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大家久等了,《延安》系列继续走起。。。

 扫地僧一一 2021-09-26

文/小庄

上次更完《长征》以后,一拖就拖了半年多时间,实在抱歉,让大家久等了。

写传记系列是一个非常消耗精力和体力的活,尤其是越往后写,面临的困难就会越多,除了这个题材审查越来越严格的原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当你收集和了解到的历史材料越来越多以后,你就会觉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实在是越来越少了,于是下笔的时候心里总是胆怯而又有些不自信的。

我自己偶尔也会回头去看看自己之前写过的文章,有些文章看着看着吧就有些不忍直视,尤其是最早期写的关于毛主席传记第一部分的内容,里面实际上包含着很多资产阶级思想,历史中的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唯心论调时常可见,这简直让我有了想要推倒重写的冲动。

但是目前来讲,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我再重写了,我想很多从最开始一路看下来的读者们,应该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我自己也在这个写作的过程中慢慢成长和变化。

到了第二部分苏区斗争的时候,唯心主义的东西就越来越少了,那是因为我那时候对《矛盾论》的理解变得更深刻了一些,因此对于历史事件,便能够从事物矛盾的发展过程中去观察和认识,也是从苏区的部分开始,我越来越注重将毛泽东思想,以及这种思想下的方法论融合进去。

历史事件本身是很容易被淡化和遗忘的,因为人们关心历史的本质,是关心历史对当下的指导意义,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到什么,学习到什么,比单纯的历史是什么要重要得多。

我们学习历史,并不是为了趴在陈旧的故纸堆里,向着它们顶礼膜拜,去翻那些流连老账,来彰显自己“知识”的渊博,“文化”的高深,来凸显所谓的“文化人”、“知识分子”的文艺气息,来拉开与那些所谓“文化人”口中的升斗小民与无知群众之间的距离。

这完全是封建时代士绅阶级的作风,是比鲁迅笔下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还要落后和倒退的一种低级趣味。

学习的目的归根结底也只有一个,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来说,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一点不管是社会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阶级斗争知识,目的都是一样的。

如果大家觉得这个目标过于宏大,那我们至少可以做到先改造自己,延安整风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一场彻底的自我改造。

因此,如果在历史分析中能把那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理论工具等加入进去,大家可以拿着这种工具来帮助自己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那么它才算是有了一点有益的价值。

这是我为什么在苏区斗争中加入这些东西的原因。

到了写第三部分《长征》的时候,我自己的思想又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对历史了解得更深入,我越来越发现,我们所用到的方法论也好、理论工具也好,其实都带有强烈的阶级性。

也是在写《长征》的时候,我才深刻地认识到,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超阶级的历史、超阶级的观点和超阶级的思想理论。

马克思主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它公然声明它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而它之所以科学,是因为无产阶级所处的阶级地位,决定了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因此,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所代表的利益,就必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它对待历史的态度,以及对待一切科学文化的态度,就跟以往代表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统治阶级根本不同了。

以往的统治阶级,都是根据他们所处的阶级利益来解释历史的,而他们的阶级利益又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是那样的不可调和,同整个历史前进的大方向是那样的不一致,因此他们记录下来的历史就必然要打上一个大大的折扣,或是前后矛盾重重,难以自圆其说,或是神神秘秘,遮遮掩掩。

比如,他们口中所说的纯理性,纯客观,实际的含义,只不过是现行的即成制度和文化意识,更有利于他们的阶级利益,因此他们希望所有人都遵守和执行即成的客观事实而已。

比如,他们所说阶级斗争熄灭论,实际上不过是以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代替了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而已。

正因如此,我们在分析历史人物的时候,就可以从宏观上根据他在历史上的作用,将人物整体上划分为两个派别。

一个是革命的促进派,一个是革命的保守派,这里面当然也包含着科学实验的斗争,自然生产的斗争,因为科学技术的革命也是革命。

而每一次革命过程中,都必然伴随着财产和权力的一次重新分配。

这种分配,在无产阶级作为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之前,每一次的分配结果,都是使代表少数人利益的统治阶级占了绝对的优势,使他们掌握了社会的财富和政治权力。

这些人从他们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开始,就与广大的人民群众存在着根本的矛盾,这种矛盾就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矛盾。

他们为了维护有利于自身阶级利益的现行制度和文化,维护这种保障其地位的上层建筑,就必然走向保守派,从而利用他们掌握了的政治权力反对革命,反对阶级斗争。

因为保守派维护的现行制度,以及他们主张的改革制度,一定是使利益向着他们的阶级持续流动和聚拢的,因此他们的改革,其实质恰恰是另一种保守。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这种再分配利益持续向着少数人手里聚拢,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阶级矛盾越来越突出,到了完全无法改良与调和的时候,就必然引起一次矛盾的大爆发,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再分配”。

这就是以往的阶级斗争史。

随着马列主义诞生,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无产阶级作为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他们的革命斗争,同样伴随着财产和权力的再分配,但是这种分配不再是代表少数人和少数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群体,这种革命的再分配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这是历史的伟大进步,这种进步下诞生的社会,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它以财产和权力的公有,作为其最本质的特征而闪耀登场。

但是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完美的,它也有它固有的,与生俱来的的矛盾。

由于,社会主义社会本身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而在旧中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则不仅是脱胎于资本主义,同时还是刚刚从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中长出来的。

因此它必然带有强烈的旧社会痕迹,这种痕迹就是保守派拼命维护和要求巩固的那些可以代表少数人利益的上层建筑,有法律政治、国家机器性质的上层建筑,也有意识形态、思想文化方面的上层建筑。

同时,因为在刚刚完成的社会主义革命中,财产和权力的再分配,虽然是以公有的名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也建立起来了,但是因为资产阶级法权不可能一下子消除,因此在事实上,还是存在着一个代管这些原本属于人民群众的财产和权力的阶级。

这个阶级就是社会主义阶段必然存在着的官僚资产阶级。

因此,毛主席才作出这样的论断: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着阶级斗争。

这种阶级斗争同样是保守派和革命派的斗争,保守派希望把代管的资产和权力转化为私有,因此他们要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反之,无产阶级群众,则希望把这种由少数人暂时代管的财产和权力,一步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群众掌握生产管理的权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当家作主,因此他们是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他们就成为了革命派。

这样一来,阶级斗争就必然难以避免,这才是所谓的客观事实。

而作为保守派,“不斗争”恰恰就是他们斗争的最有效的手段,因此他们就要宣扬客观事实,宣扬超阶级的东西,宣扬纯理性的东西。

他们把坚持无产阶级立场,嘲讽为一种愚昧和落后,嘲讽为一种以阶级代替“事实”的暴力观点。

其实,恰恰只有站在无产阶级立场,才能诞生所谓的真正的客观的、科学的事实。

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交给我们的分析历史的工具,《毛选》第四卷里那句话:

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毛选第四卷,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其所揭示的含义也尽皆于此。

后来我们更新《长征》的内容,便越来越注意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和看待历史,原因就在这里。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会沿着长征以后的历史脉络,继续更新延安时期的故事。

这段历史,同样会有思想、理论、方法等内容,但是它会更注意当时的阶级斗争环境,当时的物质环境和路线斗争。

因为,任何的所谓理论和方法,都带着强烈的阶级性,忽视了这一点,你就会发现同样的方法,在这个时期管用,到了另外一个时期突然就不管用了。

好了,今天就聊那么多,明天我们开始更新《延安》部分。

历史文章:

聊一聊公有制

聊一聊人性这个东西

加入八角楼上知识星球,在那里,我们一起读《毛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