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话大学生:为什么我们总有那么多烦恼?

 景夜思 2021-09-28



01

近日,多名大学生和我在微信交流,我倾听了他们不同类型的问题,有因为专业学习的烦恼,有因为评奖评优的愤懑,有因为和父母关系的难题,也有因为毕业后工作的困扰。

总的来说,每个人都会经历类似的阶段,但总有些人能够迅速站在更高的视角,轻松解决或者绕过这些问题,不自怨自艾,不停止不前,不过于依赖父母,不过于愤世嫉俗。

如何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简单来说,就是建立自己的问题处理原则:大事不含糊,小事不纠结。


02

小问题没什么好纠结的,自己的舌头和牙齿还常常打架呢,何况身边的亲友同学?

遇到室友不靠谱,就少在宿舍待着;遇到父母不理解,那就尽可能说服而不是吵架,要么就是用行动证明自己,当你能独立养活自己,不依赖他们的时候,你就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否则你花着父母的钱,他们自然想去干涉你。

遇到工作中的问题更是常态,特别是经过舒舒服服的大学生活之后,突然进入工作岗位,仿佛进入了“人间炼狱”,路上拥堵迟到、加班忙到没时间吃饭、租房价格贵、工作方案被打回、被客户投诉、被领导批评等等,都是正常现象。

多读书,培养自己的职商和情商,努力适应,做出成绩,不要太玻璃心。

读的书多了,经历的事情多了,心胸与格局自然会被撑大些。很多现在让你纠结的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看,就显得特别可笑了。

03

你之所以感觉不适应,只不过是以前你的日子过得太顺利,太舒服了而已。

工作后的你需要背负生存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各种压力。

以前上学时,父母给钱,不要担心生活压力;老师也不敢打你、批评你,连你不交作业,都不会催你,甚至还给你个60分,毕业万岁;同学处不好,你可以发脾气,可以老死不相来往;在学生组织中不顺心,你可以说这里太黑暗;在比赛中失利,你可以瞧不起获奖选手,可以尽情骂评委不公正……

但工作以后,那些帮你屏蔽压力的人不在了,包容你的老师和同学不在了,剩下来的都是“凶巴巴”的领导、“催命鬼”似的客户和无穷无尽的工作任务。

要知道,工作和生活的常态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_^

既然是常态,又何必慌张?

做选择的时候,不要想着两边的好处都占,坏处都不要。

做选择的本质就是牺牲,要么牺牲A换取B,要么牺牲B换取A。至于A和B谁更重要,谁更适合你,没有人知道,只有自己去尝试了,才会在几年后见证当初的选择有没有问题。

选错了也没关系,这会帮助你积累经验。选对了也不要骄傲,那不一定是你的本事,可能只是运气好而已,继续修炼。


04

我处理烦恼的办法是把它写下来。

如果是情绪问题,写下即放下,哪怕在你的笔记里骂骂人都没问题,写完了,这个情绪就流动走了,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

如果是工作问题,写下即方案,能立刻处理的,抓紧处理;能交给别人处理的,就交代给别人;自己处理不了的,就寻求上级或者智囊的帮助;现在不能解决的,放在“待办”文件夹里。

我们每个人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要把时间、精力都放在培养自己的优势,积累自己的势能上。吃一堑长一智,多思考多总结,当你写下100条个人反思经历的时候,你就能感受到通过写作释放情绪和解决问题的魅力。

学会看见你的烦恼,记录你的烦恼,释放你的烦恼。

愿你日有所为,夜有所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