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LT连续失控,原因竟然是。。。

 医家小二 2021-09-28

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苏镜 谢希璐


全自动急诊生化仪:

是根据光电比色原理来检测体液中某种特定化学成分的仪器。由于其测量速度快、准确性高、消耗实际量小,现在已得到各级医院的广泛使用,配合使用可大大提高常规生化检验的效率。但是仪器失控问题也是不可小觑的。


实验室质量控制:

是指分析测试结果的误差控制在允许限度内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它包括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两部分内容。因为取样、加试剂、混匀、恒温反应、比色测定、数据处理以及清洗加样针、比色杯等步骤全部是自动化仪器进行操作。所以需要实验室分析人员对测试全过程进行自我控制。


实验室失控:

是指当质控品的测定值超过质控规则所规定的质控限时,这判读该质控值违背此规则,视为失控。控制限一般为X±3D,即是质控测定值超过X±3D时,则视为失控。失控未处理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要随时监控仪器的工作状态,使仪器始终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这样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才能真正的服务于临床。


案例分析:

科室的全自动生化仪平时用于急诊生化检验。但是在8月20日-27日这一段时间里,AST、ALT的质控出现了失控,并且是连续失控。质控图如下: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ALT水平3在20日失控两次,但通过重新校准后,该项目又在控了。

但是21日又失控了,由于交接班关系,21日的失控就交给夜班同事处理,同样是通过重新校准后质控在控。

22日、23日质控在控,24日、25日再次失控,但是通过采取重做质控品、新质控品重做、项目校准、更换试剂方法后还是失控,最后在晚上11点半时进行W2清洗和光电校准后,再做质控品在控了(时间超过凌晨12点,质控结果传输在26日)。

悲剧出现了,27日经过一系列处理后,质控还是继续失控。这件事情汇报生化技术组长,发现AST、DB等项目质控也是同步出现该问题。

经过查找原因,灯泡已经使用3000多小时,25日340nm波长的杯空白OD值为1.3743,高度怀疑是灯泡老化引起的。于是更换新灯泡后做W2清洗和光电校准,质控在控。

由于ALT、AST项目的检测方法是速率法,所以灯泡的老化对该类检验项目的结果影响比较大。通过下图可以发现,20-25日这几天的340nm波长的杯空白OD值明显偏高,在27日更换灯泡以后340nm波长的杯空白OD值由1.3743降至1.1627,后几次的杯空白OD值变化趋势如图:


案例总结:

此次仪器失控原因终于找到了,原来是生化仪灯泡老化引起的,由于灯泡经久未换,钨丝老化,效能下降所导致。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灯泡老化的现象是灯泡使用后期的一种正常情况。在发现灯泡老化问题以后,应该早发现,早更换。避免仪器失控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生化仪失控处理方法:

仪器失控问题不容小觑,那么面对仪器失控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逐步找出失控原因。

(1)重新测定同一质控品,能查出人为误差和偶然误差。如果检测结果在控,说明为这一类误差。

(2)新开一瓶质控品重测失控项目,如果检测结果在控,说明原来那瓶可能过期、或保存不当变质或被污染。

(3)更换试剂,重测失控项目,如果检测结果在控,说明是试剂质量问题,要注意有时候仅仅是试剂位置放错。

(4)用新的校准品重新校准分析仪,再测失控项目,以排除校准品的原因。

(5)可检查仪器光路系统,看看是否为灯泡老化等问题。

(6)若所有的工作都做了,仍然失控,可能是更复杂的原因,只能联系仪器厂家提供技术支援。

生化仪维护保养:

①每日维护:每天开机前,检查电源是否连接完好,稳压器是否正常,仪器冰箱是否工作,去离子水机是否正常,样品针B洗液是否注满,分配器及洗液蠕动泵是否漏液。检查样品针、试剂针和搅拌棒是否堵塞。

②每周维护:清洗样品针,试剂针;清洗搅拌棒;进行W1、W2清洗;进行光电校正。

③每月维护:清洗样品针,试剂针,搅拌棒,搅拌棒冲洗池;清洗去离子水滤片。

④每三月维护:清洗空气滤片;清洗比色杯水轮盘。

本文为原创文章,属医家小二首发,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苏镜 谢希璐,感谢作者来稿!为尊重作者版权,未经授权请勿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