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熟悉的陌生人——曹操(六)

 新用户6303bXRU 2021-09-27

(紧接上期)

        李孚进出邺城的经历绝对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四人打马来到梁淇城(邺城北面城郊)时,李孚让随从去砍来几捆树枝,用刀削制加工了三十根问事杖,就是主管刑律的官员专用的凭杖,系在马边,然后四个人伪装成曹军的样子。李孚头戴武吏戴的平上帻帽子,带着三个随从天黑后来到邺城下。邺城虽然有晚上禁行的规定,但外出放牧的人还是很多,李孚晚上来就是想浑水摸鱼。

        李孚自称都督,带着随从从北面围栏沿着标志向东走,又从东往南走,沿途呵责那些不专心守卫围栏的将士,还按照情节轻重给予处罚。四人居然还从曹操大营经过,又从南折向西,差不多围着邺城转了一圈。

        回转到邺城正南门章门,李孚怒骂守卫围栏的士兵,将他们捆绑起来。然后迅速打开围栏,打马奔驰到城下,呼叫城上士兵。城上士兵放下绳子将四人拉上城楼,进入城中。

        李孚真的是胆大心细,胆大的是敢从曹操营前经过绕城一周,心细的是不从曹操营前过就容易引起怀疑。

        审配等守将看到李孚,悲喜交加,高呼万岁。城下曹军士兵发现围栏打开,赶紧报告曹操。曹操不以为然,笑着说:“这些人不光是要进得去,还要出得来。”

        李孚给审配交待完事情后还得回去给袁尚复命,这次不可能在假冒问事官员,就用了另一种办法。他对审配说:“如今城中粮食越来越少,留那些老弱病残者没用,不如把他们驱赶出去以节省粮食。”

        审配觉得有道理,就在夜里把数千老弱病残集中起来,手持火把、白幡,分别从邺城南面的三个门:凤阳门、中阳门、广阳门出去投降。曹军守城将士听说城中有人出来投降,纷纷跑来观看,没人认真巡查围栏。李孚带着随从趁机出北门,从西北角突围而去。

        袁尚见到李孚成功返回非常高兴。而曹操听说有人突围而出也非常高兴,拍手欢呼,说:“果然如我所说。”

        曹操如此高兴是因为知道袁尚得到城中消息后会加紧回城来救,这样就可缩短等待袁尚的时间,既能节约粮食,也能保证士兵士气还没消失。

        袁军有人进出邺城通风报信不是此次作战的关键,关键是在于袁尚什么时候到,从哪个方向来,这才是曹操最关心的。现在有人为博眼球挣流量,把这说成是李孚两次戏弄了曹操,其实不然,李孚进出邺城正是曹操所希望的,不然的话,就算李孚能够进去,曹操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他出来。

                            平邺城 

        曹操这时不停地派出斥候(侦察兵)查探袁尚的进军路线,回报说袁尚军必定从西山小路过来。曹操大喜,会集诸将说:“我已经得到冀州,你们知道吗?”诸将还一头雾水,回答说:“不知道。”曹操说:“你们很快就可以看到了!”

        袁尚果然领兵从西山小路而出,在离邺城十七里的滏水河边扎营。夜晚时按照李孚与审配约定的方式举火为号,昭示城内。审配也在城内举火相应,然后率兵从城北杀出,想突围护卫袁尚会合。曹操分兵击打,一边将审配赶入城内,一边将袁尚击败。

        袁尚败退到漳河边扎营。曹操指挥各部包围袁尚军营,包围圈还没合拢,袁尚已经十分惧怕,派阴夔、陈琳到曹操营中请求投降,曹操不答应。袁尚只好又跑到漳水河南岸的蓝口(今河南省安阳县内)扎营。

        曹操穷追不舍,很快包围了袁尚。袁尚的部将马延、张顗等人临阵投降,部众彻底溃乱,袁尚逃往中山(今河北定州)。

        曹操缴获了袁尚的辎重,里面有袁尚大将军的印绶、符节、斧钹和衣服物品。曹操将这些东西带到邺城脚下展示给城内守军看,城内守军一片沮丧,面临崩溃。

        审配努力地给将士打气说:“曹军快不行了,我们要坚守死战。袁幽州(袁熙)已经向这边赶来,不用担心没有主帅!”为激发士气,审配还专门在曹操出来巡视围城情况时集中弓箭手射击曹操,差点儿射中。

        大厦将倾,审配独木难支。最悲催的是打开城门放曹军入城的竟是审配的侄子东门校尉审荣。审配当时在城东南角楼上,看见曹军涌进城来,知道城不可守了。他迁怒于郭图、辛评、辛毗等人,命人火速赶到城内监狱,杀了关押在里面的辛评一家。

        城破之后,审配在城中坚持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活捉,押解到曹操营中。

        辛毗入城后紧急赶往监狱,想救出兄长家人,可惜来迟一步,家人已被杀害。这时看见审配,悲从中来,怒从心起,手拿马鞭鞭打审配的头,边打边骂道:“奴才,你今日死定了!”审配怒斥他说:“狗辈,就是你们害得冀州被破,我恨不得杀你!况且你今日难道能亲手杀了我吗?”

        过了一会儿,曹操引见审配,说:“你可知道是谁打开了邺城的城门?”审配说:“不知道。”曹操说:“就是你的侄子审荣。”审配说:“这小子居然不中用到了这种地步!”曹操说:“我巡视围城时,你的箭怎会那么多?”审配说:“我还恨箭太少。”

        曹操心里是想收服审配的,并不想杀他,但审配宁死不屈,再加上辛毗等人又在旁边号哭不已,坚持要杀审配。曹操只好下令杀审配。

        跟马延一起投降的张顗以前和审配一直不和,此时笑着对审配说:“正南(审配字正南),你比我如何?”审配厉声呵斥:“你不过是个降虏,审配为忠臣,即使死了,也不是你这样苟且偷生的人能比的!”

        行刑前,审配义正辞严地呵斥刽子手让自己面北而死,说:“我君在北。”(此时袁尚在中山,位于邺城北面)

        审配忠烈而死,令人感叹。罗贯中对审配的评价颇能代表史家对审配的看法:

        河北多名士,谁如审正南;命因昏主丧,心与古人参。

       忠直言无隐,廉能志不贪;临死犹北面,降者尽羞惭。

                           哭袁绍

        得知袁尚逃奔,邺城被破,高幹向曹操投降,曹操此时无暇顾及西面,仍然以高幹为并州刺史,埋下了高幹复叛的隐患。

        曹操终于踏进了邺城,安定邺城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祭祀袁绍。

        曹操在袁绍坟前痛哭流涕,哀痛无比。他的悲伤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曹操十几岁就追随袁绍,成为袁绍的马前卒,可以说他在做洛阳北部尉、顿丘令、济南相等时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赢得袁绍的信任,进入以袁绍为代表的士大夫阵营。

        袁绍出走洛阳时,曹操并未受到董卓的迫害,董卓还让他担任骁骑校尉,但他毅然弃官不做,逃离洛阳,追随袁绍。荥阳兵败,东山再起时也是带兵到河内依附袁绍,从此一直在袁绍的庇护下东征西讨,逐渐壮大成一方诸侯。

        没有袁绍,就没有今天的曹操。不幸的是造化弄人,自己的偶像变成了自己的敌人,曹操不得不与自己的导师、偶像、朋友、兄长决战沙场,并亲自毁灭了这一切。

        曹操悲的是故人陌路,偶像陨灭;伤的是造化弄人,身不由己!不相信袁绍是曹操的导师、偶像、朋友、兄长吗?没关系,以后你就会信了,因为从此以后,曹操几乎就变成了另一个袁绍,他的战略、他的作风等等都像是一个活灵活现的袁绍。还记得袁绍那句话吗?“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曹操也是这么做的。

        曹操在袁绍坟前哭得死去活来,儿子曹丕却在府内喜笑颜开。为什么呢?原来曹丕继承了曹操乘乱纳人妻子为妾的优良传统,城破以后进入袁府纳袁熙妻甄氏。因为此事曹操还被孔融那张大嘴巴羞辱过。

        但甄氏比曹丕整整大了五岁,曹丕做皇帝后,后宫佳丽众多,甄氏相比之下已是年老色衰,失去曹丕宠爱后怨声载道,曹丕一怒之下将其赐死(姐弟恋的女人要警惕啊)。如果不是她的儿子做了皇帝,估计她很难得到正名,成为文昭皇后。

                           占冀州

        九月,曹操让出自己兖州牧的位子,改任冀州牧。冀州比兖州大多了,地理位置也重要得多。为收买人心,发布《收田租令》,免除冀州百姓本年租赋,加重对豪门世族兼并土地的打击力度。并给予冀州特殊税赋政策,田租每亩四升,每户每年交绢二匹、绵二斤。在此期间,孙权曾派顾雍的同母弟弟辅义都尉顾徽出使曹操,打探消息。

        曹操攻占冀州后,兴奋不已,连夜查阅户籍文档,第二天欣喜地对别驾从事崔琰说:“昨天我检查户口,冀州还有三十万人,真称得上大州。”(据《后汉书》统计,冀州战乱前有九十多万户,近六百万人,如今只有三十万,可见战争中有多少生灵涂炭啊)

        崔琰回答说:“如今天下分裂,袁绍、袁术兄弟相争,冀州百姓死伤遍地,没听到王师仁义之声,问风俗,救危难,却首先去计算人口,这岂是冀州百姓对您的期望啊!”在座其他人都被崔琰这么直言不讳地指责曹操吓得大惊失色。曹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立即收敛笑容,严肃诚恳地向崔琰道歉。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故城县)人。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二十三岁时,发奋研读儒家经典。二十九岁时,拜师于大儒郑玄。黄巾民变起,郑玄率弟子到不其山避难,因战乱导致粮食匮乏,郑玄被迫停止授学,辞退学生。

        崔琰被遣散后,也因战乱回不了家乡,四处漂泊,四年后才得以还乡,在家中以弹琴读书自娱。

        袁绍占据冀州后征召崔琰为骑都尉。袁绍死后,袁尚、袁谭兄弟相争,都想得到崔琰。崔琰不愿掺和其中,推说有病不去,被袁尚捉拿下狱,幸得阴夔、陈琳营救,免于一死。曹操得冀州后,征辟其为别驾从事。

        崔琰是个大胡子虬髯公,俊美方正,端庄威严。有次曹操接见匈奴使者,担心自己长得不够高大威猛,引不起匈奴人的敬畏,所谓“不足以雄远国”,就叫崔琰来冒充自己接待使者。

        古代成年男性大胡子、长胡子的现象十分普及,这和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观念有关,男人一生不理发,倒是节约了一笔开支。

        清河崔氏春秋时为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县和山东武城县、高唐县),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北方第一姓。

        曹操为笼络崔氏家族,以崔琰为别驾,聘其为曹丕的老师。并采用传统的联姻方式加固与崔氏家族的关系,为儿子曹植娶崔琰哥哥的女儿为妻。清河崔氏家族归顺曹操,为曹操稳定北方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清河崔氏到了唐代依然显赫,有二十多人做过宰相。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崔氏列第一,唐太宗大怒,说:“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下令改以皇室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与其他山东士族列第三。这是强权行为,民间并不认可。当时俗语说:“崔家丑女不愁嫁,皇家公主嫁却愁”,可见崔氏族望在民间还是超过皇家。

        八卦一下清河崔氏在民间中最为人所知的一个故事——西厢记。也许有人不知道崔老夫人为何不让崔莺莺嫁给张生的根本原因。崔莺莺就是清河崔氏中人,崔老夫人则是中原另一大望族荥阳郑氏的人,她为崔莺莺挑选的夫君是郑氏家族的人,她的侄儿郑恒。

        事情的症结就在这里。门阀世族之间互相通婚,形成盘根错节的根基,政治、经济、文化势力超级强大。唐文宗李昂想把公主下嫁给世族时,曾感慨地说:“民间婚姻,不追求官品,而讲究门阀,我家两百年天子,还赶不上崔、卢两家!”。卢指的是另一望族范阳卢氏。

        门阀制度从魏晋延续到隋唐,一直左右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直到宋朝广开科举,贫寒子弟通过科举登堂入室,才彻底打破了门阀制度。

        清河崔氏曾分出一支为博陵崔氏,也是隋唐著名士族之一。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就是博陵崔氏成员。

        曹操任冀州牧后,有人建议曹操将汉现行十四州(包含司隶)改变恢复为古九州,荀彧劝谏曹操放弃了这个打算。荀彧认为,古九州里,冀州广袤,包含汉末司隶、幽州、并州等部分土地,如此时恢复,势必引起占据这些土地的势力的联合抵制,树敌太多,不利于一统天下之大计。

        恢复九州,曹操将会成为最大的势力,权力野心是否会随之而膨胀,滋生取代汉室之心呢?这才是荀彧所担心的。荀彧忠于汉室,尽心竭力辅佐曹操的目的是恢复汉室,不愿意让曹操有非分之想,这和他后来反对曹操称公的行为是一致的。

        荀彧阻止此事后,曹操曾对荀彧说过“微足下之相难,所失多矣”的话,也许后来二人失和的种子就是此时种下的。

        得到冀州是件让曹操集团上下都兴高采烈的喜事,没想到有个为曹操建过奇功的人却因为兴奋过头口没遮拦被曹操砍掉了脑袋。这个人是谁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