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五古《述古三首》读记

 小河西 2021-09-26

杜甫五古《述古三首》读记

(小河西)

述古三首

赤骥顿长缨,非无万里姿。悲鸣泪至地,为问驭者谁?

凤凰从天来,何意复高飞?竹花不结实,念子忍朝饥。

古时君臣合,可以物理推。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

市人日中集,于利竞锥刀。置膏烈火上,哀哀自煎熬。

农人望岁稔,相率除蓬蒿。所务谷为本,邪赢无乃劳。

舜举十六相,身尊道何高。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

汉光得天下,祚永固有开。岂惟高祖圣,功自萧曹来。

经纶中兴业,何代无长才。吾慕寇邓勋,济时信良哉。

耿贾亦宗臣,羽翼共裴回。休运终四百,图画在云台。

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四月肃宗崩后。

赤骥顿长缨,非无万里姿。悲鸣泪至地,为问驭者谁?

赤骥:周穆王八骏之一;泛指骏马。《穆天子传》卷4:“天子命驾八骏之乘……右骖赤骥,而左白义。天子乃遂东南翔行,驰驱千里。”

顿:舍弃。《赴洛道中作》(晋-陆机):“顿辔倚高岩,侧听悲风响。”李善注:“顿,犹舍也。”《直石头》(梁-萧衍):“小臣何日归,顿辔从闲放。”(顿缨:一、弃“缨”,弃马不用。二、挣脱“缨”。如:《与山巨源绝交书》(魏-嵇康):“长而见羇,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

长缨:套在马颈上的革带。《与苏武》(汉-李陵):“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咏荆轲》(东晋-陶潜):“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悲鸣:参考:《战国策》楚策四:“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浸湿)胕()溃,漉汁(马口鼻白沫)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幂(覆盖)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后以“盐车”喻贤才屈沉于下。

大意:骏马被舍弃不用,并非没有日行万里的身姿。仰天悲鸣泪流满面,请问驾驭骏马者是谁?

凤凰从天来,何意复高飞?竹花不结实,念子忍朝饥。

凤凰:《九辩》(宋玉):“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皇高飞而不下。”《庄子-秋水》:“夫鵷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韩诗外传》卷8:“黄帝即位,…凤乃蔽日而至。…凤乃止帝东园,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

念子:《白华》(诗经):“念子懆懆,视我迈迈。”《古诗五首》(魏晋):“念子弃我去,新心有所欢。”

朝饥:早晨空腹时感到的饥饿。《汝坟》(诗经):“未见君子,惄(,忧思)如调饥。”毛传:“调,朝也。”郑玄笺:“未见君子之时,如朝饥之思食。”《抱朴子-畅玄》(晋-葛洪):“登峻则望远以忘百忧,临深则俯揽以遗朝饥。”《烹葵》(唐-白居易):“昨卧不夕食,今起乃朝饥。贫厨何所有,炊稻烹秋葵。”

大意:凤凰本从天上飞来,为何还要再次天上飞?因为竹花不结实,想你是忍不住早上腹饥。

古时君臣合,可以物理推。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

物理:事理。《周书-明帝纪》:“天地有穷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常在,是以生而有死者,物理之必然。”《十喻诗》(梁-萧衍):“青城接丹霄,金楼带紫烟。皆从望见起,非是物理然。”《曲江》(杜甫):“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秋望》(唐-李咸用):“荣枯物理终难测,贵贱人生自不知。”

定分:古人认为人事由命运前定,人力难以改变,称为“定分”。《临终》(晋-欧阳建):“真伪因事显,人情难豫观。穷达有定分,慷慨复何难!”《宋书-顾恺之传》:“恺之常谓命有定分,非智力所移。”

固其宜:一定各得其宜。《荀子-正论》:“圣王在上,图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民载其事而各得其宜。”(固:必,一定。)《在怀县作》(晋-潘岳):“器非廊庙姿,屡出固其宜。”《南还以诗代书赠京师旧僚》(唐-张九龄):“微生尚何有?远迹固其宜。”

大意:古时君臣遇合,其行为可以依理预测。大凡贤人都知道自己的“定分”,进退出处一定各得其宜。

市人日中集,于利竞锥刀。置膏烈火上,哀哀自煎熬。

日中:指太阳当头(正午)。《易经-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锥刀:本义小刀;可指微利;或追逐微利,逐利。《左传-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代边居行》(南朝宋-鲍照):“悠悠世中人,争此锥刀忙。”《遣遇》(杜甫):“闻见事略同,刻剥及锥刀。”《大水》(唐-白居易):“不知万人灾,自觅锥刀利。”

膏:油。《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咏怀》(魏-阮籍):“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为衡山侯与妇书》(梁-何逊):“心如膏火,独夜自煎。”

哀哀:悲伤不已貌。《蓼莪》(诗经):“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湘浦有怀》(唐-李咸用):“鸿雁哀哀背朔方,余霞倒影画潇湘。”

大意:商人正午聚于集市,追逐些蝇头小利。如同把油浇到烈火上,悲伤地自相煎熬。

农人望岁稔,相率除蓬蒿。所务谷为本,邪赢无乃劳。

稔(rěn):本义庄稼成熟。引申为年。《说文》:“稔,谷熟也。” 《广雅-释诂》:“稔,年也。”岁稔:年成丰熟。《秋中暑退赠乐天》(唐-刘禹锡):“岁稔贫心泰,天凉病体安。”

相率:相继。《荀子-富国》:“百姓诚赖其知也,故相率而为之劳苦。”《汉书-沟洫志》:“又民利其溉灌,相率治渠,虽劳不罢。”

为本:《潜伏论-务本》(汉-王符):“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

邪赢:用欺诈手段牟取财利。《西京赋》(张衡):“何必昏于作劳?邪赢优而足恃。”薛综注:“昏,勉也;邪,伪也;优,饶也。言何必当勉力作勤劳之事乎?欺伪之利,自饶足恃也。”

无乃:莫非;恐怕是。《论语-雍也》:“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古诗十九首》(魏晋):“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大意:农人盼望年成丰收,一个接一个去开荒除草。他们所致力的是以粮为本,莫非是为欺诈谋财者而辛劳?

舜举十六相,身尊道何高。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

十六相:十六族。《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kǎi)。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美,不陨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举。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晋鼓吹曲-伯益》(晋-傅玄):“伯益佐舜禹,职掌山与川,德侔(móu)十六相,思心入无间。”

商鞅:《史记-商君列传》:“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大意:舜推举十六族人,何等的尊贵和道德崇高。秦时任用商鞅,法令多如牛毛。

汉光得天下,祚永固有开。岂惟高祖圣,功自萧曹来。

汉光:东汉光武帝。祚(zuò):皇位,国统。

有开:《礼记-孔子闲居》:“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开降时雨,山川出云。”注:“谓其王天下之期将至也,神有以开之。必先为之生贤知之辅佐。若天将降时雨,山川为之先出云矣。”(大意:圣人清明在身,气度志向如神。君临天下的欲望将要来临时,神灵在开路时,必先预备好辅佐贤臣。像天将降落及时雨,山川必先出云。)

萧曹:萧何与曹参。《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却。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参)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汉书-魏相丙吉传》:“高祖开基,萧曹为冠。”《汉书》:萧何、曹参,起刀笔吏,为一代宗臣。

大意:汉光武帝得天下,皇位长久必然“有开”。岂只是汉高祖之圣,开国之功自萧何和曹参而来。

经纶中兴业,何代无长才?吾慕寇邓勋,济时信良哉。

经纶: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孔颖达疏:“经谓经纬,纶谓纲纶,言君子法此屯象有为之时,以经纶天下,约束于物。”《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梁甫吟》(唐-李白):“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史通-暗惑》(唐-刘知几):“魏武经纶霸业,南面受朝。”《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甲辰岁寿》(南宋-辛弃疾):“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寇邓:寇恂(xún)和邓禹。皆光武中兴名将。《后汉书-邓寇列传》:“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天下平定,诸功臣皆增户邑,定封禹为高密侯。”“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后汉书-中兴二十八将传论》卷22:“虽寇、邓之高勋,耿、贾之鸿烈,分土不过大县数四。”

济时:济世救时。《国语-周语中》:“宽,所以保本也;肃,所以济时也。”《过梁州…》(唐-岑参):“英雄若神授,大材济时危。”《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杜甫):“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时才。”

大意:筹划治理中兴大业,那一代没有优异之才?俺特别羡慕元勋寇恂和邓禹,确实是济时救世之良才。

耿贾亦宗臣,羽翼共裴回。休运终四百,图画在云台。

耿贾:东汉初名臣耿弇(yǎn)和贾复。《后汉书-耿弇(yǎn)传》:“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劲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后汉书-贾复传》:“贾复字君文,南阳冠军人也。…复从征伐,未尝丧败,数与诸将溃围解急,身被十二创。帝以复敢深入,希令远征,而壮其勇节,常自从之,故复少方面之勋。诸将每论功自伐,复未尝有言。帝辄曰:'贾君之功,我自知之。’”

宗臣:世所敬仰的名臣。《汉书-萧何曹参传》:“淮阴、黥布等已灭,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咏怀古迹》(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运终四百:《后汉书-献帝纪》:“终我四百,永作虞宾喻失位之君)。”

云台:汉宫中高台名。汉明帝时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后汉书-朱景…列传》卷22:“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南北史感遇》(唐-司空图):“汉世频封万户侯,云台空峻谢风流。”

大意:耿弇贾复也是一代宗臣,作为皇上的羽翼与皇上共徘徊。不要说国运要终于四百年,关键是要启用像云台画像那样的优异之才。

前章写贤人不遇。“赤骥”弃之不用,只能悲鸣落泪。它并非没有“万里姿”,只是没遇到合适的“驭者”。“凤凰”本从天上来,现在又飞回天上,因凤凰要吃竹实,而这里“竹花不结实”,它实在忍不住“朝饥”。古时君臣遇合,是有“物理”可推的。贤人们知道自己“定分”,进退出处都很自然。而现在呢?诗是“述古”,“现在”如何自然不会直接说出来。(肃宗时:李泌、张镐、房琯诸贤,或隐或罢。

中章写朝廷理财政策。商人到集市上,整天争夺蝇头小利。如过分重商,像把国家“置膏烈火上”煎熬。农民为丰收,不停地开荒种田。如过分重商,他们岂不是为欺诈谋财者而劳?古时舜靠举贤治理国家,而秦用商鞅以法治国法令多如牛毛。啥意思?杜甫意思或是皇上用的皆商鞅一类人(也许指第五琦、刘晏等),重商轻农,本末倒置,与农民争些蝇头小利。

末章写中兴主将。光武帝是汉朝中兴之主。光武帝得天下,国祚永久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开必先”,也即一定有辅弼良臣。并不是只有刘秀。治理国家,中兴国家,无论何代都有“长才”(赤骥或凤凰)。比如寇恂、邓禹,货真价实的济时良才。比如耿弇、贾复,如同皇帝羽翼总在皇帝左右。休说“运终”多少年这些屁话,看看云台上的画像,想想你能不能用好你的“寇邓耿贾”。(你不是也有郭子仪李光弼吗?你信任他们吗?干嘛邺城之围委托给一个宦官?

三首诗三个内容。一是贤人不遇。二是用的都是与民争利的“商鞅”。三是中兴主将用好了吗?写的都是用人,讽的都是肃宗。杜甫认为肃宗用人有问题,这是没能结束安史之乱的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