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回到祖国已经三天了,网络上依然占据着热搜。我仔细阅读了她回国路上发在朋友圈上的长文—《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竟然爱不释手,反复读了好多遍。 我建议更多的家长或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把孟晚舟写的这篇文章给孩子们看看,并且作为范文认真分析。对了,还有政治老师(包括我),也可以把这篇文章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实际上,已经有人准备把孟晚舟当做教育孩子的榜样了。 有网友说: “如果将来我有女儿,我才不给她看粉红泡泡,不给她看百无一用的眼泪,不给她看不切实际的柔弱。” “我要给她讲孟晚舟,讲她昂首阔步的自由,讲她睥睨强权的英姿。” 总之,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下面是截图,大家先欣赏一下,然后,我会把自己的感受逐一述说。 字小,可以点击放大了看,我会把精彩的内容单独摘出来与大家一起欣赏。 一个在异国他乡被羁押了一千多天的女子,一个处在风口浪尖的女性,一个前路未知随时面临牢狱之灾的人,终于有一天,在祖国的关怀下,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重获自由,那种情感,很少有人能做到感同身受,但是我们能够想象,那该是何等的激动与感动! 孟晚舟写道: 舷窗外一片漆黑,机翼上的航行灯闪烁不停,在寂静的夜空中,这些许的微光显得格外温暖。 语文老师肯定会这样点评: 这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文字多么自然而贴切啊。对孟晚舟来说,一个历尽劫难走在归途中的人,看到“些许的微光”也会感到温暖,因为她内心是暖的。 继续往下欣赏: 往事一幕幕闪过,恍若隔世,却又历历在目。 过去的1028天,左右踟躇,千头万绪难抉择; 过去的1028天,日夜徘徊,纵有万语难言说; 过去的1028天,山重水复,不知归途在何处。 为了抒发浓烈的情感,用排比句是一种最好的方式,左右踟躇,日夜徘徊,山重水复,这些词语充分地表达了孟晚舟过去一千多天里那些痛苦的回忆。句子对仗工整,表情达意准确而又韵味十足。 我在读书笔记上,还将下面这几句摘抄了下来: “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一次次坠入深渊,又一次次闯入暗夜,曾让我辗转难眠,更让我刻骨铭心。 泪水抱怨化解不了愁苦,伤春悲秋翻越不过泥泞; 与其困顿挣扎,不如心向阳光,冲出阴霾。有些风浪,难免艰险,唯有直面才能扬帆远航;有些扺达,难免迂回,历尽波折终会停泊靠岸。 以上这段话,简直就是励志的经典啊!我都怀疑是不是有高人给孟晚舟指点了。如果我是语文老师,这指定是必须背诵的段落。坠入深渊、闯入暗夜,这样的比喻如此精当,让人可以真切体会她过去所遭受的痛苦折磨。 泪水抱怨化解不了悲苦,伤春悲秋翻越不过泥泞;那么,我们就该“心向阳光、直面困境”,虽然“难免艰险、难免迂回”,唯有如此,才能“扬帆远航、停泊靠岸”。 这样的文字,必须有相当的文字功底,甚至需要具备厚实的古文底蕴才能写出来。 无数次奔跑,无数次跌倒,唯有此次,让我倍感坚强; 无数次出发,无数次归家,唯有此次,让我热泪盈眶。 万家灯火,总有一盏给我温暖;浩瀚星河,总有一颗予我希望。 这已经是诗歌的节奏了,既押韵又对仗工整,又充满了积极与感动的意境。 孟晚舟的感谢,在情真意切中也充满了诗情画意。她分层次感谢不同的人,从祖国、党和政府,到家人、伙伴、同事,每一种感谢都有不同的措辞表达不同的心意。这和那种“感谢大家,感谢所有人”的枯燥单调的表述,简直是天壤之别,也可以说是个人表达感谢中的经典了。 感谢亲爱的祖国,感谢党和政府,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时刻,引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 这是对祖国、党和政府的感谢。
这是对亲爱的家人的感谢。 感谢亲爱的伙伴们,有一种浪漫叫并肩作战;有一种纯粹,叫全力以赴;有一种果敢,叫奋不顾身。回首此间,满是静水流深的情义和雷霆万钧的担当。 这是对伙伴们的感谢。 感谢亲爱的同事们,虽然分别已久,你们的真挚鼓励和持续坚守,让我们始终风雨同舟,艰难征程波澜壮阔,赤诚初心历久弥坚。感谢所有关心我的你和你们,就算素未谋面,你们的浓浓情意、切切问候和深深祝福,如一道彩虹,斑斓了坎坷路途上的一隅天空。 这是对同事们的感谢。 最后的结束,也是充满了诗意的美感,又饱含着深情的倾诉:
一轮明月,一江春水,一缕乡愁,句句有出处,字字有共鸣,意蕴深远又满是画面感,颇显文学涵养。 秋风掠过,登机前,温哥华已需寒衣加身。此时,祖国的秋日正是天朗气清、暖阳和煦,期待一年好景致,再赏橙黄橘绿时。 秋风掠过与天朗气清的映照,寒衣加身与暖阳和煦的比对,更进一步表达了孟晚舟此时此刻的心情。期待一年好景致,再赏橙黄橘绿时,则是出自苏轼的《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应情应景,嵌入得恰如其分。 最后一句: 祝愿祖国母亲生日快乐!回家的路,虽曲折起伏,却是世间最暖的归途。 最后我想提一个建议,希望有关部门考虑一下,编入中小学语文教材,最起码,可以编入中小学语文读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