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黄连、丁香、玉簪、芍药、天门冬、紫花地丁……26种本草的前世今生

 我为峰 2021-09-27

说到“本草”,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本草纲目》,还有《神农本草经》《吴普本草》《海药本草》等等。自史前时代开始,中华先民便认识到植物普遍具有功能各异的医药效果,并在数千年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今天所说的中医学或中医药学。从这某种意义上讲,本草学既是中华先民认识世界的工具,同时也是他们智慧的重要成果,是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

在古汉语中,“草”和“木”并没有现代植物学意义上的区分,它们所包含的意蕴是相通的。因而本草之“草”,也泛指各种药用木本植物。黄连、天门冬、姜、丁香、玉簪、芍药、紫花地丁、玉竹……这些本草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在重庆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身边的本草》中,作家阿南借助古今中外的各类典籍和文献资料,跨自然科学、历史、医学、传统文化等多学科,详细追溯了我们身边的26种本草的前世今生。

姜、黄连、丁香、玉簪、芍药、天门冬、紫花地丁……26种本草的前世今生

“本草”一词始见于《汉书郊祀志下》:“成帝初即位……侯神方土使者副佐,本草待诏七十余人皆归家。”而在最初,“本草”首先应是各种药用植物的总称。此后,药用对象的范畴逐渐扩大到动物、矿物等。然而,即使到了中国古代医药典籍《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其所收录的“中药”仍多为植物,所以五代的韩保升才会有这样一番注解:“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云本草者,谓诸药中草类最多也。”也就是说,在所有药用对象当中,植物仍占据着大部分比例。《神农本草经》收录有365种中药,植物便占了252种;《本草纲目》收药1892种,其中植物类达1094种,占比也将近60%。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所有古代中医药典籍当中。植物在中华传统医药学中所占的分量由此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本草学在作家阿南看来,也是中华传统思想形成的过程。他说:“在步入农业文明之前的蛮荒年代,一切有意识的行为都围绕着延续生命这一中心展开,其中又以食物为要。在寻找和发现食物以维持、延续生命的过程当中,有些植物的特定医疗(或至毒)功效,引起了先民的关注,久而久之,本土医药学开始萌芽。而对这类具有一定功效的植物特定生长性状的观察,也正是中华先民能动地了解自然的开始。由此及彼,逐渐形成中医独特的'取象比类’思维,再由此发展为辨证施治的系统方法。这或许也可理解为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对人自身的认识也逐渐得到升华。”

姜、黄连、丁香、玉簪、芍药、天门冬、紫花地丁……26种本草的前世今生

从这样的脉络上去分析和总结,那么本草学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也都不为过。但遗憾的是,本草的人文价值以及美学价值却被长期遭到忽视。阿南坦言:“由于缺乏对本土药用植物的人文及美学价值的关注,导致对这一具有无限潜力的'富矿’的开发远远落后于国外。仅2018年,我国的花卉进口贸易总量便达到了2.7亿美元,其中就包括曾经从中国引种到国外,再由国外企业研发成系列产品返销中国市场的玉簪等。”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阿南试图建立一种集本草的美学价值与人文价值为一体的“本草家庭园艺”体系,以最大限度地丰富和拓展本草的文化内涵。这便是如今我们所看到的《身边的本草》。通过讲述26种本草的前世今生,让我们深入了解身边的本草。此外,200多幅横贯古今东西的图片,可以多角度、多方面感受身边本草之美,并轻松阅读并能学以致用,识别并了解本草的习性和价值。同时,作者还在每一章节的文后均添加了相关的植物科普知识,认识本草之余,还能学习有关植物的科普知识。值得一提的是,所附医案均来自名家医学典籍,本草能治之症、药理药效、经典方剂等都有相应记载,传统医学自有其理。

姜、黄连、丁香、玉簪、芍药、天门冬、紫花地丁……26种本草的前世今生

我们身边常见的那些本草,已经在大地上存在了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甚至曾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其背后的故事数不胜数。

比如们日常生活中常作为佐料食用的的姜,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身边的本草》中写道:“中医所说的干姜,指的是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采挖,经过干燥处理的老姜根茎。而生姜,很多人通常认为是新鲜、尚处于生长状态的姜。其实不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强调,生姜指的是干姜中未成熟且鲜活的根茎,并指出:'今人谓不干者为生姜。失之矣。’由此可知,严格来说,生姜应该是指鲜活的嫩姜。”

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界都认为姜是舶来品,但近年来的研究,却越来越倾向于支持“姜原产于中国”的观点。差不多成书于2500多年前的本草类古籍——简书《万物》中也记载:“姜叶使人忍寒也……。”这些文献资料表明,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先民已经对姜的性味、功效有了深刻的认识。据阿南考证,在《穆天子传》中,共记录了四次周穆王在西巡途中赏赐给当地人黄金、桂姜等珍贵礼物的史实。桂姜,即肉桂和生姜,是久负盛名的香料。阿南说:“周穆王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000年,如此算下来,姜在中国,差不多也就有了3000年的食用历史。现在,姜在中国,除药用外,也是很多菜肴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用量极其惊人。中国人对姜如此痴迷,是因为其中含有的姜辣素——姜的辛香味正来源于此。”

姜、黄连、丁香、玉簪、芍药、天门冬、紫花地丁……26种本草的前世今生

还有一味大家熟知的中药——当归。古人娶妻的首要目的是生儿育女,而在当时已婚男女分居两地现象远甚现在,战争、徭役、交通等诸多因素,都不允许分居两地的夫妻经常见面。所以作为人妻,当久居在外的丈夫返乡时,怀孕便成为她们的当务之急。而当归调血是治疗女性疾病的良药,又有想念丈夫之意,因此有“当归”之名。

在书中,还记载了多个关于当归的典故。《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中说,曹操听闻太史慈为东吴服务,知道他很有才华,要他弃吴北归来魏,便给太史慈一封信,里面放入一些当归。在这里,当归就被赋予特殊的寓意。曹魏江山易主后,当归的这一隐喻之意似乎已成定俗。如崔豹在《古今注》中这样记述:“芍药……亦犹相招召赠之以文无,文无亦名当归也。”在《太平广记》等逸闻类书籍中,也有关于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期间逃往成都避难时,道士罗公远赠以当归的描述,又写道:“玄宗自蜀还京,方悟蜀当归之寄矣。”而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当归还充当了一回红娘。戏中说,张君瑞碍于封建礼教约束,无法和崔莺莺互诉衷肠,因而害上了相思病。崔莺莺得知消息,亲笔写了一剂药方派丫鬟送去,方子里就有当归。

姜、黄连、丁香、玉簪、芍药、天门冬、紫花地丁……26种本草的前世今生

对本草有如此详细的记述,源于作者阿南在本草的多年研究,尤其是近年来他致力于国兰和石斛等本草的新品种培育,业余就写作关于汉字源流及本草文化方面的专著。阿南透露,真正着手《身边的本草》的写作始于2018年初,本以为驾驭文字于自己而言并非难事,但事实上,其难度远远超乎他的预想。“既然是一本关于本草的普及类读物,自然要言及每一种本草植物的历史渊源、它们背后的人文内涵及其在中华传统医学中的应用。当然,还要结合植物的生长习性,介绍相应的培植养护方法等。如此,除了查找相关的历史人文资料,必然还要翻阅古今中医药典籍,并适当地兼顾一定的学术性,去参阅现代医药学方面的学术论文。还不止这些,考证本草植物的源流,有时还需要古汉字学方面的知识储备,比如要想搞清楚芍药为何在中国古代被用来当作临别赠礼,就需要从芍的本字'勺’入手;青藜之'藜’是个后起字,在上古三代,人们称其为'菜’,从莱到藜,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

就这样,阿南从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植物切入,建立起一套集本草的美学价值与人文价值为一体的“本草家庭园艺”体系,最大限度地丰富和拓展本草的文化内涵,彰显本草美丽、神奇且有趣的一面。阿南表示:“此书仅为'本草家庭园艺’系统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虽侧重挖掘本草植物的人文内涵,但对各种本草的植物学特征及相关养护方法,也都有一定程度的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每一种本草植物。随着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本草文化或可在不远的将来,以一种感性的、楚楚动人的盆艺形式走入千家万户,并最终形成庞大产业进军海外。”(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编辑:王欣 责任编辑:董小玥 审核:周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