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高发,中医如何“防、治”慢阻肺?

 我爱你文摘 2021-09-28

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张琼


秋冬季节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您是否存在以下情况,长期吸烟或接触二手烟,工作环境中“烟雾缭绕”,弥漫粉尘,逐年累月,开始出现呼吸费力,胸闷,伴咳嗽咳痰,搬重物困难,爬楼梯或提重物走过街天桥赶不上同龄人的步伐,若存在以上情况,需及时就医,高度警惕慢阻肺的出现。大家可能疑惑,什么是慢阻肺?简而言之,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是一种常见,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其特征在于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通常由长期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引起。最常见的症状有咳、痰、喘,晚期可出现乏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情志抑郁等。那么从中医角度如何认识慢阻肺?

慢阻肺可归属于中医“肺胀”“喘证”“痰饮”等范畴,是由于肺脏感邪,迁延失治,致使肺、脾、肾三脏虚损引起。中医讲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由肺吸入的清气,必须下行至肾,由肾摄纳,从而保证吸气有深度。慢阻肺患者长期接触烟雾粉尘,侵袭肺脏,迁延失治,可导致小气道发生炎症或阻塞,出现气体交换不利,肾不纳气,故患者常出现“气息不到底”“气不够用”。此外,中医常说“脾为生痰之本、肺为贮痰之器”,脾主运化水液,脾气亏虚,水液不运,痰湿内生,积聚于肺,则出现咳嗽,痰多,卫外失司,外邪反复侵袭,诱使咳喘反复发作。

疾病防大于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核心。基于治未病思想,中医可从以下几方面“防、治”慢阻肺。

1.未病先防,预防为主

明确证据表明,长期吸烟或接触二手烟、农村生火做饭接触烟雾、长期职业粉尘接触均是慢阻肺的致病因素,尤其吸烟是慢阻肺的“头号”致病因素。所以为预防慢阻肺的发生,戒烟刻不容缓,同时要禁止室内吸烟,减少二手烟的接触。屡次戒烟失败者可就诊戒烟门诊,寻求专业人员帮助。对于农村使用秸秆、煤炭供暖做饭可改用天然气等清洁燃料。工作环境中有粉尘接触者,要加强职业防护与通风换气,要尽早脱离粉尘环境。此外,慢阻肺发病还与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相关。年老、体弱之人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肺气亏虚,不足以抵抗外邪,导致外感反复发生,最终发展为慢阻肺。此阶段一方面要减少烟雾接触,另一方面要注意养生调摄,顾护正气。

2.已病防变,减缓进展

慢阻肺在医学界有个外号,叫做“沉默的杀手”,起病缓,病程长,早期可以没有自觉症状,最后确诊慢阻肺时,为时已晚,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肺功能已经出现不可逆的损伤。所以对于长期吸烟、有烟雾粉尘接触、长期咳嗽咳痰的患者要及时、定期检查肺功能,在病情未形成不可逆损伤前,积极干预。

对于已确诊慢阻肺的患者,要开展一场“马拉松”式的长期治疗过程,需要多种手段长期、综合治疗,以改善症状,降低急性加重风险,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保护已受损的肺功能为主要治疗目标。中医可通过饮食调护、中医康复锻炼、穴位贴敷、针药配合以治疗慢阻肺。

(1) 中医饮食调护

慢阻肺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咳喘反复发作,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退,应选择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少食多餐,以高蛋白、高热量、低碳水饮食为主。平素饮食易清淡,过咸过甜食物均易生痰,同时摄入充足的水分,以防痰液过于粘稠,不易咯出。若平素咳嗽、痰多白粘,可以选用白萝卜、枇杷果、百合、山药、薏米熬粥清补,以健脾化痰润肺止咳。

(2)中医康复锻炼

慢阻肺患者适度的锻炼可保持体力,提高活动耐力。若处于迁延期,体质虚弱,宜进行缩唇呼吸锻炼,具体操作为:患者取端坐位,闭嘴经鼻孔吸气2-3 秒,吸气后屏气片刻,呼气时缩拢口唇呈吹哨样,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形徐徐将肺内气体轻轻吹出,每次呼气持续4-6秒,呼出气流能使距口唇 15-20厘米处的纸条吹动为止,每次大约5-10分钟,每天1-2次。待一般情况好转,体力恢复,可打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动作导引中配合吐纳呼吸。

(3)冬病夏治三伏贴

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慢阻肺多因正气虚,感受风寒而诱发,且好发于冬季,三伏天为一年中阳气最旺盛时期,腠理疏松、荣卫通达,采用穴位敷贴,可祛除体内伏寒,提高机体免疫力,扶助正气。药物以温阳为主,可选用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研成药粉,用姜汁调成糊状作成药饼,粘度适合,再用胶布固定于穴位上,每伏连续贴3天,1年为1疗程,连续贴敷3年,常选天突、膻中、双肺腧,每次贴敷4-6小时后自行摘除,适用于慢阻肺病情稳定患者,若急性加重或皮肤严重过敏者均为禁忌。

(4)针药结合,辨证施治

中医基于整体观念,通过对慢阻肺患者的整体调理,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慢阻肺的急性加重,对慢阻肺的防治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急性加重期以清热化痰,宣肺平喘为主,针灸可选用合谷、列缺、尺泽,太渊、丰隆等,稳定期以补气活血,健脾益肾为主,针灸可选用足三里、双肺腧、肾腧、气海、关元等。

中医如何养肺?

其一、减少外感。肺为华盖与外界直接相通,肺主一身皮毛,要顺应四时,适时增减衣物。背为阳中之阳,头为诸阳之会,穿衣要顾护前胸后背颈部,外出活动注意戴帽,防止受风,诱发外感。平日勤戴口罩,避免人多的场合,经常开窗通风,可有效预防外感。冬日可以使用艾叶50g煎水泡脚以抵御寒邪,还可根据个人情况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大椎穴。其二、坚持运动。每天坚持30分钟的体育锻炼,比如快慢交替走、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量采取渐进式,运动强度不要过大,以运动后第二天不感到疲劳或疼痛为宜。其三、饮食养肺,肺喜润而恶燥,可将食用梨去核,放入百合5g、麦冬5g、贝母5g蒸后食用,可养阴润肺健脾化痰。其四,调摄精神。中医认为“悲伤肺”,过度的悲哀、消沉,使肺气抑郁,降低机体的免疫力,招致外邪入侵,因此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可以通过大声朗读字报或唱歌,宣发肺气,调节心态。其五,配合呼吸吐纳。采用站立位,双足分开,略宽于肩,吸气时小腹鼓起,呼气时回缩,一呼一吸为1次,连续作3次后休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