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果庵庚子詩存 | 李兼善

 WENxinHANmo 2021-09-28

图片

李達字兼善,號勝臞樓主,班香室,松果庵,1979年2月生。浙江溫州人。

松果庵庚子詩存

永嘉李兼善撰  
深州馮豈默評

總評:此集大都為五言律詩,煉字煉句,均極著意,故篇篇皆耐諷詠,於此足徵作者用力之劬、進境之猛。作者早歲精硏李、杜、王、孟,邇來復致力賈、姚,於唐賢五律,沿波討源,寢饋其間,三薰三沐,時有哦吟,自度越儕輩,與古人爭一日之長短。近來所作,於句法尤刻意安排。其精微之處,心粗氣躁之輩,安能夢見?余昔嘗有句云:“無人談句法,殘月偎寒江。”以與作者山岳遙隔,不能時時析疑問難,乃有是嘆。今一編在手,循環洛誦,時人有欲通五律之句法者,此其津梁也。深州馮嵱覠敬識。

图片 

山中阻雨

半道逢春雨,來時但夕陰。(倒裝。此等句法當是不經意而成,而愈讀愈覺其妙。)路燈侵葉白,岡樹入煙深。(“侵”、“入”字煉。)舊嚮迴廊坐,頻嫌過客尋。(“舊嚮”逗出阻雨意。)堦前今夜好,獨伴李花吟。(收處扣題,而能宕開一筆。當自老杜“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化出,而境界全別。老杜刻意,而此自然流出。)

嶺下

偶然來嶺下,曉日雨新晴。竹隔枯林出,苔封敗葉生(此聯可與《山中阻雨》“路燈侵葉白,岡樹入煙深”聯同參)。山禽雖不去,野鼠易相驚。每作迴身避,遙看愜我情。(接得不測。)

西山鉏斵病松,補種桃樹

一自松林病,清陰減翠微。(倒裝句法,若作“翠微減清陰”,則不成句也。)長吟龍已去,高論麈曾揮(“高論”未知何指。)。栽種丹霞滿,招邀粉蜨飛(“招邀粉蜨飛”可再做修改)桃源迷舊路,老眼不知歸。(寫足題意。)

幽徑

一徑南岡北,縈迴入仲春(“縈迴入仲春”句甚佳,化無關為有關,無理而妙。臺灣張夢機嘗刻意於此。)。懸蜂停對面,伏鳥起衝人。(寫景逼眞,刻畫入微。此是誠齋手段,非放翁本領。)搜句誰能擾,持名自覺頻。倦來何處歇,階石凈無塵。(句於他人尙可,於作者則嫌率意。)

見人採野菜曰馬蘭頭者,且以烹食之法見告,戲作(滬上馬蘭頭香乾為常備凉菜,作者知之乎?)

廟堧逢老婦,見摘馬蘭頭。快剪披榛入,輕籠帶土收。泉烹香葉凈,蝦煼綠苗柔。歸報山妻去,明朝合早求。(結得有趣。)

上戍大腳山覓笋,止得一箇而歸

山带江村近,溪肩野钁尋。到來坑滿眼,搜盡路侵林。(寫景如見。)豹養斑毛就,麟藏獨角深。盤飧終未足,何日徧春岑。

再題幽徑

清旭仍多客,斜陽獨此身。步驅羣鳥入,坐拂落花頻。(如我落筆,當以不拂為佳。於此見馮李之異同。)筐果山莓晩,盤蔬野蕨春。無私天意在,未覺是窮民。(沚齋有句“春亦不負之,贈以兩三花”,余有句云“尙結兩三花,不肯負春色”,皆以兀傲出之,作者則以恬淡出之。)

小雨

樟樹參天處,茶花夾路時。(昔人嘗云,以“處”、“時”做結字者,多不佳,蓋此二字多可省略,此句尙可,然畢竟以不用為佳。)聲來林表久,點入徑中遲。(此集寫景處多能細微,當是得力於無本。)疑是風鳴葉,何妨我賦詩。(流水對而不顯明者,遠較顯明者耐讀。)春隂濕襟袖,始向野亭馳。

杜鵑

移植來西海,塵埃滿路旁。亦知林可避,又恐日無光。紫萼披尤豔,靑枝折已傷。昔年珍此物,守護有籬墻。(接得好,亦是從“靑枝折已傷”衍出,非無根之水。與“堦前今夜好,獨伴李花吟”似同實異。)

觀兒戲

稺笋成新竹,羣童逐一丘。薄衣黏葉滿,墮履逐沙流。曾省檀欒處,(“檀欒”不佳。)同為爛漫遊。窮廬不接世,悲守此山頭。(“悲”字不佳,與全詩似亦不稱。)

絡石藤

高桐藤百尺,春晚遇山隈。倒掛平蕪盡,橫牽別樹來。香輕吹不覺,花細辨知開。寫藤花能得其神。“香輕”若我則當作“香微”。)行路誰相顧,幽人獨未迴。

酢漿草

鬱鬱鋪林滿,靑靑遶澗微。空看春色好,未及菔根肥。(出其不意。)筋脆抽多斷,漿酸飲亦稀。兒童長不棄,鬬草尙依依。

摘覆盆子

却憶兒童歲,春深果漸丹。常遭靑刺密,每趁白花殘。(此句當深味。)採掇仍初夏,稀疎未滿盤。從來輸鳥雀,爭逐飽甘酸。

箬竹

山隅猶棄置,世上畏提攜。(句法。)大葉垂雲密,卑叢灌木齊。幸隨田父去,長帶夕陽低。未要逢重五,蛟龍逐鼓鼙。

薔薇(此題所詠為紅白二色者,似當加以説明,否則恐滋誤會。)

雪飜當夏月,露濯對晨光。林下尋幽意,風中有異香。亭亭搖翠羽,艷艷理紅粧。流俗偏憐此,移根向舍旁。(如我自是流俗者。今年賦薔薇落詞有“有花飛處即天涯”,二寅齋以為勝過沈祖棻“有斜陽處有春愁”。)

紵麻

不恥惡衣食,嘯歌甘隱淪。終年山澤畔,生理紵麻春。畏日輕箑動,含風麄布新。野人擁杖出,頗覺稱閑身。

鵓鴣

鵓鴣啼不徹,堅坐掩園扉。他日開門出,中途冒雨歸。(穿插得妙。對偶而令人不覺。)巧知天氣變,暑傍樹林飛。從此尋山意,陰晴總識機。(結句從上句衍出,亦扣首聯。)

鵲鴝

聰慧鴝全異,形容鵲小殊。羽毛分黑白,志趣極卑污。鳳鳥頻遭嚇,蛆蟲獨覺腴。世情每如此,爾輩可長吁。(以小見大。)

棄犬

棄犬畏人走,倉惶何所之。入林孤影匿,藉草衆雛癡。盜賊防深夜,閭門守昔時。(別轉一意,而緊扣“棄”字。句法可參。)喪家今幾日,相見歎纍纍。(通篇皆是“棄”意。)

桐花

四月山中路,桐花擁絳霄。覆苔如雪落,罥草逐風飄。(兩句均甚用力,讀者當一字不放過。)樹樹飛應盡,堆堆踏欲銷。(“堆”非我所喜,而尙無以易之。少日讀小杜“長安回望繡成堆”句,即不喜其“堆”字。)山根一迴首,依舊出林饒。(反扣一筆。情景如在目前。)

君子峯頭色,煙生暗不開。却無山雨至,只有暮寒來。(流轉如珠走玉盤。)園舉仍乾葉(“園舉”意晦。),堦分乍潤苔。桐花照人眼,天際獨皚皚。

飛電滄波外,頻開夜色迷。江湖侵島嶼,城市雜虹霓。雨徑衝流過,風林亞樹低。雷霆不知警,欲避失東西。

白菌生林下,胡為尙忍飢。嘉蔬採不禁,毒草雜難知。夜雨頻催後,晨光欲摘時。夷齊終餓死,念此有餘悲。

山中雨後

萬樹幽禽亂,千畦野草靑。名何須細辨,聲只要渾聽。雲日猶吞吐,溪烟亦晦冥。(“猶”、“亦”意近,易以意遠者必更佳。)陰晴未定際,尤覺此山靈。(賞心獨具。)

酬詠馨

聞君夢吳越,値我下西山。明月驚初到,靑雲與重攀。菖蒲花採罷,鵯鵊曉催還。未有相逢日,眞隨杖屨閒。

附:

我夢一首寄勝臞  詠馨樓主

我夢度吳越,故人今久違。君從碧山下,袖帶白雲歸。捫紙出新詠,析疑知昔非。悠然暮鐘至,鵯鵊更高飛。

(拙作亦甚蒙前輩稱賞,錄之可見馮李之異同。)

買雨鞋

此鞋何所用,衝雨入山行。獨處常多悶,吾遊不待晴(此句甚趣。有韓起衰得簟“倒身甘寢百疾愈,卻願天日恆炎曦”之意。)。泥塗久相擾,雷電亦時驚。吩咐山妻辦,從今步履輕。

林陰

嶺上層臺迥,躋攀汗濕衣。林陰嫌未密,野日有餘威。閑眺過宵半,徐行步月歸。始知疎翠好,石逕動清暉。(翻前句。豹尾。)

石泉二首

九夏入酷暑,一泓常凛然。色兼靑石净,波共碧苔圓。竹筧雲中落,山瓢樹上懸。許由吾不取,手捧污甘泉。

其二

初結西山屋,烹茶自汲泉。注缾甘不竭,映椀碧相鮮(“相”字好。)。啜罷雖知味,迴擔屢換肩。比年慵懶意,徒望白雲邊。(“邊”字似趁韻。)

附:

勝臞作石泉詩成祕不示人邀余同作  詠馨樓主

誰共濯流光,石邊幽興長。迎風瀉珠玉,涵影侶煙篁。何日身親到,於今夢自凉。炎蒸苦無避,此地詠滄浪。

恕庵得大羅山拄杖戲題

初出羅峯帶翠嵐,從今遊興最清酣。幾時扶過西山路,莫忘來尋松果庵。

山中寄蕭兄

昨日君無事,相期共入山。過門呼我出,阻雨又空還。明月今雖霽,清談想未閒。鳴蛩憐獨夜,一路到林間。(用意甚曲。不做一直筆。句句轉。)

詠馨校《續高僧傳》以弘偃詩見示,此卽唐人所謂“最稱弘偃少”者,有“四絶”之目,詩其一也,口占一絶

人倫憐釋梵,風物愛山林。不是故矯激,為多蕭散心。(前已暢論此詩。我定不用“人倫”字面,至今猶持此説。呵呵。)

图片

梅筱鹿書法作品展序  

  大通先生嘗云:從學於余者,市區不及郊縣,郊縣不及外省來學者。(余意不如改為“從學於者,市區不及郊縣,郊縣不及外省”,前已有“從學於者”,故“來學者”似可省,音節亦響。)夫土人不及移民者,蓋土人有所怙恃,移民多疢疾也。聞者服其名論。然事亦有不可一槪論者。吾友梅筱鹿,永嘉上塘人,此大通先生所謂郊縣者,今觀其書,固非市區儕輩所能及,比之外省作手,亦未遑多讓。此非余之私論,凡知書者無不謂然。一日,余自上塘乘友人車回,(似可改為“余嘗自上塘乘友人車回”,蓋“一日”云云,有小説氣。)云:“若筱鹿之書,得不謂之高手耶?”友人云:“筱鹿固高手也。”

 余又聞大通先生云:“筱鹿有異相。思亦崛奇。”筱鹿初訪余於松果庵,余戲謂曰:“名為筱鹿,而相亦酷肖梅花鹿。”其目睅然,人不敢對視,兩頰戌削,而頷下微有短鬚。貌雖清癯蕭散,而書則豐腴密栗,可謂異矣。

  其書初無師承,自學於網絡,與余學詩略同,然詩以神運,可自學,而書乃形而下者,有技可傳,自學極難,自學書法,皆謂同於自殺,自筱鹿出,此論可破,此又一異也。後入潘公教勤門下,潘公又薦之於大通門下,此後來之事,而書已有可觀矣。大通先生云:“梅筱鹿有兩師,潘教勤爲第一老師,我爲第二老師。”先生又云:“同學中,筱鹿喜林喜中,書亦頗有袁寒雲筆意。”余聞筱鹿曾得喜中一書,寶翫不已,後忽失之。及再索,不可得矣。

余又聞之,筱鹿學書,無論何人授課,皆不耐久坐,常一人吸菸於陽臺之外。(“陽臺之外”之外,是何所在?此“出乎意料之外”句法也,呵呵。)余講詩,筱鹿來聽,皆未及半,而不見其人矣。後筱鹿見余,曰:“吾非撬汝課(時下流行語,不必入文。),實不耐久坐耳。” 學書須“坐功”,而筱鹿以“橄欖臀”取之,又何易也!噫,異哉筱鹿!後又曰:“若大通師、達老,須數數從遊,漸摩濡染,固不在一技一藝也。”此實有自解之意。此言施於大通師則可,余則不可,然筱鹿之言如此,非予杜撰以自炫也。

  今年立夏後四日,筱鹿偕近白過余,近白作畫二幀見贈,其一寫前一日同遊永嘉龍井,三人圍坐清談於溪石之上,近白囑余賦詩,倩筱鹿書之,筱鹿先於別紙漫書一過,然終不肯迻錄於畫中。近白又説畫可攜歸再題,筱鹿云:“歸亦不題。”後近白茫然謂余曰: “余其開罪於渠耶?”大通先生聞此事,云:“筱鹿確有怪處。三人同遊,一人畫,一人詩,一人書,何必拂人之意。然為藝者不怪又烏乎可?”其恠大率類此。

   筱鹿好讀書,然不事藏弆,自云所購書稍不合意,略一翻檢即送人,即合意者,讀後亦不久畱,故插架不多。余讀書,皆帶護面封,而筱鹿與余異,取其自便,皆剝而棄之。好禪宗語錄,口誦手鈔,狼籍滿屋。又好作古詩文,曰:“人皆以讀博為進身之階,余獨異於是,以學養為先。”余曰:“此路之難,尤甚於讀博。子何捨易而取難耶?”故有人啖以重利,牢籠門下,而筱鹿夷然不屑也。

  今筱鹿彙其近作,於南塘展出,索序於予,予不知書,且身輕言微,何以序筱鹿之書,今將見聞於師友者拉雜書之(不若改為“今但書見聞於師友者”,蓋原“將見聞書之”句式弱),以畀筱鹿,不知如何(“不知以為如何”,似不可省。)? 辛丑夏五果庵李兼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