛西的丈夫汤姆是多么有钱:房子是乔治王殖民时代的大厦,草坪足足有六千多亩。更夸张的是,汤姆和黛西原来是住在芝加哥的,他们搬到东部来的时候,从森林湖运来整整一群打马球用的马匹。马球是典型的贵族运动,所以这次搬迁实在是很有排场也很有象征意义。新式交通工具上装着老派财富,老钱奔向新兴的金融高地展开钱生钱利滚利的金融游戏,也难怪汤姆从小到大都是那么不可一世,因为他实在看不出这个世界有什么可以阻挡他乱来的东西。

尼克很快就看出这一家的气氛非常古怪。表妹黛西过得并不开心,她和她的女儿就像一座黄金宫殿里的精致玩偶。黛西说话时贫乏、空洞、神经质,就跟演戏一样,似乎唯有刻意的快乐,才能掩饰内心深处的不快乐。黛西的女伴乔丹是另一种风格,她是高尔夫球冠军,典型的摩登女郎,态度玩世不恭,好像没有什么是她可能会在乎的。至于汤姆,尼克很快就发现他外面有女人,而且有恃无恐。情人来电话,汤姆毫不避讳地去接。一旁黛西的表情表明,她什么都知道。

第二部分

比起十九世纪的古典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叙事速度大大加快,主要人物一个接一个登场。汤姆很快就开车领着尼克到处兜风,来到西卵与纽约之间的一片灰色的工业垃圾场。菲茨杰拉德在这里充分展示他天才的描写能力,寥寥几笔就把一个近乎科幻的环境呈现在我们面前。在这里,灰烬像麦子一样生长,灰烬堆成房屋,最后堆成一个个灰蒙蒙的人。尘土上面有一双眼睛,架在一个不存在的鼻子上,从一副硕大的黄色眼镜向外看。这是一个巨大的招牌,应该是以前一个异想天开的眼科医生放在那里的。如今医生早就不知去向,但眼睛还在阴郁地俯视这片阴沉的灰烬堆。后来小说出版的时候,封面上就画着这双阴郁的眼睛,这段著名的描写也被载入了文学史。

灰烬堆为什么这么灰?我们得翻翻当年的历史。纽约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首要问题是工厂居民集中于市中心,纽约因此显得拥挤不堪。1921年,纽约人口超过600万,而纽约的房屋却无法满足居住要求,当时纽约三分之二的房间里住着3个以上的人。大量工厂聚集在市区也引起严重的工业污染,当时纽约人还分不清 PM2.5 或者 PM10 ,只知道它们很容易导致人们得肺气肿和肺癌。1910年,有幸活到60岁的纽约人只占总人口的5%,二十年代时,这个问题渐渐到了不能不解决的地步。像所有的国际大都市一样,一方面,像汽车这样正在高速发展的行业每年直接或间接地为37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所有劳动力密集、污染严重的行业都会面临困境,竞争越来越激烈,薪资越来越低,越来越被边缘化,最后慢慢被逐出城区。

小说里的灰烬堆,就生活着这样一批人,他们是城市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变化的牺牲品。汤姆带着尼克来到灰烬堆中的一家汽车修理店,这家店也经营汽车买卖,相当于咱们现在的4S店。店老板威尔逊一副心力交瘁的样子,一看到汤姆就追着要买他的车,因为汤姆以前答应过他。这里再次提示我们,当时的二手车生意利润丰厚,如果能做成一单就能改善威尔逊的生存窘境。威尔逊不知道的是,这辆车只不过是一个诱饵,是汤姆一直跑到汽车店来的借口,汤姆的钓钩早就咬住了威尔逊那位丰满漂亮、头脑简单、举止放荡的老婆。先前给汤姆打电话的情人,就是她。

接下来,汤姆带着他的情妇威尔逊太太,再加上尼克,三人一起去纽约城,在汤姆租的公寓套房里喝酒开派对。威尔逊太太和汤姆之间一会儿亲亲热热,一会儿又吵吵闹闹扇耳光,这一出闹剧让尼克初步开了一下眼界。二十年代,随着公路网的不断扩展和延伸,城市和乡村之间,至少表层意义上的界限正在模糊。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以一种流动的方式生活,获得流动的快感,你可以轻易从一座城市迁徙到另一座城市,可以在跟一个情人缠绵之后,飞车去赶另一个情人的幽会。

菲茨杰拉德自己就在散文中说过,“汽车上藏着某种'运动中的隐私’。起初,即便条件宜人,在车上卿卿我我也算是铤而走险,但是,没过多久,年轻人互相壮胆,昔日的清规戒律轰然倒塌。”你们看,菲茨杰拉德把“车震”说得多么文雅。总而言之,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不仅是因为汽车和公路网的发展,还有社会心理上的变化。弗洛伊德的理论已经深入人心,有一个以上的情人似乎成了既时尚,又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事情。

截至现在,除了盖茨比之外,主要人物都已经出现了,而小说只写了四分之一。让我们盘点一下这几个人物和钱的关系:汤姆当然是“老钱”的代表。小说没有交代他祖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钱,这其实也在暗示,所谓的老钱也不过是相对的。当老钱还是新钱的时候,原始积累的来源究竟是否干净,谁也说不清;尼克代表了一类没有老钱但受过良好教育,又不敢通过非法手段成为暴发户的人。他们看准了金融业是城市化进程的致富方向,希望迅速通过债券生意升到中产,在新钱和老钱之间寻找生存空间。这一类人是在“找钱”,他们也是“新钱”的潜在候选人;而像威尔逊这样的人,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没有任何上升通道,从事的又是当时在纽约城市化进程中被逐渐边缘化的行业,所以他们不是新钱和老钱的问题,而是“没钱”。

小说里依次出现的三个女人,也是这个特殊时期的历史产物,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号:飞女郎。飞女郎成长在物质丰富的城市,是迅速发展的消费文化的主力军。这些时髦女郎不像十九世纪那样闭塞,她们的社交活动大大增加,频繁出现在酒吧或者俱乐部里,剪时髦的波波头,抽烟,喝杜松子酒。黛西、乔丹、威尔逊太太虽然身处不同阶层,但显然都是受到时代风气影响的女性,尤其是乔丹,而黛西的身份地位要稍高一点,行为不可能完全不受限制,威尔逊太太则是身处底层但向往城市摩登生活的那一类女人,把时髦女郎视为偶像。但她们都面临同样的困境:飞女郎的自由不羁往往只是表象。消费标签是最容易贴的,但能与这种叛逆形象匹配的财务自由和独立地位,却常常遥不可及。

那么小说里“新钱”阶层的代表是谁?当然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盖茨比,西卵和东卵的人都在谈论他,但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谁,他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盖茨比家几乎夜夜笙歌,最终尼克也收到他的邀请函,于是穿过草地到隔壁赴宴。如果要列举小说史上最著名的宴会,那么盖茨比家的这一场,排个前三绝对没有问题。小说里对于奢华场面的描写,有的现实,有的超现实,色调绚烂,画面感极强。在这部小说前后几个电影改编版本中,这段戏都被浓墨重彩地表现。

与喧嚣华丽的场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盖茨比的出场。宴会上的男男女女只顾着自己玩乐,根本不在乎主人到底在哪里。而盖茨比悄然出现在尼克身边,向他自我介绍,举止彬彬有礼,说话间刻意标榜自己毕业于牛津,还喜欢用“老兄”这样老派的词。一来二去,等他们俩渐渐熟悉以后,尼克才知道盖茨比做这些事情的真实目的:原来,盖茨比早在大战开始之前就认识黛西,而且两情相悦,但是等他入伍参战以后,黛西就嫁给了大富豪汤姆。如今盖茨比发了财,就干脆买下黛西家对岸的房子,所有的奢华场面都是替她准备的。他知道尼克和黛西的亲戚关系,希望通过尼克牵线,与黛西相逢。他每天夜里都会站在海边,遥望对岸的灯光。盖茨比说过,黛西的声音里“充满了金钱”,所以他渴望打造一个黄金宫殿,好跟心上人重温旧梦。

尼克替他安排了约会。盖茨比紧张得像个孩子,几乎要临阵脱逃,最后他和黛西终于见了面,虽然场面有点尴尬,但好歹算是重新搭上了线。在盖茨比看来,黛西已经回到了他的怀抱,一定会同意跟他私奔。与此同时,尼克在与盖茨比的交往中,也从种种迹象看出他从事的行业非常神秘,人们纷纷议论他的钱可能是不义之财。盖茨比自己倒是浑然不觉,不仅领着尼克与一个疑似江湖大佬的男子会面,而且提出可以给尼克介绍工作,让他迅速发财。尼克慌忙婉拒。

汤姆很快就感觉到了妻子的异样。在一次汤姆家的家宴上,盖茨比、黛西、尼克、乔丹悉数到场。宴会一开始就充满火药味,汤姆显然做好了挑衅的准备,黛西开始发慌,于是提议进城去玩。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作者再次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赶上了汽车。汤姆抢着跟盖茨比换车开,可能他的出发点是为了扰乱对方的节奏,但这个关键的细节,对后面的情节起了重要的作用。这里需要补充一点,对于盖茨比的豪车,小说也有非常精彩的、近乎超现实的描写,说车身长得出奇,挡风玻璃可以反射出十来个太阳的光辉。盖茨比总是将车开得飞快,挡泥板像翅膀一样张开。在此之前,有一回盖茨比载着尼克在路上,兴高采烈地讲他那些可疑的传奇经历,而一辆装着死人的灵车从他们身旁经过,车上堆满了鲜花。等你把这个故事看完之后,回过头来看到这一句,会觉得这里的隐喻是如此深沉,又如此自然。

我们接着说故事。一行人分两辆车出发,路上经过灰烬堆的汽车行,威尔逊先生告诉汤姆,他怀疑老婆给他戴了绿帽子,所以准备马上带着老婆离开纽约,告别这个让他一败涂地的城市。威尔逊太太隔着玻璃窗泪眼朦胧,汤姆则心慌意乱。尼克在旁边冷眼旁观,明白汤姆为什么惊慌。他的妻子和情妇,直到一小时前还是安安稳稳、不可侵犯的,现在却同时变得岌岌可危。

看起来形势渐渐对盖茨比有利。然而,到了城里,他们并没有去什么娱乐场所,而是租了一间公寓,然后关起门来吵架。这一段戏几乎全部用对话来推动,写得十分精彩。汤姆一步步扭转劣势,把盖茨比逼到墙角,让他失去优雅的风度,也击溃了黛西的心理防线。汤姆主攻的正是盖茨比的大软肋——他的出身问题。汤姆指出,盖茨比所谓牛津毕业的履历是子虚乌有的;更重要的是,盖茨比之所以在短期内发了大财,是因为他贩卖私酒,并且与黑帮勾结。

这里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所谓的“禁酒令”是怎么回事。20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的清教传统催生了轰轰烈烈的全民禁酒运动,这项命令甚至成了宪法第十八修正案。1920年,禁酒运动领导人庄严宣告:“酒像奴隶制一样完蛋了,再也不会有人造酒、卖酒、送酒或用任何东西在地上、地下或空中运酒了。” 禁酒令实行之后不到半年,就一头撞进了死循环:人们怎么也弄不明白,为什么想要拯救人类,就得放弃喝香槟的权利。于是,州政府开始对中央阳奉阴违,秘密酒店代替了公开酒馆,人们在被禁止的快感中变本加厉地花天酒地,妇女饮酒人数大大增加,贩私酒成了最赚钱的朝阳产业。由此还引发了一系列犯罪,比如敲诈和抢劫,治安越来越差,各种黑帮组织崛起,连好莱坞枪战片的题材都跟着越来越惊心动魄。

虽然禁酒令在1933年被废止,但是这长达十几年的过程已经深刻改变了历史、社会和人心。有了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整部小说的人物,大部分都像是长时间浸泡在酒精里。除了那场著名的盛宴是各种醉态的展览馆,许多人物即使在大白天,对话也像在微醺中摇摆,时而冲动,时而紊乱,时而如梦呓般词不达意。他们开车的时候也从来不考虑自己是不是刚喝过酒,有好几段情节完全够得上醉驾标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小说里看起来唯一没有醉过酒的人,就是盖茨比。

当汤姆发现盖茨比威胁到他的家庭时,便一直试图向黛西揭穿,盖茨比就是这种连锁朝阳产业的受益者,他的“富可敌国”是通过贩卖私酒以及相关的黑帮网络牟取暴利。我们甚至可以从字里行间隐约看到,这个黑帮网络还可能涉及贩卖军火。汤姆的潜台词是,看,新钱就是新钱,老钱就是老钱,你黛西再爱他,也不能忘了这一点。

事已至此,黛西的激情已经基本褪去,于是汤姆鸣金收兵,回家的时候又不由分说地把车换了回来,汤姆开自己的车,带上尼克和乔丹,而盖茨比就和黛西两人坐在盖茨比自己的车上。紧接着,小说情节急转直下,读者马上会看到一起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逃逸案,威尔逊太太从楼上冲下来拦盖茨比的车,被撞死在自己门前的马路上。这里的关键是,我们都知道,威尔逊太太之前看到汤姆和盖茨比换了车,所以她要拦的人其实是汤姆。但是威尔逊先生并不知道这一点,他沉浸在悲痛与愤怒中。汤姆后来别有用心地告诉他,这辆车是盖茨比的,于是威尔逊先生就认定,与他老婆先偷情、再灭口、进而逃之夭夭的那个人,就是盖茨比。

尼克在当天晚上就了解到,虽然撞人的车确实属于盖茨比,但开车的人却是黛西,而且盖茨比已经想好要替黛西扛下这件事。尼克眼看着盖茨比如此痴情,在这个泥潭里越陷越深,心里产生了不祥的预感,却又无从劝说。第二天,噩耗果然传来,威尔逊先生在盖茨比公馆里的游泳池找到盖茨比,一枪打死他,然后饮弹自尽。

所有当初因为财富靠近盖茨比的人,都作鸟兽散。汤姆和黛西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出国度假了。只有尼克张罗盖茨比的葬礼,在葬礼上他看尽世态炎凉,最后心灰意冷地返回中西部,他跟乔丹之间那点儿似有若无的暧昧关系也跟着烟消云散。至此,尼克对富豪阶层崩坏的道德彻底失望,同时,他也明白:梦想的时代已经终结,无论是盖茨比心里的那点光,还是他所追求的“美国梦”,都已经一去不返。

再没有哪部小说,如此透彻地分析了新钱与老钱的关系。小说通过很多细节,揭示了盖茨比起初是一个标准的美国梦的信徒。比如在他死后,尼克发现了他年轻时很喜欢给自己订计划、列时间表、开书单,相信靠个人奋斗就能改变命运。那么,后来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让盖茨比领悟到只能通过非法手段才可能提升阶层?对于这一点,小说并没有详细交代,但给我们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在发财之后,盖茨比渴望通过复制老钱的生活方式,逐步把新钱洗成老钱,这样才更接近他的梦想,才能优雅地、稳定地、像一个贵族那样把黛西追回来。盖茨比的悲剧,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没有看清楚这个时代的游戏规则已经在发生变化,他不知道,所谓的老钱到了汤姆这一代,已经越来越贪婪冷酷、不择手段,也越来越赢家通吃。菲茨杰拉德借尼克之口用了“粗心”这个词来形容汤姆和黛西这样的人。他们并不在乎风度,对威尔逊之类的底层毫无同情,当新钱威胁到他们的利益时,则毫不留情地阻击甚至诛杀,相当冷血。

第三部分

在重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其实已经零零散散地列举了不少《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写作特点。就技术而言,《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什么会在文学界得到如此崇高的评价,原因很多,这里只列三条:

首先,文本密度大。整整一个时代的各种人物、各种鲜明的符号和隐喻,都被装进区区10万字的篇幅,所有的元素都被天衣无缝地编织进一个颇有古典悲剧意味的故事结构里,但编织的方式又极具现代感。小说里对话的情感饱和度完全可以跟舞台剧媲美,而情节推进速度之快、视角转换之敏捷,却又是高度影像化的——这就跟十九世纪的古典小说有了明显的区别。再细细探究小说的文字,你又会觉得,小说的每一句都是手法最老练、想象最惊人的叙事诗。用菲茨杰拉德的话说,这是一部有“自觉美学追求”的作品。

其次,叙事方式具有先锋性。《了不起的盖茨比》摒弃了十九世纪惯用的全知全能视角,引导读者始终跟随尼克受到一定限制的视角来观察世界,观察盖茨比,这一点贯彻得十分彻底。作为20世纪初的作家,能扔下现实主义文学的黄金法则另起炉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看到,盖茨比的形象自始至终都像是笼罩在一层薄雾中,每个读者对于他的真实身份、经历以及心理轨迹都可以保有自己的想象。这种有意识的留白、微妙的不确定性,恰恰是现代小说的重要特征。

最后一点取决于作者的个人特质。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既能激烈地投入,又能冷静地抽离,这种态度最终决定了小说独一无二的魅力。我们前面讲过菲茨杰拉德本人的生活经历,讲过他毕生对于财富和奢华生活的矛盾态度。他的朋友、文学批评家马尔科姆·考利说,菲茨杰拉德把自己分成两半,一半沉迷在豪宅中的派对,不醉不归;而他的另一半,却冷冷地站在窗外,派对背后所有的幻灭与失落,他都能算得仔仔细细。唯有如此分裂的态度,才有可能写得出这样的作品。

法国哲学家德勒兹也说过相似的话,他说,哪怕在最风光的时候,菲茨杰拉德也有能力感受到幸福的核心里已经产生巨大的缝隙,他能听到幸福深处裂开的声音。二十年代之后,美国很快迎来噩梦一样的经济大萧条。我们回过头来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确实弥漫着悲剧的前兆,菲茨杰拉德确实最先听到,在全社会的“幸福深处”,有吱吱嘎嘎开裂的声音。

总结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今天内容里的知识要点:

第一,《了不起的盖茨比》如今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雅俗共赏的英语小说,没有之一。但这部小说在刚出版时曾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第二,《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精致标本,它的内容和风格与其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这个时代通常被称为爵士时代,人们普遍认为,给这个时代命名并且下了精准定义的,就是菲茨杰拉德本人和他的作品。

第三,爵士时代的所有重要的关键词都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全面深入的展示,这些关键词包括:金钱、汽车、禁酒、飞女郎。

第四,对于老钱与新钱的关系,对于美国梦的幻灭,《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揭示和刻画,都达到了极致,是同类题材中当之无愧的翘楚。

第五,《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小说技术上臻于完美,有三个原因值得注意:其一是文本密度大;其二,叙事方式具有先锋性。其三,作者既能激烈地投入,又能冷静地抽离,这种态度最终决定了小说独一无二的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