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腧穴之十二合穴

 bpmfliu 2021-09-29

五输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其名称之来源,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所谓“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古代医家把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情况比作自然界的水流,说明经气由小到大、由浅入深过程。由于经气在经脉运行过程中所经过部位的深浅不同,大小不同,其作用也就不同。

文章图片1

合穴即是经气盛大并汇入于脏腑之处,沟通了脏腑内外,是经气循环走行的重要节点

十二合穴除了足三里和委中之外,剩下的十个合穴名称中出 现的“泽 ”、“池 ”、“海 ”、“井 ”、“泉 ”、“谷 ”都与水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合穴具有较强的祛瘀通络、行气活血和清热作用。而每一个腧穴之的名称,都有其一定的含义,而不是单纯部位的代号,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曾言:“凡诸孔穴,名不虚设,皆有深意。”了解腧穴名称的含义,不仅有利于对腧穴的记忆,还能加强对其功能特点的进一步理解。

文章图片2

十二合穴的穴名解

合穴都位于骨骼、肌腱之间或边缘的凹陷之中,而这些凹陷处也往往是脉气汇聚之地,二者结合形成了合穴的命名。

1、尺泽

位置: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

文章图片3

“泽 ,从水,水之终也。喻手太阴脉气至此象水之归聚处;又因穴在肘横纹上偏桡动脉处,其去掌后,正得同身之尺,尺脉入泽,如水入大泽,故名尺泽。”

2、曲池

位置: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文章图片4

“手阳明脉流注至此穴时,似水注入池中;又取穴时,屈曲其肘而得,其穴处有凹陷,形似浅池,故名曲池。”

3、少海

位置: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文章图片5

“少海者,水也,在肘内廉节后凹陷处,为手少阴脉气汇聚之处。因喻穴为少阴之海,故名少海。”

4、小海

位置:位于肘后区,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

文章图片6

“小肠与胃相连, 胃为水谷之海,又六经为川,肠胃为海,穴为小肠经脉气汇合之处,喻为小肠经之海,故名小海。”

5、曲泽

位置:位于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文章图片7

“曲泽者,水也。泽,水之钟也。钟 ,有归聚之意。本穴为手心主脉之合穴,系水之归聚。穴在肘内廉下凹陷处,屈肘可得。屈,可作曲解,故名曲泽。”

6、天井

位置: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文章图片8

“三焦者,水道出焉,亦 含 “井 ”义 。穴在肘外大骨之后,两筋间凹陷处,居天位,又应天井星名,故名天井。”

7、足三里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文章图片9

“里,居也。穴为足阳明脉气汇合之处,位在膝下三寸胫骨外侧而居,故名足三里。”

8、阴陵泉

位置: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文章图片10

“泉,水原也。穴属水,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足太阴脉气汇合之处,穴与阳陵泉相对,膝突如陵,陵起于上,泉出于下,穴当其处,故以为名。”

9、委中

位置:膝后区,腘横纹的中点,在腘窝正中。

文章图片11

“穴在胭窝中央,横纹中胭动脉处。正当足膝盖委折之中,委曲而取之,故名委中。’’

10、阴谷

位置:膝后区,腘横纹上,半腱肌肌腱外侧缘。

文章图片12

“穴为肾少阴经之合穴,在膝下胻骨内上髁的后方,大筋之下,小筋之上,两筋间如谷,故名阴谷。”

11、阳陵泉

位置: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文章图片13

“内侧为阴,外侧为阳。穴在膝下一寸,胻外廉凹陷处,因喻穴旁之骨隆起如陵,比作高陵出泉之处,故名阳陵泉。”

12、曲泉

位置:膝内侧部,屈膝内侧横纹端,当股骨内上踝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缘凹陷处。

文章图片14

“穴在膝内辅骨下,大筋上,小筋下凹陷处,即在膝内侧胭窝横纹端,屈曲其膝可得其穴;穴合水,喻水之高而有来源者为泉,故名曲泉。”

合穴集二十七气所入之处(指经络之气。即十二正经之气与十五络脉之气的总称。),又寓标、根之意,而肘膝关节处多为气血可深藏之地,即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对体内脏腑的调节作用 。从合穴的经气流注及所处位置的特点上,都表现了其能对脏腑起到调节作用的特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