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山

 济宁文学 2021-09-28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尼  山

作者:梁 子


尼山位于曲阜城东南,本名尼丘山。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讳称为尼山。因那里是孔子的出生地,且环境幽美,被称为尼山圣境。

从曲阜到尼山有三十公里,开车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

到了尼山,看到绿树成荫,红垣环绕,苍松翠柏,漫山遍野。古建筑群,依山傍水,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而游人却又很稀少,顿时让人心旷神怡。

尼山最著名的三大景点是尼山孔庙、尼山书院和夫子洞。尼山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尼山书院也是遗留下来的中国最著名的书院了,夫子洞则是孔子诞生的地方。我决定先去看夫子洞。


其实,夫子洞就是一个普通的天然形成的山洞,面积并不大,里面有一天然石床,传说孔子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关于孔子的诞生有几个版本,最权威的说法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当时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已经六七十岁了,而孔子的母亲颜徵在只有十六七岁,当时颜徵在就是在这个山洞里生下了孔子。因孔子出生时奇丑无比,他的父母又是不合礼制的苟合,就把他抛弃在山洞里,后来良心发现又去山洞寻找时,发现孔子正躺在石床上,身旁卧着一只老虎正用乳汁喂养他,一只老鹰正扇动翅膀给他驱赶蚊虫,遂有孔子是“龙生虎养鹰打扇”之说。

这么说,孔子是个私生子。耶稣也是私生子。圣人大概都有共同之处。这么说,孔子本身就是不合礼之物。孔子父母的野合,看起来是不合礼之举,而实际上又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千百年来,人们已经宽恕了孔子父母的不合礼之举。男女年龄差距越大,生出的孩子越聪明。似乎也有一定道理。

尼山的孔庙虽然规模小一些,但是在设计布局上与曲阜的孔庙几乎如出一辙。与北京的孔庙、南京的孔庙和全国许多地方的孔庙比起来,曲阜的孔庙更具人性化。其他地方的孔庙许多是进门就只有一个大殿,周围也光秃秃的。而曲阜的孔庙都是要先经过一个长长的神道,神道两侧遍植历朝历代的松柏,靠近山门时要先跨过一条河,河上有拱桥,桥后是一石牌坊,上书“棂星门”,穿过牌坊才是山门。尼山孔庙的建筑普遍不高,两边还带有侧院,给人更多生活化的气息。

一进孔庙,我的神情便严肃起来。走到大成殿门口,看到一位中年岁数的游客正跪在孔子像前叩拜。每磕下一个头都要把头抵在地上停止若干时间,然后缓缓抬起,又停止一会,然后再慢慢磕下去,又停止若干时间,再缓缓抬起,样子极其虔诚。俨然是五体投地。

站在旁边静静地看了一会,然后悄悄地走出大殿。从大成殿出来,没有说话。围着孔庙转了一圈,走了好长时间,还是没有说一句话。还想着刚才看到的那一个画面。


的确,有许多家里有高考或升学的考生家长,专门领着孩子到尼山来拜孔子许愿,以祈求金榜题名考个好成绩。

中国人大多没有信仰,却迷信成风。这是一个西方人的观点。刚才那个人有点迷信了。我们应该有信仰,而不是迷信。信仰注重精神和心理,而迷信则更注重形式。我看中国人大部分是假信仰,他不是真的信什么,而是什么能升官他就信什么,什么能发财他就信什么。而迷信呢,有时还是真的迷信。比方说,过去的人信神信鬼,他还是真信。而现在的人是什么都不信。其实信仰与迷信本来就不能完全分开,但,他们却有本质的区别。

迷信也有一定的作用。比方说,一个人要出远门,临行前到菩萨那里拜一拜,祈求菩萨保佑,一路平安。求完了,他便心安理得,身心放松,无论开车还是坐车都能够集中精力不开小差,做事也能仔细认真不出错误。于是,他认为是菩萨保佑了他,他的求拜起了作用。如果他不到菩萨那里拜一拜,便会身心紧张,精力分散,无论开车还是做事都会容易出乱子。于是,认为没有去求菩萨保佑,结果出门遇到了车祸。

尼山书院规模不大,建筑也不宏伟,内外整洁,方正有序,给人以智慧、清明、温暖、轻松、快乐之感。想想当年孔子曾经领着弟子们在此读书游玩,犹如今日大学里学子们聚在操场上向高空抛举学士帽以庆祝毕业的快乐画面。

书院有许多类似小教室的房间,里面布置了仿古的课桌凳子。桌凳都是原木色的,露着木纹与疤节,显得古朴厚重。抚摸着桌凳,流连忘返。激动兴奋,轻松愉悦,快乐之情,溢于言表。这是读书人的向往之地了!要顶礼膜拜才行。

教室四周的墙壁上挂着许多图片,都是介绍在这里举行的活动。有国学培训班,有尼山论坛,还有外国一些学术团体到这里来修学,有韩国的,日本的,马来西亚的,泰国的,等等。

我把几张桌凳推开,腾出一片空地来。然后,盘腿扶膝,席地而坐。我告诉管理员:孔子时代都是席地而坐,不应该弄这些桌椅。当年孔子见老子,都是坐在地上行礼。曲阜周围多处出土的汉画像石都形象地记载了这件事。


我站起来,抬头挺胸,倒背双手,踱着步子来回走了几趟,摆出一副好为人师的样子,做出一副严谨先生的姿态。

作为读书人也好,知识分子也好,孔子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有多高?那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孔子之前既无孔子,孔子之后更无孔子。”有人说,五百年才能出一个伟人。我说,五千年才能出一个孔子。至于为什么会批孔呢?这个还真不知道。教授有时候是叫兽,是嗷嗷嚎叫的困兽。

作为一个老师,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是所有老师的老师。他的有关教育、学习、修心养性的思想,全面指导着我个人的生活。

孔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他主张有教无类,这也是孔子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他是最早招收私人学生的老师,只要交学费,谁都教。类似于我们今天这些音乐老师招收个人学生。

曾经有个管我们的教育局长,贪污了几千万,被抓起来的前一天,还意气风发,气宇轩昂地给我们做师德报告呢,也没看出来他感到羞耻!孔子的诚实是否应该让今天的许多官员感到汗颜?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老师也是人,也想过上好的生活,也想有尊严。靠自己的劳动赚一点小钱,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有何不可?如果老师连自己的命运都改变不了,还给学生讲什么知识改变命运!难道只有坑蒙拐骗升官发财才能过上好日子?一定意义上讲,让我们这些有知识又不做坏事的人过上好的生活对社会是一个正能量。

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我认为是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以符合社会规范。然后做到慎独。就是自己独处的时候,没人监督的时候,也能谨慎自律,不做坏事。如果再多一些人能够做到这两条,我想可以省下许多安装防盗门防盗窗以及监控器的钱,并且大量的警察和法官会失业。

书院外面有一个稍高的小山岗,山岗上有一个亭子,上书“四望亭”。走上四望亭,极目四望。近处是红墙绿树,黄瓦成片,飞檐斗拱,钩心斗角。远处是群山连绵,苍茫迷蒙。

时值春天,山下是一片桃林,争奇斗艳。虽然桃花一时绚丽,光彩灿烂,但很快就会落英缤纷,付水东流。而这满山的松柏呢?虽然并不艳丽,却常青不老。究竟是要辉煌灿烂的一时,还是要这不温不火的常青不老?这或许是人生的一个难题,真的无法抉择。

作者简介:

梁子,原名梁景涛,山东微山人。作家,音乐人,高校教师。经历颇丰,从事过多种职业。十八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在文学、音乐、教育等领域沉浸多年。发表出版作品四十余万字,出版著作二部。第一部长篇小说《每一场爱情都是初恋》(北岳文艺出版社)。现为天下书盟小说网签约作家,作品被天下书盟小说网、古槐中文网、喜马拉雅、懒人听书、今日头条等十余家网站制作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