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料药材和饮片771-780

 植物游记樊蓉 2021-09-27
01
地耳草

【来源】本品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的干燥全草。

【炮制】取原药材,拣去杂质,抢水洗净,捞出,沥干,切长段,晒干或烘干,筛去灰屑。

【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散瘀消肿。用于湿热黄疸,急、慢性肝炎,疮疖痈肿。

【用法与用量】9~15g,鲜品30~60g,水煎服,外用适量。

【处方应付】写地耳草、田基黄付地耳草。

【贮藏】置干燥处。

02
鬼针草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鬼针草Bidens pilosa的干燥全草。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沥干,切中段,干燥。

【性味与归经】苦,平。归肝、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阑尾炎,肾炎,胆囊炎,肠炎,菌痢,肝炎,腹膜炎,上感,流感,咳嗽,扁桃体炎,喉炎,闭经,汤水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皮肤感染小儿惊风、疳积等症。

【用法与用量】9~30g,鲜品60~90g,水煎服。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处方应付】写鬼针草、三叶兔、针草、婆婆针、一包针付鬼针草。

【贮藏】置干燥处。

03
猕猴桃根

【来源】本品为猕猴桃科植物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的干燥根。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性味与归经】微甘、涩,凉。有小毒。归肾、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结,祛风利湿。用于肝炎,痢疾,消化不良,淋浊,带下,水肿,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瘰疬。

【用法与用量】9~30g,水煎服。研粉冲服,每次1~2g。

【注意】孕妇忌服。

【处方应付】写猕猴桃根、脚梨根付弥猴桃根片。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04
橘络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果皮内层的干燥筋络。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黑络等杂质,干燥。

【性味与归经】甘、苦,平。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行气通络,化痰止咳。用于痰滞经络之胸痛、咳嗽。

【用法与用量】3~5g,水煎服。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05
刘寄奴(湖南标准)

【来源】本品为藤黄科植物黄海棠(Hypericum ascyron)的干燥地上部分。

【炮制】取原药材,抢水洗净,润透,切中段,干燥。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活血调经。清热解毒。用于血热所致吐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月经不调,痛经。乳汁不下,风热感冒,疟疾,肝炎,痢疾,腹泻,毒蛇咬伤,烫伤,湿疹,黄水疮。

【用法与用量】10~15g,水煎服。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忌服。

【处方应付】写刘寄奴、南刘寄奴、黄花刘寄奴、湖南连翘付刘寄奴。

【贮藏】置干燥处。

【附注】菊科植物奇蒿Artemisia anomala藤黄科植物元宝草Hypericun sampsomi的干燥地上部分,湖南省同样作刘寄奴入药。

06
钩藤

【基源】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大叶钩藤Uncaria macrophylla、毛钩藤Uncaria hirsuta、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或无柄果钩藤Uncaria sessilifrudus的干燥带钩茎枝。秋、冬二季采收,去叶,切段,晒干。

【浸出物】照醇溶性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6.0%。

【性味与归经】甘,凉。归肝、心包经。

【功能与主治】息风定惊,清热平肝。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高热惊厥,感冒夹惊,小儿惊啼,妊娠子痫,头痛眩晕。

【用法与用量】3~12g,后下。

【贮藏】置干燥处。

07
大蓟

【基源】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

【浸出物】照醇溶性热浸法规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0%。

【含量】含柳穿鱼叶苷(C28H34O15)不得少于 0. 20%。

【炮制】除去杂质,抢水洗或润软后,切段,干燥。

【性味与归经】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法与用量】9~15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08
秦皮

【基源】木犀科植物苦栃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raxinus stylosa 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春、秋二季剥取,晒干。

【浸出物】照醇溶性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8.0%。

【含量】含秦皮甲素(C15H16O9)和秦皮乙素(C9H6O4)的总量,不得少于1.0%。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干燥。

【性味与归经】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用于湿热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用法与用量】6~12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09
紫花地丁

【基源】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的干燥全草。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浸出物】照醇溶性冷浸法测定,用95%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5.0%。

【含量】含秦皮乙素(C9H6O4)不得少于0.20%。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碎,干燥。

【性味与归经】苦、辛,寒。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15~30g。

【贮藏】置干燥处。

010
浮石

【来源】本品为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形成的多孔状石块。主含二氧化硅(SiO2)。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浸漂1天(换水2~3次)洗净,晒干,捣碎。

【性味与归经】咸,寒。归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用于肺热,咳嗽痰稠,瘰疬。

【用法与用量】9~15g, 水煎服。

【处方应付】写海石、 浮石付浮石。

【贮藏】瓦缸装,置干燥处,防尘。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图片

植物游记所使用图片,除标注来源外,均系作者原创,

如有图片需求,可与作者联系购买。

隔壁公众号“相约本草”有大量药材图片,也可购买。

联系人:13072583732。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2020版

(2)药智数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