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魏治下的古邺城营建计划——古代城市变革与建安文学起源之地

 田颖拓 2022-03-23

前言:

一条古河,一座古城,承载了多少风流往事。

纵观历史长河,令诸君耳熟能详的不少典故,如信陵君“窃符救赵”、西门豹“治理邺水”、曹植“七步成诗”、韩信“破釜沉舟”,都与漳河有关。这条古老的黄河,不仅孕育了远古初民,更衍生出了邺城文化。

与邺城相关的历史典故——西门豹治邺

只可惜,随着时间推移,邺城逐渐消失在了世人眼中。尤记当年,曹魏政权迁都至邺,从此开启了邺城文化中的繁荣昌盛。哪怕抛开邺城对北方战略布局的政治意义,它承载的文学、城市建设,也依旧给后人留下了太多惊叹。

一、高瞻远瞩——曹操为何要将大本营从许都迁移到邺城

邺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期,其主体位于现在的河北省临漳县境内。作为六朝古都,邺城曾一度闻名天下数百年。在秦汉魏晋时期,它便是河北地区首屈一指的战略要地。

(一)曹操迁都至邺

东汉末年,袁绍从韩馥手中夺来冀州,这座被称为“天下重资”的富饶之地。而位于冀州核心的邺城,也自然而然成了袁绍的大本营。

东汉末年各地军阀割据形势地图

官渡之战爆发后,袁绍被曹操击败。又四年,曹操于建安九年(204年)攻占邺城。这位率先在中原地区崛起的雄主,眼光颇为高明。没过多久,他便将曹魏集团的大本营由许都迁往到了邺城。

曹魏政权的大本营,一开始在许都,位于兖州境内。众所周知,曹操的发家之地便是在兖州。在谋士荀彧的北方战略中,兖州便相当于曹操的根据地,就像汉中对刘邦、河内对刘秀一样重要。

后来曹操迎奉天子,便是将汉献帝直接“请”到了许都,从而保证自己在政治上占据不败地位。但随着曹操势力逐渐壮大,此时的许都已经不再适合曹操的霸府政治。

电影《赤壁》曹操剧照

而在小鹿看来,曹操移都至邺城,的确为是上上之举,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二)战略位置绝佳

邺城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战略上的有利地位。左思《三都赋》中有记载:

“尔其疆域,则旁极齐秦,结凑冀道。开胸殷卫,跨蹑燕赵。”

邺城周边,有山水环绕。它西边是太行山,山脚下有一条大道,素来有“天下之腰脊,河北之襟喉”之称;东部是黄河,北边与南边也有四条颇为可观的河流支脉。由此可见,这里俨然形成了一个绝佳的道路交通网络。

东汉邺城周边地图

对于中原主要的冀州、兖州、青州、幽州等地来说,邺城都处于中心地带。从这里出兵,能很快辐射到北方地区。在诸葛亮的“三分天下”中,荆州便是天下重心;而对于荀彧的“北方战略”来说,邺城便是中原重心。

袁绍也曾得到过冀州,他当时便定都为邺。能力不输荀彧的沮授,以及眼光颇为高明的田丰,都对邺城表示重视。清代学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便有不俗论断:

“夫邺倚太行,阻漳、滏、夏、商时固有都其地者。战国之世,赵用此以拒秦,秦亦由此以并赵。汉之末,袁绍不能有其险也,入于曹操,遂能雄长中原。”

可见曹操能顺利平定北方,离不开邺城对于中原地区的辐射作用。

古邺城遗址一角

(三)各种丰富资源

冀州有钱,荀彧称其为“天下重资”;冀州还有粮食有人口,为“民人殷盛,兵粮优足”。袁绍在夺取了此地之后,便轻易获取了“带甲百万,谷支十年”的有利条件。

作为冀州的中心地区,邺城继承了这个州郡绝大多数的资源。毕竟,这里是与洛阳、长安、成都等“超级城市”并称为五都的地方。话说曹操打下邺城后,便命人查验户口,得到的结果却是:

“昨按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

众所周知,汉末战乱频繁,中原之地更是饱受侵袭。而曹操在攻取邺城后,竟然还能得到三十多万人,足以见冀州之繁荣。当然,除了农业、人口资源丰富之外,当地还有不少矿产资源。

三国各州郡与现代地图的比较

别忘了,邺城旁边就是太行山。曹操便在此地发现了颇为丰富的铁矿、铜矿等资源,将其用以生产农业用具与作战兵器。也正因如此,曹操还能“财大气粗”地为屯田民免费提供生产工具,从而二次促使农业得到再度发展。

(四)出于政治需求

曹操移都到邺,还有充分的政治理由。

一是为了避嫌。在击败袁绍之后,曹操的声望达到一个高峰期。但此时的曹操,名义上还是汉臣。既然曹操身为冀州牧,便应当在远离汉献帝所在的许都,如此一来,他也能更轻松地发号施令。

魏武帝曹操雕像

二是培养势力。曹操身在邺城,但依旧能遥控许都。以往的旧朝廷,包括汉献帝和汉室臣子在内的,被局限在许都,便很难对曹操造成影响。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进封大汉丞相,并组建霸府,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曹魏集团内部的不少实权官员,大多出自于曹操的霸府。也就是说,他们不再是汉朝臣子,而是曹操与曹氏的心腹臣子。

司马懿曾担任丞相府掾吏

综上所述,曹操将自己的大本营迁移到邺城,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二、高屋建瓴——邺城规划是古代城市发展的一道里程碑

自建安十八年 (213年) 曹操进封魏公以来,邺城便名正言顺成了曹家的基地。曹操不仅重置了文武官员,还设立了宗庙社稷。可见曹操已经下定决心,将这里当成曹魏政权未来发展的政治中心。基于此,邺城的营建计划,也是不断进行中的。

曹魏邺城的历史背景

但令人意外的是,曹操才是邺城规划的总设计师。

(一)组建霸府——加强政治管控

曹操对于朝政的控制,是以霸府形式来展开的。早在他“奉天子以令不臣”之时,曹操便升为司空,以司空府的形式处理朝政。故而范晔《后汉书》中有云:

“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

到了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取得邺城,改令冀州牧,并将兖州“还给”了朝堂。从这时起,曹操便积极地行使霸府功能。这里说的霸府,其实便是专门为曹操个人服务的“小朝廷”。

荀彧与曹操

曹操借助霸府,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命令,也可以招揽人才。依汉制,高级官吏是可以开府治事的。汉代选官以察举制为主,征辟制为辅。高级官吏招揽人才到自己的幕府中,便为“辟”。比如《三国志·郭嘉传》有记载:

“河北既平,太祖多辟召青、冀、幽、并知名之士,渐臣使之,以为省事掾属,皆嘉之谋也。”

当然,曹操此时的霸府,名义是已经是丞相府了。像司马懿、程昱、娄圭这样的谋士,都是丞相府出来的,可以更加容易掌握实权。

电视剧《三国》郭嘉剧照

(二)建城通渠——充分挖掘潜力

小鹿在前面提到,曹操是邺城营造中的总设计师,表明他曾在邺城营造中发挥出直接作用。换言之,不少宫殿、城池等基础建筑物的营造,曹操都是有直接参与或设计的。顾炎武便曾提到:

“自曹操基搆,群臣梁习等,止用冀州民力,取上党山林之材,制度壮丽见于文昌、听证等殿,金虎、铜雀之台,鸣鹤、楸梓之宫。”

除了宫殿、城郭之外,曹操还修建了“三台”。其中一台,便是颇有名气的“铜雀台”。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还让曹操与江东的二乔生出了一些“绯闻”。

铜雀台遗址

建造城池的同时,曹操还努力修通沟渠,其主要用意不外乎两方面:

首先便是训练水师。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彻底扫除袁氏余党后,便开始在邺城修建玄武池,用以训练水师。据《水经注》记载:

“其水际其西,径魏武玄武故苑。苑旧有玄武,以肄舟楫。有鱼梁钓台,竹木灌丛,今池林绝灭,略无遗迹矣。”

就在同一年,曹操便挥师南下,向荆州发起进攻。即便曹操遭遇赤壁惨败,但他对于水师依旧十分重视。到魏武帝曹丕、魏明帝曹叡时期,水师的训练也一直在进行。而邺城,便是曹魏水师的一个主要训练场地。

邺城水系示意图

其次是沟通水系,形成良好通畅的水路交通网络。《太平御览》中也说:

“邺城平原千里,漕运四通。有西门、史起旧迹,可以饶富。”

沟通黄河与四大水系之间的互通,对于邺城的经济方面有着重要影响。此举不仅能加快水路运输的功效,还能用于附近城市中的生活用水与农田灌溉,算是一举多得。

邺城是曹魏推行屯田的重要地区

(三)邺城规划——改变城市格局

以上这些条件,对于曹魏政权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直接使得邺城成为了六朝古都。但邺城的营造计划,其作用却不仅如此。从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来看,曹操对于邺城的安排,改变了城市的性质与格局。

曹魏统治下的邺城,主要可分为南北两个区域。

邺城总体布局

北城是政治中心,分左、中、右三个区域。中间地带,主要有社稷宗庙、听政殿与文昌殿等;左侧区域叫做禁苑区,大名鼎鼎的三台便坐落于此,至于右侧区域,便是曹魏集团主要成员的居住区了。

南城主要为多功能性质的生活与贸易区域。站在古代城市发展的角度上,它出现了明显变革:在此之前,“城”与“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而邺城的南部,主要由“坊巷”、“里闾”与“市”构成,说明“城”与“市”已经初步结合在了一起。

邺城南北区域行使不同功能

毫不夸张地说,邺城规划直接改变了古代城市的发展进程。“城”与“市”的初步结合,让城市有了自己真正的意义。左思《三都赋》中也有记载:

“廓三市而开廛,籍平逵而九达。班列肆以兼罗,设园阁以襟带。济有无之常偏,距日中而毕会。”

由此可知,邺城规划已经改变了古代城市的性质与功能。随着社会发展与生产水平的提高,原本的城市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帝王为主导的政治中心,它开始向综合性功能型城市转变。

邺城营造计划的先见性

这不仅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也能证明曹操眼光之卓绝。

三、建安风骨——邺下文人集团开启了古代文学之新气象

当然,除了城市规划之外,邺城还承载了其他文化特质。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以邺下文人集团为主导的建安风骨。在古代文学发展史中,建安文学无疑是一个高峰时期。

唐代大诗人陈子昂被誉为“诗骨”,便是因为它主张“兴寄”与“风骨”,即效仿建安风骨。与传统的文学创作相比,诸如三曹、七子、蔡文姬等人的作品,皆能反映现实动乱、抒发人生志向,并间接促使了文学批评概念的形成。

电视剧《三国》曹丕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曹丕,他作为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导者,阐明了文章的重要性。他的《典论》一书,也被认为是中国文学批评的开山之作。除此之外,他还是最早做出五言诗的人,同样对后世的诗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结语:

谈及古都,现代人鲜少提及邺城。但作为一个六朝古都,邺城身上同样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与特质。它不仅仅是曹魏政权的崛起之地,也是建安文学的起源之所,而且还改变了中国城市的性质与功能。

由此可见,曹魏统治下的邺城营造计划,不容被世人忽略。

古邺城遗址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水经注》、《三都赋》、《读史方舆纪要》、《太平御览》、《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史》、《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