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夫余的风俗

 你好扶余1977 2021-09-29

夫余人的性情。《三国志》是这样描述夫余人外型和性情的,“其人粗大疆勇而谨厚,不寇抄”。《三国志》中记又载刘备涿郡涿县(今河弱涿州)人,身长七尺五寸(即今约1.73米);诸葛亮郎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南)人,身长八尺(1.84米)。刘备、诸葛亮并非矮小之人,河北、山东与东北地域相近,夫余人“其人粗大”具体来说就应该是身材粗壮,身高1.7米或1.8米以上,性格刚强勇敢,为人厚道朴实,不抢夺他人财物,这就是《三国志》著者陈寿为我们描述的夫余人的直观形象。夫余人刚强勇敢却不抢夺别人的财物,一方面是夫余人与生俱来的厚道朴实的性情,另一方面也与夫余国与周边各国或族落相比较为富庶有关,他们身材高大而且粗壮,显然多是由于长年劳作奔忙所所锻炼出来的体质。夫余人还喜欢吟唱,哪怕是行走在路上也不分昼夜吟唱之声不绝,长白山音、松江水韵传唱出一代又一代夫余人对现实生活的乐观和积极面对的精神,历经六百年夫余吟唱终成绝响。

夫余人的仪礼。夫余人“会同、拜爵、洗爵、揖让升降,有似中国”。“会同”本是天子召集四方诸侯、各方国首领前来集会,比如周成王时的成周之会,就是召集各路诸侯、东南西北各方国举行的盛会,设坛分层级,由高向低、由内向外分别为天子、重臣、诸侯、方国等按层级分处本方位置,会场坛上设中堂,天子居中,礼官分立;坛下设内外台供诸侯方国使用,坛、台上红帐黑羽相映,各方图腾旌旗张扬,礼器齐备、祭品丰盈。大会上天子与各参会人等互致拱手礼、共同举行祭告天地宗庙、山川河岳、相约盟誓等仪式。而在民间人们互相拱手作揖的礼仪便一直延续了下来。夫余国的会同与中原相似,可以想见,东汉夫余国强盛之际,国王召会诸加高官及周边的挹娄、高句丽等首领前来集会,明确等级藩属关系,收取各方贡献来的财物,借以加强王权统治、威服周边。“会同”用于民间则是主客相邀约而聚会商讨谋事或者饮宴。夫余人在设宴待客上则有如中原的揖让升降、洗爵、拜爵之礼,宴上分定上下尊卑座次,主、宾入席互相拱手谦让,职位低贱的向职位高贵的行“天揖”礼即拱手向上推;职位高贵的向职位低贱的行“土揖”即拱手向下推;职位相若的互施“时揖”即拱手平推;入座后,主人为客人“洗爵”即在给客人斟酒前要用清水把酒器洗一下,而此时客人则行“拜爵”之礼,即离席于西阶上面朝北而拜以谢主人。以理推之,夫余人日常生活中也当有拱手施礼、谦让入座、主次先后分明之礼,更显得夫余人具有纯朴敦厚、性情和善之风。

夫余人的节日。“国中大会,连日饮食歌舞,名曰“迎鼓”,于是时断刑狱、解囚徒。”“迎鼓”是夫余国最大的集会,显然这不同于会同,会同有邀约之意而且是特定的人群,而迎鼓则是夫余国全国人的节日。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奴隶,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举国欢腾,国人们一连数天呼朋引伴,或饮酒、或吃美食、或唱歌、或跳舞,节日的氛围有似于我们今天的春节。这么重大的节日当然礼不可废,揖让、主次、上下、尊卑、拜谢、迎送等礼仪更为节日增添了文明之风。在这连续数日的节日里,除了吃喝玩乐,夫余人在此时还要对狱中服刑的罪犯进行审断,该继续关押的继续关押,该释放的释放,这种做法与中原王朝的大赦天下相似,经过审断,把一些不重要的囚犯释放出来,为统治者赢得名声和拥戴。

夫余国的历法。在历法上,夫余人使用殷历“殷正月祭天”。我国汉朝以前就已经有了六种成文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各历都有各自的初始时间计法并在各自历史时期使用。完备的夏历、殷历、周历三种历法虽然一年都是十二个月,但每年第一个月各自不同,夏历是以寅月(今一月)为正月,作为年初第一个月;殷历是以丑月(今十二月)为正月,作为年初第一个月;周历是以子月(今十一月)为正月,作为年初第一个月。汉承秦制,以亥月(今十月)为正月,所以《左传》说:“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意即天气开始炎热时夏历是三月,商历是四月,周历是五月。夫余国能够采用殷历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受箕子东迁影响,商末周初箕子带领殷商各业遗民迁往辽东,随之向东北地区传播中原历法民俗;二是受燕将秦开开边却胡千里、燕国设立辽东郡的影响,中原边郡历法农俗被夫余国就近引用。《三国志》记载夫余国采用殷历也说明了中原秦汉时期的战乱对夫余国的影响很小,所以夫余国在历法上没有改用秦历。以此历法所用来推断,夫余人在农业上也已经使用二十四节气了。

夫余国的祭俗。在每年的正月(今十二月),夫余国举行祭天活动。夫余国的祭天具体内容尚无可考,依常理而言这种活动一定不是全民参与的性质了,因为它与节日不同,节日要求举国同庆全民参与,而祭天则是统治者的专属活动。古人对天的敬畏有着超乎寻常的执着,天最为尊崇,掌管万事万物,帝王承天之命,是上天的代言人。夫余国的祭天活动同样是为了表达夫余人对上天的感恩,祈求上天护佑。这一活动更反映出夫余王权得到了完全的巩固,因为在初时夫余有“水旱不调、五谷不熟归咎于王,或言当易或言当杀”的风俗,人们朴素地认为发生自然灾害、种植的五谷不能成熟是上天降下的惩罚,是夫余王的错,所以要把王换掉或杀掉以平息天怒,这是夫余人认为是族群得以生存下去的选择,也是夫余国初期部落首领和民众以天怒为由对王权的制约。而在王权强盛时,则同统治阶层以祭天活动来代替以往的换王和杀王的风俗,再有天怒则不是王的错而需要进行大祭。《三国志》中又记“有军事亦祭天,杀牛观蹄以占吉凶,蹄解者为凶,保者为吉”。在有军事行动的时候,夫余王率相应官员举行祭天活动,除了常规的仪式之外还要杀牛来看吉凶。在当时牛是不能随便杀的,因为牛是农耕和车驾的主力,人们认为在祭天时杀牛以示对上天的最大诚意,上天就会给以预示体现在牛蹄上,牛蹄散开着的就是上天告诉夫余这次军事行动凶险不会成功,就有必要取消,如果牛蹄是合着的就是上天告诉夫余这次军事行动大吉,一定能够胜利。每年祭天与军事祭天都说明了一点,祭祀与军事都非常重要,也就是《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中“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继承。

夫余的婚俗。夫余人既有一夫多妻也有一夫一妻,这与富有程度和家庭兄弟多少有关系。家庭富足或地位高的自然是有条件纳娶多妻,而且夫余国还有与匈奴人一样的兄死妻嫂风俗。兄死妻嫂在当时是出于稳定家庭和发展人口的需要,毕竟家庭人口增多族群也就壮大了,人就是生产力,人就是战斗力。夫余国对非婚苟合持零容忍态度,不论男女发生婚外荒淫有伤风化的全部杀掉。已婚的女人如果不能安守妇道而是嫉妒非常,也毫不留情地杀掉。把因为淫妒而被杀掉的女人的尸体放到都城南的山上,曝尸直到腐烂也不许收,如果女人的家里想要收取尸体,就必须就牛或马赎回。在婚姻家庭观念上,夫余国对待女人之严厉更甚于中原。这也表明夫余国王族也接受外部联姻,历史记载:东汉末年,辽东太守公孙度为了拉拢夫余国对抗鲜卑和高句丽,把公孙氏宗族之女许配给夫余王尉仇台为妻;公元346年的慕容鲜卑侵掠夫余国时,燕王慕容皝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夫余王玄为妻。

夫余的葬俗。夫余人的丧葬习俗一般是停丧五个月不入土,停得时间越长越事主家越有脸面,对逝者的祭品中有生的食物也有熟的食物,大抵是谷物及肉类。在停丧期间,事主家要坚持多停些时日,而亲朋故友、远近邻里便强行相劝早日发丧,几番争执之后,事主家才发丧,这样更显事主家有礼有节有情有义。在办理丧事期间,无论男女都穿纯白衣服,女人以布遮面,去掉身上的装饰品,以示庄重。夫余国还有厚葬的习俗(厚葬当然不是指一般的平民和奴隶),有的在夏季居丧期间为了防止尸体腐烂用冰来冷藏尸体(可能当时夫余人有把冬季的冰凿下来放入深洞或深井等处保存起来的习俗和方法);也有的在墓中陪葬死者生前所拥有的财物如玉器、兵器、农具等;还有的杀人徇葬,多时可杀百余人徇。葬礼最高级别的当属汉代夫余王,夫余王死后除了前述的厚葬之外,要用从玄菟郡库中提取出的“玉匣”盛放下葬,此“玉匣”有学者认为是汉代的金缕玉衣。史书上有的记载夫余人死后下葬“有椁无棺”,有的记载“有棺无椁”,其实质是一样的,只有一层葬具盛装死者及陪葬品放入土圹内掩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