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 陈望道(1891.01.18-1977.10.29),男,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原名参一,笔名陈佛突、陈雪帆、南山、张华、一介、焦风、晓风、龙贡公等。浙江省义乌市人,1891年1月18日他出生于农民家庭 ,早年就读于金华中学,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并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 回国后任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大学等高校教授。他翻译了中国第一篇《共产党宣言》,担任过旷世巨著《辞海》总主编,撰写了《漫谈"马氏文通"》和《修辞学发凡》等专著。 目录 小序 fenglong88按: 陈先生的这本《作文法讲义》是较早说明如何写作文的专著。书中使用的一些名称和我们现行的叫法有所不同,但并不妨碍我们得到切实的认识。尤其是先生反对“技术主义”和“情绪主义”的做法,在今天依然很有针对性。至于提及的“诱导文”部分尤其让人警醒!现做部分摘录如下: 诱导文的旨趣 诱导文的旨趣全在: 感化别人的言行 就是诱导别人依了我们的意思去实行。要人依了我们意思去宣行大抵先须传染了真切的情感。因为单被理知开发,无论怎么透澈晓得,必仍在事物的轮廓外彷徨而不能真切体会得事物的核心与生命。如是这样事物的生命决不会在他心中活着,渗透在意识深处,鼓动了实践的决心。所以凡是诱导文十九都是偏向在情感一面,而诱导文的成功与失败也大抵关系着能否感动别人情感的一点。 诱导文的分布 诱导在社会上有或种情热燃着的时候或对于心奥里有或种情热燃着的人们,因为只须略略触动便得奏效,自然可以独立成文。但在平常却须参杂在记载,记叙,论辩等等文章之间,才可以和别人通灵性地呼吸。因为事贫如此,所以现今凡是诱导捐款赈饥的,大抵先记载或记叙了一大篇触目伤心的惨状,凡是劝勉捐躯从戎的,又大抵先论辨了一大篇理直气壮的义理,然后接连了诱导文;而诱导文就常杂列在各种文章中间。当今实际上,除了纯属科学的记载或解释之外,差不多每篇都有或种意义的诱导的分子糅杂在内。顺便举几个例:如新兴的记载像《新村记》之类,便是含有诱导文的记载文;如新兴的记叙像《李成虎小传》之类,也便是含有诱导的记叙文。诱导文在文章种,正如英国国旗在人间世界中,已经散布在文章的全世界了。 诱导文的条件 然而我们做这种文时,却极须注意。切不可听信了迷误的书籍,怀抱了恶劣的心理,利用人类的暗面来作诱人入彀的原动力。因为诱导文纯正的奏效,不在一时,乃在永久,不在浮面,乃在深处,不在局部,乃在普遍。诱导文做好能够备具下列七条件:一、具体——少用抽象的词句。二、从容——说得婉转从容。三、庄重——也不卑鄙,也不轻薄。四、素朴——不用丽词艳句。五、适应——选词造句,恰称读者的程度。六、变化——避去文章的单调和板滞。七、递进——先轻后重,秩序井然。 -------------------------------------- fenglong88评: 翻陈望道先生的《作文法讲义》。在文体一栏,有一种文体赫然在目——“诱导文”。自己也算是科班出身,主修汉语言文学,而这种文体,却从未寓目。把它列一下,改动“底”的用法,在个别字上做了替换,如果有什么不通之处,那大多是我替换造成的。与陈先生无关。不过看这个内容,其实不难想象,为什么陈先生主张的这种文体,在以后的历史中消失了。这种消失其实是否也使人愚昧了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