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的味道

 zzm1008图书馆 2021-09-28
珺子Junzi
02-16
阅读 1182
关注
来自话题
#征稿:发现各地特色文化活动
25篇

欢聚时刻

2021年春节,在家陪爸爸妈妈过年,认认真真观摩爸爸操持过年的全流程,再次感受家里浓浓的年味。

年三十的早上照例是早早的去采购。各种硬菜和大菜早就准备好,三十的早上主要就是去买一些新鲜的蔬菜和大公鸡。

年三十的菜市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一派繁忙和热闹的景象。我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市场里最受欢迎的是青菜和甘蔗,几乎家家户户都要买这两样东西。特别是甘蔗,一般都是两根一起卖,而且是带着梢尖的。后来才知道,三十晚上的甘蔗是有特别的用意的。

年三十将两根甘蔗对称地放在大门口,到除夕跨年的那一刻,再把甘蔗颠个筋斗,表示“翻梢”,寓意一年更比一年高。两根甘蔗则代表好事成双,象征步步高升,甘蔗越吃到后面越甜则寓意在新的一年里日子越过越甜蜜。

新鲜水灵的青菜也是每家每户的最爱

小朋友不要礼花只要青菜

典型的年三十采购图,新鲜蔬菜和甘蔗一样不少。

大公鸡是过年必备之物。毛色鲜艳、冠子又大又红的公鸡最受欢迎。

年夜饭是最隆重的。年三十的献饭仪式也是最隆重的。

先献天地:点上九柱香,献上“刀头”(一块四四方方的猪肉),六碗饭,六杯酒(不需要筷子)。献好以后就烧纸、磕头。

然后是献祖宗,所有准备好的菜都献上,还有三碗饭,三杯酒,三双筷子;同样需要烧纸、磕头。

我们一边磕头爸爸一边在旁边说:过年啦,我们全家老小给祖宗拜年啦,希望祖宗保福保佑。保佑全家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当开始磕头就可以放鞭炮了,在炮竹声中辞旧迎新。

点上烛火

刀头,献天地(供桌上)。

刀头,献天地(大门口)

全桌饭菜,献祖宗(供桌上)

鸡头鸡脚是献饭时最重要的祭品

全桌饭菜,献祖宗(大门口)

因为疫情的原因,提倡就地过年,原本可以一家人团团圆圆过的年就分为五地。大家云聚会,云秀年夜饭,云拜年。疫情让我们分离,互联网让我们云聚,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年。

作为军人的妹妹,服从命令听指挥,在部队过年,集体包饺子,包包子。过了一个革命化的年。

不擅长厨艺的弟弟家也自己做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饭。

妹夫不能离岗,集体的年夜饭也非常丰盛。

爸爸妈妈做的传统年夜饭

先生做的传统年夜饭。

真的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公公婆婆家的年夜饭和爸爸妈妈家的年夜饭相似度达80%🤗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爸爸开始了新一年的献饭。按习俗,初一需要吃素,所以这次相对简单一些:红糖糯米饭。

初一一大早继续献素食:红糖米酒粑粑丝。

看来我喜欢吃红糖白酒粑粑丝是祖传的。

初二,照惯例要打牙祭。爸爸六点多就起床,杀了一只大公鸡,因为献天地需要整鸡,所以是整鸡煮的,简单的用水稍微淖一道就可以了。献饭时爸爸还特别提醒我,鸡头要对着“天地国亲师位”的牌子。一般在供桌上献完都还需要摆到大门口再献一次,这一次鸡头就要对着门外。整鸡献完以后再砍小了回锅重新煮,同时开始准备其他菜。等爸爸煎、炒、炖一番忙碌后,一桌献饭用的菜品就准备好了。再次端到供桌上敬献,同样是三杯酒、三碗饭、三双筷。

在门口献饭时,爸爸说的话和在家里说的不一样,这次是邀请他的外公外婆、舅舅、舅母、岳父母以及逝去的弟弟等其他亲人来请饭。用爸爸的话来说,这些亲人是不能到家里的神龛上请饭的,所以就请到门口请饭。

      我从来不知道献饭还有这么多的规矩。

这就是春节期间比较隆重的几次献饭。每年爸爸都是一丝不苟的完成整套流程。我今年全程跟随着爸爸,体验这一分厚重的传统文化。在看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对天地的敬畏,对逝去亲人的追思。几千年的中华传统就是敬畏天地,孝敬长辈。以前,人们对宇宙和自然界了解不多,只能通过各种祭祀来向天地祈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可以登上月球、探测火星、深入万米海底,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似乎少了很多,所以这种祈福的仪式渐渐在消失。另外一方面,对亲人的追思方式似乎也在改变。以前亲人逝去后,除了坟墓似乎就没有可以追忆的东西,只能在过年过节时通过献饭的方式来表达哀思;而且每次献饭都要准备得很丰盛,充分的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传统文化。现在,逝去的亲人可以有照片甚至是是视频,真的是音容婉在,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哀思,献饭也不是唯一的方式了。

初二,除了打牙祭一般还要去亲人的坟上拜年。与清明节上坟不同,这次主要是去拜年,不需要挂坟标。一家人老老少少齐聚在亲人的坟前,献上糖果,磕个头,和逝去的亲人隔空说说话,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家庭聚会。对逝去亲人的追忆让我们知道自己人生的来路,感恩祖先,找到生命的意义。

这次去舅舅家发现家里建起了新房,老房子也还保留了一部分。我特意到老房子看看,寻找一些童年的记忆。尽管房子翻新了,但祖宗牌位和供桌都没有换,特别是那盏油灯一直在用;到了楼上,看到熟悉的板梯、老屋的柱子、旧瓦屋顶、还有当年为外公祝寿的匾;想起逝去的外公外婆,我忍不眼眶湿润。三十多年过去了,在外婆家的记忆一直留在脑海里,梦里还不时会回到外婆家。

老屋里满满的回忆。

古老的板梯,留下了我太多的童年记忆。

外公自己做的铜汤勺,也可以算古董啦!

外公七十大寿时我们姐妹送的寿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