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小县令到曹操相府CEO,这个人只用了一天!

 maiko 2021-11-15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献皇帝 建安十三年 公元208年

夏,六月,罢三公官,复置丞相、御史大夫。

癸巳。以曹操为丞相。操以冀州别驾从事崔琰为丞相西曹掾,司空东曹掾陈留毛玠为丞相东曹掾,

元城令河内司马朗为主簿,弟懿为文学掾,冀州主簿卢毓为法曹议令史。毓,植之子也。

【译文】公元208年夏,农历六月,朝廷罢黜三公职位,恢复丞相、御史大夫制度。

六月初九,任命曹操为丞相。曹操委任冀州别驾从事崔琰为丞相西曹掾,司空东曹掾陈留郡人毛玠为丞相东曹掾,

元城县令河内郡人司马朗为丞相府主簿,朗弟司马懿为文学掾,又任命冀州主簿卢毓为法曹议令史。卢毓是卢植的儿子。

【解析】一、敖注

罢三公官:汉末三公为司徒、司空、太尉,前者太尉杨彪被迫以疾辞官,司徒赵温坐选举不实遭免,司空由曹操自任,司徒、太尉皆空缺,故曹操罢三公恢复西汉初丞相制;

恢复相制:本质是进一步集权,此时的三公制政令出于皇帝中朝尚书省,外朝的三公名高权低,只有执行权。而相制,政令一决于相府,皇帝拱手盖章而已。

别驾从事:州牧(刺史)属官,因出行不与长官同车,故简称别驾。《后汉书·百官志》四《司隶校尉》:“别驾从事,校尉行部则奉引,录众事。”秩百石。州刺史、州牧所属别驾从事职秩同。均由所部长官自辟除,地位较高,主要职能是记录纠察各种事情,监察岗。

崔琰:后世七姓十家的清河崔氏家族出身,汉末司空崔林堂哥,汉末大儒、经学泰斗郑玄的弟子,之前辅佐袁绍,袁绍败后投曹。

丞相西曹掾:丞相属吏分曹治事,吏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主府内官吏署用。东汉末秩比四百石,曹操相府班子的人事任用,由崔琰提名,报曹操批红。

毛玠:《三国志》太祖临兖州,辟(毛玠)为治中从事。

曹操被陈宫张邈引入兖州,这是公元192年的事了,跟着曹操16年了,老部下。

丞相东曹掾:《后汉书·百官志》西曹掌府史署用,东曹初出督为刺史,后掌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

献帝政务一决于相府,全国省部级干部任用由东曹掾毛玠提名,曹操批红,毛玠的权力很大,可以说是吏部尚书了。

元城令:元城县令,元城即今大名县,元城王氏,穿越者王莽的老家。

司马朗:司马懿的大哥

主簿:常参机要,总领府事。习凿齿曾为桓温的主簿,时人曰“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主簿是长官的亲吏,行政官,权势颇重,比如说并州刺史丁原任义子吕布为主簿。

文学掾:其主要职责当是管理学校,教授弟子,也兼管教化、礼仪之事。

曹操专权相府的文学掾也不得了,管辖范围是全国,喊司马懿一声教育部长不为过。

卢毓:后世七姓十家的范阳卢氏出身,黄巾之乱平北中郎将卢植的儿子,卢志的爷爷。

早些时候卢植、郑玄、管宁、华歆是同门师兄弟,一起在马融门下学习儒家经典,马融是东汉开国勋贵马援的从孙。

法曹议令史:《后汉书·百官志》“法曹主邮驿科程事。”

这个不是跟法律打交道的,而是类似交通部。议令史负责对法曹事务的顾问应对和参谋议论,出主意的。

二、曹操霸府政策的用人原则

从曹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的开府人事安排上,主要体现了以下用人原则

1.疏远颍川系

从曹操入兖州到官渡之战,在这十几年中,以荀彧为主的颍川系士族集团一直充斥着曹魏组织的各个角落,其中以定都许昌后最盛,颍川系几乎垄断了曹魏文官系统。

所以这才有了祢衡“怀剌”的故事。可怜的祢衡老弟,虽然和孔融号称孔子不死,颜回复生,在许都盘桓了许久,但竟不得入仕,以至于怀里刻着个人简历的竹片“剌”都盘平了,所以就叫怀剌,怀才不遇的意思,气得祢衡就差骂娘了。

《后汉书》:建安初,(祢衡)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是时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

或问衡曰:“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儿耶!”

又问:“荀文若、赵稚长云何?”衡曰:“文若可借面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

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脩。

可见建安初年官渡之战前,颍川系对于文官系统的垄断,连孔融的介绍信都不好使。曹操统一北方颍川系确实出力很多,功劳很大,但没有哪个领导喜欢大臣抱团,而颍川系就是典型的抱团取暖型官僚,比如说陈群,这个就是荀彧的女婿。

在官渡大战前,曹操外临强敌,出于团结内部一致对外的统战需要,曹操并没有表现出对颍川系抱团行为的抵触,不仅不抵触反而是默许甚至支持,以换取颍川系的鼎力支持。

但随着袁绍的覆灭,随着曹操迁府邺城,随着丞相霸府的建立,终于图穷匕见了,强敌已灭,曹操再也不用担心颍川系反水,所以积极的开始制裁颍川系。

曹操对于颍川系的制裁,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大家请注意,曹操开府,幕府中的关键职位没有一个颍川人,崔琰是冀州人,毛玠是兖州人,司马朗是河内人。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颍川系在曹魏前期也确实立有大功,颍川系任然充斥着曹魏组织的各个角落,曹操要做的不是彻底抛弃颍川系,而是着手于未来的趋势管控,打破了颍川系垄断官场的壁垒。

具体的体现就是切断了颍川系的人事权,在此之前,政出朝廷尚书省,尚书令是荀彧,所以荀彧举荐的全是颍川士子;但随着曹操丞相府的开府,政出丞相府,荀彧的人事举荐权被崔琰和毛玠所取代。

颍川系失去了组织部的控制权,只剩存量没有增量,自然变成了无根之水,慢慢干涸,这就是我们看史书发现颍川系再也没有当年盛况的原因。

但颍川系也并非绝迹,颍川系有功,曹操并不是特意争对颍川系,只是斩断了荀彧等人伸得太长的手,破坏掉了荀彧在颍川系内的领袖地位,随着人事权的丧失,颍川系的抱团也随之瓦解。

这也正是曹操和荀彧的矛盾重点,什么匡扶汉室那都是虚的,核心本质在人事权之争,以汉室为主,政出尚书令荀彧,以曹操为主,政出丞相府。

荀彧觉得曹操过河拆桥,奸贼、恶贼、逆贼;曹操觉得颍川系垄断官场不是长久之计,老子忍你很久了。

狡兔死良弓藏,并非良弓不好,而是好马配好鞍,良弓的保养费用不菲,曹操要讨荀彧欢心,就不能收回文官系统的控制权,这哪个集权君主能接受得了呢之?这是不可调和的君臣矛盾,与汉室无关,汉室之争只是明面上的大义。

2.重用冀州系

材料除了交代曹操对颍川系的打击,还交代了曹操对于冀州系的重用,曹操重用冀州系,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是随着官渡之战的胜利,曹操全盘接管了袁绍的地盘,冀州作为天下第一州,人口以及各种战略资源天下无双。

而眼下巴蜀荆州未平,江东独立,凉州态度暧昧,曹操还需要进一步平定天下,必然就要重点倚仗冀州的人力物力,要倚仗冀州的力量,就必须要自行掌握冀州,要自行掌握冀州必然就要去掉豪族士绅这样的地主阶级中间商。

然而要彻底掌握冀州是需要大量时间来消化的,曹操土埋半截的人等不及了,因而选择了和冀州本土豪族士绅合作,力求快速的掌握到冀州的人力物力。

而清河崔琰,范阳卢毓,正是河北士族豪绅的代表人物,因此曹操在邺城开设丞相府,就不得不给冀州士绅留几个位置,没有他们的配合曹操在冀州的行政政令虽然出了丞相府,但在基层得不到彻底的贯彻和执行。

曹操将崔琰提拔为丞相西曹掾的目的就在于此,崔琰有了丞相府内人事任命的权力,必然就会照顾冀州人士。

冀州头面人物入了丞相府,自然也就绑在了曹操的战车上,成为了利益共同体,曹操的政策在冀州也就有了士绅阶层的配合。

这就是曹操重用冀州人士的原因之一,重用冀州系,和重用颍川系一样,都是形势使然,官渡之战前曹操主要矛盾是击败袁绍,因此曹操一味纵容颍川系,给别人给不了的超然待遇。

这才赢得了颍川系的玩命支持,因为曹操败了,再没有人愿意给他们把控官场的权力了,袁绍吗?别提了,袁绍有冀州系,没有几个颍川系位置。

而随着袁绍的失败,曹操不再给颍川系超规格的待遇,形势由占领冀州变成了治理冀州,治理冀州必然是冀州本土人士最润,

想一想,如果是荀彧等颍川系来治理冀州,冀州士绅能服气吗?能不抗拒吗?曹操的政令能够得到良好的贯彻吗?

曹操即将南征,如果冀州被治理得短时间内不仅出不了粮,又出不了人,还要牵制曹操一路兵线,那这冀州就是个包袱,治理冀州也就失败了。

所以曹操为了快速汲取冀州的力量,就不得不向冀州士绅妥协,以至于为曹植娶崔琰的侄女,聘崔琰为曹丕的老师,授予其人事遴选的权力,所有的一切都是为曹操的政治理想服务的,谁有用就用谁,谁拦路就打倒谁。

崔琰只不过是下一个荀彧罢了,甚至还不如荀彧,荀彧毕竟是和曹老板共患难走过来的,当失去了利用价值成了拦路石头还能够软着陆,荀攸陈群等颍川系还能够继续在曹魏阵营发展,只是以荀彧为首的文官抱团没了。

可崔琰,不过就是个县长夫人,士绅豪族,袁绍强大跟袁绍,曹操强大跟曹操,曹操对于这种人的政治成见是极大的。

崔琰只不过是一只风口上的猪,风一来就起飞了,可当曹操控制了冀州,不再需要崔琰这些地方豪绅的支持了,其结果比起荀彧,可不仅仅是惨了一点点:

《三国志》太祖令曰:“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遂赐琰死。

至于曹操重用冀州系的第二点原因,则是制衡颍川系了,随着颍川抱团势力的逐渐瓦解,就必须以新的官僚递补上。

这就好比建房子,所需要的梁柱一根也不能少,曹操想打击士族,而寒门官僚却又产不出足够的合格木料,想要偷梁换柱,这可怎么办?

自然而然的,事情只能一步一步做,一方面先瓦解颍川系的抱团官僚,防止柱子们约好了一起撂挑子磨洋工不干事,而冀州士绅集团就是现成的材料。

虽然冀州系和颍川系并没什么不同,甚至对于曹操的忠心还不如颍川系,但匀出一部分职位给冀州系,让各派系之间互相制衡,总好过全体官僚被颍川系垄断,在关键时候一起给曹操上眼药。

三、培植亲信

前面分析了,曹操的丞相幕府,本质上是抢以荀彧为首的颍川系的利益,曹操的目的,主要还是打击士族政治,开启寒门政治。

然而寒门政治是极受生产力影响的,生产力影响土地产出,土地产出影响吃饱饭交足税人均所需要耕种的土地面积。

东汉时期一方面是书本知识的垄断,小农人家没有书,更付不起高昂的学费;另一方面则是小农家庭肚子都吃不饱,没有多余的劳动力用来念书。

所以东汉时期的底层社会向上通道大概是先通过各种合法或偶然手段成为当地的地主,比如说孙坚。

然后再向经学世家进献财富换取看书的机会,或整个家族众筹一名聪慧的子弟念书,比如说刘备;

这样才能培养子弟脱产读书,才有机会成才,这就是寒门。

晁错《前汉纪》:“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作者不过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三百石。”

这一段材料记载的是晁错的奏折,两个壮劳力,要种一百亩田,才收300石小米,才能维持生活;

说到小米,我次条在卖小米,品质不错,给个面子,支持一下(有需要的放心购买,不确定好不好的东西我不会在文章里说话的)

这样一个劳动强度,人口都被绑死在土地上了,回家累的打不开眼睛,这哪有时间读书?

所以我说,不是地主阶级,没有人替你干活,你是没有条件和精力读书的,曹操要打击士族政治垄断官场,就要启用寒门,也就是没有名分的新兴小地主阶级,比如说毛玠,就是这样的阶级。

毛玠这个人,从曹操入主兖州就跟着曹操了,经历过兖州叛乱,阶级对路,政治可靠性非常强,所以曹操把他当亲信培养。

但是像毛玠这样阶级正确政治可靠的下属毕竟太少了,开启寒门政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曹操还是不得不依靠士族。

曹操入仕的举荐人是司马朗的老爹司马防,当初是司马防举荐他担任洛阳北部尉,于是曹操又提拔了和自己比较有渊源的河内司马家,当做亲信培养,以制衡兖州系和颍川系,这就是司马朗骤然从一个县令一步登天成为曹操霸权相府CEO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