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烟写作漫谈之游记篇|游记,升华我们的每一次旅行

 茧庐的老烟 2021-09-28

游记,升华我们的每一次旅行

——老烟写作漫谈之游记篇

旅游的目的是什么?长见识,丰富内心世界,发现美……都是答案。但现实中,经历一次旅游后,大多人收获的只有疲惫困倦。即使是那些旅游发现中产生过的震撼,到头也缘于疲惫和后来时间的冲刷而模糊了,这实在是遗憾的很。

那么,怎样才能留住一次有意义的旅行,让它带给我们的震撼影响到我们的后来生活?答案是,记录!用笔将我们旅行过程中的发现与感悟记录下来,这种记录,就是我们说的游记。它不但可以记录下我们的当时所见所想,而且,如果你记录水平好的话,这篇游记还可能广为传播,创造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价值。

今天,老烟就跟大伙谈谈游记该怎样写。声明啊,不是教你怎么写,我不敢承担误人子弟被人打死的风险,只是拿我的感受与朋友们交流。

首先,从哪开始写?寻常的,四大要素,旅游时间,景点介绍,导游词引用,作者感受。很套路模板化。如果这样,那我说,这个效果跟没写差别不大。我们要写的,是我们所经之处那些确实曾让我们怦然心动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与我们的人生有关,能为我们带来某种启迪。我相信,你的游记能先把这点找到,就一定有读者。问题是,你旅行中是否有某种寻获的意愿。

比如我曾写过的《龟峰,如此简单》,写这篇游记前,我没去过龟峰,我以为,这趟龟峰行的收获将是我临行前功课的延伸(我有去一新地方之前查阅当地资料的习惯)。然而,去了龟峰之后,那些石峰让我看到了一种美好的家庭氛围,祖辈、父辈、青壮的一代,十分具象地将一户农家的融洽亲爱和亲人间不离不弃场景展现开来。这种场景,是很容易让人突然眼眶湿润的,因为,这个时代,大多数家庭都被金钱名利拉远了距离,家人间的相亲相爱,成了很多现代人的一种奢侈。所以,在这篇龟峰游记中,我把之前的功课尽数丢掉,着重发挥起这个突然感受,将它写成了一个于景寓情的散文——由一群木然的石峰到一户简单朴素但极其温馨亲爱的家庭暖景。结果,效果颇是让我欣喜,在我的公众号推出后,上饶好几个旅游公众号转发,并有杂志原文刊登。

朋友们,这就是我刚才说的点。事实上,这种点每个人都可能踩到过,只是,由于没停下来竟被忽视了。关于这个点还有个比较大的价值——被赋予了情感或其它意义的景物会更生动可亲。这点不需要铺开解释,很简单,景物是固定呆板的,而这固定呆板的景物突然有了语言行为,那还不越发被人喜欢。

怎么去找到这个点?联想,天马行空地遐想!大胆将风马牛扯到一块来,别信那什么“风马牛不相及”的鬼话,宇宙间万物都是有关联的,而且,关联起之后其内涵和外延都很值得咀嚼。这点我可以拿我的名字来承诺——只要你愿意去强拉硬拽,拉着拽着后,你会发现,两种看似完全不相关的东西居然绝对有关系了,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那么曼妙。比如三清山与电脑程序员,鄱阳湖与快递,婺源和华为手机,你去找,一定能找到它们之间融洽之处。这个融洽之处,多半就是我说的这个点。需知,千篇一律的文字没人看,读者想要的是与众不同。而若你能将这些“不相及”巧妙地关联起来,读者自然眼前一亮。

当然,这种拉拽的前提是你应该有一些基础意识的,就是说,之前你曾对此有过灵光一闪。否则,那就是为写而写,失去写游记的意义了。

再来说说游记的语言。

游记的语言应该比其它文体更强调语言的美感,句子,用词,节奏,音甚至音律。是的,音律,平仄分明,读起来能分明感受到一种音乐气息的美。特别是现在有声读物的流行风下,一篇让人听着如沐春风的游记朗诵作品,那该多受人们欢迎。

具体说,我想可以从三方面入手来提升游记的语言美感:一是适当引用古人诗词。感谢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也感谢古代骚客们留下海量的诗词,只要你愿意写,随时可以在网上找到与你旅行地相关的诗词佳句,偶尔用上那么两句,一定会让你的游记像添了滤镜一般瞬间升高逼格;第二,不厌各种其它修辞。就像我们明明有咸菜豆腐乳完全可以吃饱一顿饭,但我们还是想着有点鱼肉,那修辞,就是鱼肉;第三,千万别相信什么朴实就是美,那是大师,是古龙小说里面那些摘叶飞花都可伤人的武林高手,他们的朴实是经过无数次华美之后沉淀下来的。我们不是史铁生沈从文汪曾祺,也不是李寻欢燕南天,我们还是菜鸟,所以,我们要极尽可能地去给我们的文字敷以各种色彩,比如嘻哈幽默,比如凡尔赛……都是颜色。相信我,只要你不把颜色涂成一团糟,就那份绚丽斑斓也起码能让人感觉到几分美,至少远看是,就像彩虹,几条彩色杠杠,谁说不美。

归纳一下,用独特角度去发现景物的与众不同,然后将这个发现与自己突然想到的某种不相干联系起来,引发出更深层的东西,再用有着自己风格的语言将这个思考记录下来。于是,你的一篇游记便诞生了。恭喜,这是一篇很有内涵的游记作品。至于时间地点同行人员,出不出现并不重要。

总之,写游记若单单是平铺直叙记录一次旅行的经过与内容,那不是我们写游记的目的,我们所以要记录它,是因为这次旅行曾给过我们眼观与心灵的收获,而且,一段时间之后,我们重新翻开它,读着读着,能又一次享受到那次旅行时的震撼、喜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