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夏人文:明朝那点事之22,银川北门外的盛实园,曾经见证了那场致刘瑾于死地的对话

 桂临塞上 2021-09-26

挖掘少为人知的宁夏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宁夏历史,我是阿威!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宁夏风情!

《大银川传奇》

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

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银川盛实园,很多人包括老银川,听都没听说过吧?更不要说知道它在银川的哪个位置了,其实,在明朝时候,它也算是银川城周边的一个名园了。只是现在,它消失了,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不再被人提及!

曾经的盛实园就在巷子的深处

它曾经就坐落在北门外的北桥巷西,是北门外的一处园林,一跨过北门桥左拐就到。而现在那里已经成为了小区(就是如今的惠安巷里,温莎花园和华苑小区这一片),哪里还有园林的样子?很多人经过那里,不转头看的话,甚至都忽略了这条巷子。

哪怕是最近十年,它的变化也是很大,威记刚来银川的时候,它还是一个便民市场,是附近居民每天买菜的地方,这里可以感受到老银川的市井百态,烟火气息浓厚,虽然才短短的约三十米的一个小市场,也是五脏俱全啊,威记常逛,那时候没想到,这里竟然会和511年前的那场影响大明王朝历史走向的事件有关!

从红花渠引过来的护城河就由东而西,从这里流淌,如今已然不见,只留下名字供人想象

怎么回事,且听威记慢慢道来!

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银川爆发了一场叛乱,史称安化王之乱(又叫寘鐇之变),其实,那就是一场闹剧,因为它历时十八天,就被时任游击将军的仇钺平定。甚至于那时候的明王朝的三万平乱大军都还没完全集结完毕,就结束了。

所以说,寘鐇之变只能算是大明王朝国祚276年历史里的一个小小的水花,它引起的那点涟漪都没有翻起一点波澜。但是,由于它而引申出来的刘瑾倒台事件,才是真的轩然大波!

农历五月中旬,由重新起复的三边总制杨一清和监军太监张永统领的平乱大军,在山西的平阳府集结完毕,不日,才准备渡黄河到延绥镇,三万大军就靠二十多条羊皮筏子渡河,又遇上黄河正是丰水期,滚滚黄河水哪是那么容易能让驯服的,所以,渡口碑队伍堆得乱糟糟的,那怎么一个乱字了得。

就在此时,八百里加急送军情(送寘鐇之变已经被平定的消息)的驿卒也来到了对面渡口准备渡河,船工们载着一人一马,唱着号子:“你知道,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哟,几十几道弯上,几十几条船哟……”霎时间,这嘹亮的歌声竟然把渡口的噪杂声给压制住了!

过得河来,表明了身份,驿卒将插了三根鸡毛的信高举过头:“禀杨总制、张监军,宁夏叛乱已平,周昂授首,安化王已被拿了!”

杨一清和张永大喜,于是,杨一清当即奏请朝廷撤回平乱大军,自己和张永只带领少数人前往宁夏处理善后事务。因为人少行动快,没有那么多累赘,没几天就到了宁夏镇(银川城)。

盛实园的正门就在此处

杨一清在正德二年的时候,已经当过一次三边总制,对于宁夏的情况还是很熟悉的。所以,在他的一系列政策实施之下,宁夏镇(银川)的社会秩序很快就安定了下来。

除了没带平乱大军前来,消除宁夏军民的恐慌之外,他还决定进一步查证主犯,不要把胁从人员牵涉进去。太监张永没有处理的经验,他则是认为,宁夏的局面没有完全安定,要求把起事者斩尽杀绝,来个斩草除根,以除后患。

此时被集中关押在灵武的那可是一千多人啊。所以,杨一清告诉张永,这次被迫参加兵变的人何止数千,在主犯已被擒杀的情况下,再深入追究他人,牵扯会很大,势必会引起宁夏镇更加混乱。

在杨一清的力推之下,于是,人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逃走的人也纷纷回家。

一切弄妥,安定下来之后,杨一清和张永也都在想,正事也该提上日程了,那就是如何扳倒刘瑾!

在大明王朝的276年里,文官集团和宦官(太监)集团一向势如水火。但是,由于刘瑾依仗自己是东宫旧人(也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当太子的时候,刘瑾专门伺候)此时已经是只手遮天,权倾天下,可是把两大集团都给得罪透了。

这个安化王之乱又是由于刘瑾而直接引起的。安化王还专门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广布“讨瑾檄文”,实施“靖难之役”。这也给了两大集团想扳倒刘瑾的绝佳机会。

如今,临近分手(杨一清要总镇三边,张永则是押着安化王等凡人回京复命),杨一清邀请张永到了银川城北门外的盛实园,名为宴请,实为密谈。

盛实园,在银川北门(德胜门)外约里许。盛者,繁茂也,实则是紧凑精致的意思。就是说这个盛实园植被繁茂,绿意葱茏。是一处幽僻之所。

此时的银川到了农历五月底,初夏的银川处处塞上江南的模样,盛实园也不例外,幽静雅致。没有东门丽景园的繁华,没有南门商贾来往之繁杂,是欣赏湖光塔影的上佳之所,更是谈话的好去处。因为园外就是一片芦苇荡,连着如今的北塔湖,一条窄窄的路就像是浮在湖面滩涂上似的。

园里有一个翠微阁,推开二楼窗户,可以一览园内风光,更可以远眺银川周边湖光山色,而二人就是在阁楼上吃饭。

等到酒酣耳热,气氛浓烈之际,老谋深算的杨一清把话题一转,说到目前的宁夏之乱的善后工作。

他突然叹息一声:“其实,军制改革,出发点还是好的,因为我大明朝的军户制度实行百年之后,到如今已是弊病丛生,也是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时候。

只不过,很多事情欲速而不达,更何况,有人心怀异志,想借改制之名,行排除异己,祸乱朝廷之实。如今平定了宁之乱,如果朝廷再不追究始作俑者的责任,只恐怕他日其他地方依旧还有会有变乱。”

银川中山北街,谁能想象它在明朝时候,是银川北门外的一条漂浮在滩涂上的土路?

话题一挑开,张永知道到了要摊牌表态度的时候了,他直起身子,装不懂地问到:“杨总制说的那个始作俑者究竟是谁?”

杨一清微笑不语,看了看窗外风景,一阵清风吹过,吹得芦苇荡漾,然后用手指沾了一下杯中的锅烧春酒,在桌子上写下了一个粗粗的“瑾”字。

张永:“此贼党羽遍及朝野,又得万岁宠信,怕是难以扳倒他。”

杨一清突然一声冷笑,眼睛闪过一道精光:“谁说要扳倒他,如此叛贼,其罪当诛。”

张永倒是抽了一口冷气,冷汗都出来了,他也不过是想将刘瑾扳倒,把他从司礼监和正德皇帝身边赶走,然后自己坐上那个位置。却没料到,杨一清竟然直接想要刘瑾的命,仔细一想,这大概就是以首辅内阁大臣李东阳为首的文官集团的意思吧。

想当初,三大首辅内阁大臣因为刘瑾的一系列操作,只剩下一个李东阳隐忍在这个位置上至今,恐怕就是想等这样的机会吧!

杨一清脸色一转,恢复平静的语气点道:“今次安化王叛乱,祸起刘瑾的军制改革。真追究起来,也不是死罪。但是,如果刘瑾和安化王互相勾结,以为内应,意义却是不同。

这次平定宁夏叛乱,张公公是有功劳的,回京城之后,陛下必定接见你等一干有功将士,举行献俘仪式和庆功宴,到时候,你当着圣上的面,将刘瑾之罪一一禀告,再又呈上刘瑾叛逆的证据,这样,想将他拿下也不难了。

当年的盛实园比如今的上海路口这个微小公园漂亮多了

至于这个证据,也好操作。等回京途中见安化王,叫他写一份供词,供出刘瑾就是了。”

“若是安化王不愿意呢?”

杨一清淡淡道:“虽说我朝对于皇族没有死刑一说,所谓刑不上大夫,更何况是皇亲国戚。不过,凡事没有绝对。要真较真起来,要找上几条罪状,也不是那么难。”

杨一清话中的意思张永立即明白过来,若安化王不肯写供状攀咬刘瑾,这一路去京城千里万里,没有人能保证他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他又忽然想到,“毕竟那刘瑾……是东宫旧人,深受宠信,咱家说的话万岁未必就信……再说……”张永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毕竟,他和杨一清这番操作,就是奔刘瑾的人头而去。刘瑾和皇帝的关系实在是太特殊了。真杀了刘瑾,难保不会触怒正德天子。

想到这层关系,他想了想,还是闭上了嘴巴。

见张永沉默,杨一清知道他已经同意此事,从袖子里抽出一份文书递了过去:“到时候,也一并转给陛下。”张永打开一看,正是杨一清所作的弹劾刘瑾的折子。

“原来杨总制早有准备啊!”

杨一清略微一笑,然后收起笑容,正色道:“张公公,还记得健公(刘健)和谢公(谢迁)[当时的三大首辅内阁大臣中的两个]当初弹劾刘瑾不法的事情吗?”

“记得,怎么说?”

杨一清道:“其实,当初内阁、六部、九卿弹劾刘瑾和张公公之时,天子已经答应罢免刘瑾。只可惜健公他们一时不慎,动作实在太迟。若是当天就直接下手,刘瑾只怕也没机会在万岁面前哭拜,引得天子心软。今天,杨某也不可能和张公公您共事了。”

作为见证了那次事件的当事人,自然知道此事。如今听杨一清点透其中关节,额头上顿时又出了一层冷汗。回想起来,真如杨一清所说,刘健等人当时不那么磨蹭,直接下手,来一个生米煮成熟饭。刘瑾已然完蛋了。

“明白了,明白了!”张永面上露出狰狞之色,站起身来,长长一揖:“刘瑾罪状一事,就拜托总制了。这次进京献俘,请杨总制拨一支精干军队给咱家,一旦陛下有旨意要办刘瑾,咱家就立即动手,不给他喘息之机。”

一场银川北门外盛实园里的宴请,让二人结成同盟,而远在京城的刘瑾不会想到,他已经是个死人,见不到明年的春天了!

可惜的是,盛实园在历史的变迁中,如今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不再被人提及,志书上也只是简单的寥寥数字而已!谁会知道曾经发生在里面的翠微阁上的那场对话呢?

就让它消散在萧萧的西北风里吧!

后记

其实,老银川城北门的精彩,远不止这些,只待威记慢慢整理出来,由于时间关系,整理得有些慢,见谅!

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