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宣成时期15种青花仕女纹类别研究

 闲情偶的 2021-09-29

此文很长!请选择空闲时间阅读或先收藏!

最近也是巧合打算稍微深入研究一下仕女纹的种类,对“仕女、婴戏”画面民间主要是以简单的庭院仕女纹,婴戏纹概括,稍深一些的会介绍上面描绘的主题,但缺少对主题进行分类。其实婴戏仕女这种“人文”纹饰,种类繁多,且寓意深刻。之前看过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对婴戏纹的研究与分类觉得很好《明代宣德——成化时期青花婴戏纹研究》,其包含了对婴戏画面的含义介绍、分类对比,这种归纳增强了大众对陶瓷鉴赏的深度。今天也是以作者个人观点对仕女纹进行一个归类赏析。根据现有资料共找到15种完全不一样的仕女画面:①“秋夕”诗意图;②“海棠”诗意图;③夜漫清游图;④蕉叶题诗图;⑤西王母出游图;⑥麻姑献寿图;⑦琴棋书画图;⑧赏月惜花图;⑨庭院轻舞图;⑩双姝乘凤图;⑪仙女乘鹤图;⑫吹箫引凤图;⑬鸣凤在竹图;⑭仕女婴戏图1;⑮仕女婴戏图2。这15种可以分为:一、典故“大画面”类,二、庭院生活组合类,三、与凤纹搭配类,四、与婴戏搭配类。另外提一句,以上的分类无较高的学术性,只是作者为了方便鉴赏和记忆的一种方式。

一、典故“大画面”类

典籍大画面类主要描绘典故画面,器物全身只描绘一个故事,只有一个主人物,其他均为侍女,再加以风景修饰。

①、“秋夕”诗意图

先来介绍一下秋夕这首诗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本就是唐代诗人杜牧描绘宫女生活的,用在瓷器上描绘仕女再合适不过。该画面一般描绘四个人物,整体描绘三位侍女服侍一位宫女夜赏星辰的场景。该纹饰宣德成化均见。(见下图)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秋夕”诗意图碗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秋夕”诗意图碗

图片

上海博物馆成化“秋夕”诗意图盘


图片

台北故宫成化“秋夕”诗意图盘


图片

图片

大维德基金会成化“秋夕”诗意图盘

从左往右介绍,最左侧为一名侍女,从楼阁中走出,双手捧一包袱。她面向右侧中间的主人物,侧方还有一柄高烛燃烧,与楼阁风屏呼应,对应诗歌中的第一句“银烛秋光冷画屏”,另外会有观点把该小部分单独理解为高烛照红妆,但实际与画面本意有差别,此部分仅仅是描绘了侍女非主人物。(见下图)


图片

图片

台北故宫两只宣德“秋夕”诗意图碗局部(左一侍女)


图片

成化“秋夕”诗意图盘瓷片(左一侍女)

画面左二(见下图左侧人物)为场景主人物,她端坐于凳上,手持小扇轻轻挥舞,根据发饰飘动方向可见面部有风吹来。其侧上方有描绘星辰图案。对应诗歌的“卧看牵女牛郎星”。

图片

台北故宫“秋夕”诗意图碗局部(左侧主人物)

图片

成化“秋夕”诗意图盘瓷片(主人物)

画面右侧同样为两名侍女,靠左一名侍女正在燃香,烟气徐徐升起。靠右侧仕女同样也手持小扇,做扑扇动作,对应诗句中的“轻罗小扇扑流萤”。(见下图)

图片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秋夕”诗意图碗局部(燃香、扑扇)


图片

大维德基金会成化“秋夕”诗意图盘局部(扑扇,这个非常奇葩,仕女画了一个婴戏脑袋)
②、'海棠'诗意图(秉烛夜游)

另一种大画面描绘的是宫女秉烛夜游的场景,因其描绘的场景与苏轼的《海棠》诗意相同,大部分资料会将此类定为“海棠”诗意图,所以笔者在此也将秉烛夜游与海棠诗意视为一种。同样也先介绍一下海棠这首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画面通常描绘的是三位侍女陪同一名宫女深夜秉烛游园的画面。(见下图)


图片

北京故宫宣德“海棠”诗意图盘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海棠”诗意图盘

图片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海棠”诗意图高足杯

图片

嘉德康熙仿宣德“海棠”诗意图碗展开图

从右往左第一名侍女,持一柄燃烧的蜡烛照亮前路,且不忘回首顾盼后方的主人物。(见下图)

图片

北京故宫宣德“海棠”诗意图盘局部(秉烛侍女)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海棠”诗意图盘局部(秉烛侍女)


之后描绘的两名一名为侍女一名为主人物,描绘一装扮雍容的宫女将手搭在侍女肩上,屈步前行,而侍女则曲身回首恭敬服侍。其前方头顶通常绘画月亮图形侧面体现夜晚场景。(见下图)

图片

北京故宫宣德“海棠”诗意图盘局部(主人物)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海棠”诗意图高足局部(主人物)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海棠”诗意图盘局部(主人物)

画面最后侧则描绘一名持扇侍女紧随其后,与“”秋夕”图相同的是仕女都是从庭院楼阁中走出,不同是“秋夕”侍女手捧包袱,而“海棠诗意”图最后一名侍女则持扇前行。(见下图)

图片

北京故宫宣德“海棠”诗意图盘局部(持扇侍女)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海棠”诗意图盘局部(持扇侍女)

③、夜漫清游图
夜漫清游图主要描绘的是宫女夜晚驾车出游的场景,三名侍女及一主人物一共四人。(见下图)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夜漫清游图碗

图片

上博宣德夜漫清游图碗


该图可分为两组画面介绍,左侧两位,即画面前边两位,一名提灯笼照亮前方,一名指引前方。(见下图)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夜漫清游图碗局部(提灯、指路)

图片

上博宣德夜漫清游图碗局部(提灯、指路)

后方跟随的两名一名主人物乘坐鹿车从庭院楼阁中驶出,一名侍女持琴同时回首与主人物攀谈,鹿车绘画及其细腻,车身的纱帐随风往后飘拂。(见下图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夜漫清游图碗局部(持琴交谈,乘车)

图片

上博宣德夜漫清游图碗局部(持琴交谈,乘车)

另有一只仕女驾车出游图碗,根据图片来源标注的是苏博藏品,但资料有限仅此一张图。画面描绘了仕女驾车出游的景象,但布局完全不同于上述宣德时期作品。(见下图)


图片

苏州博物馆成化仕女驾车出游图碗(来源水印)

④、蕉叶题诗

蕉叶题诗也是一种常见的典故画面。有诗“闲拈蕉叶题诗咏,闷取藤枝引酒尝”。蕉叶作为常见的园林植物,寓意丰富,蕉叶题诗则是人物抒发相思、孤独、满怀心事的表现。画面常绘两名侍女一主人物共三人。(见下图)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蕉叶题诗纹碗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蕉叶题诗纹碗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蕉叶题诗纹碗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蕉叶题诗纹盘


最左侧的主人物正持笔题诗与蕉叶之上,其身后的仕女捧砚后侍,最后一名侍女持扇。主人物前方的湖石之上还绘画一只狸猫。(见下图)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蕉叶题诗纹碗(局部)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蕉叶题诗纹碗(局部)

⑤、西王母出游图

其实这个题材是有点争议的,大英博物馆有一只永乐无款仕女图碗,对其的介绍是描绘了西王母出游景象(见下图),在台北故宫也有相同画面的宣德款仕女碗,台北故宫对其的介绍是没有明确指出是西王母出游的画面的,只是介绍为仕女庭院出游图(见下图),确实对整个画面分析没有特别明显的地方指向主人物就是西王母,但是从画面中的一处云外楼顶(下面会详细介绍)可推测画片中主人物可能是天上的人物。


图片

大英博物永乐西王母出游图碗

图片

同样画面台北故宫藏宣德庭院仕女出游图碗

同样也是分两部分介绍,下图左侧即为大英定义的西王母,她头饰及服装均较为华丽,手捻一朵花。面朝其的两位侍女,一位拱手作揖,一位捧着一本书。值得注意点一点是,永乐这只的三位仕女衣服飘带更为飘逸,仿若天宫仙女,这可能也是将其定义为西王母的原因,而对比台北故宫宣德这只服装飘带则较呆板,飘动感弱(见下两图)。


图片

大英永乐西王母出游图碗局部(西王母及侍女)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庭院仕女出游图碗局部

另一边绘画的两名侍女,一名手捧包袱,回首顾盼,另一名手持古琴。可以注意到的是在她们左侧绘画了一个云朵之上的楼阁,对比之前地面上的楼阁不同,此种画法同样出现的还有克利夫兰美术馆和台北故宫的双女乘凤图。可以推测这种云上的楼阁主要还是为了侧面承托这个场景是仙境,样也是定义为西王母出游的一个原因。

图片

大英博物永乐西王母出游图碗(左上角楼阁)

图片

大英博物馆永乐西王母出游图碗局部

图片

克利夫兰宣德双女乘凤局部(云上的楼阁同样承托场景的“仙气”)

⑥、麻姑献寿图

麻姑献寿也是经典传说故事,讲述了麻姑与蟠桃会上献寿西王母的故事,此画面非常丰富,但资料实在很少,仅见台北故宫一只永乐无款麻姑献寿图碗。从图片画面描绘了西王母庆寿时的场景,西王母两侧各一名侍女手持翣。(见下图)

图片

图片

台北故宫永乐无款麻姑献寿图碗

另一侧的麻姑身后跟随一名侍女,手捧寿礼朝西王母走去,麻姑身着华服十分飘逸。(见下图)

图片

台北故宫永乐无款麻姑献寿图碗(局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画面为了突出麻姑献寿的主题,描绘了众多寓意长寿美好的事物,例如西王母头顶的桃树,还有其身旁的灵鹿和仙鹤,以及麻姑身后跟随的凤凰。(见下图)

图片

台北故宫永乐无款麻姑献寿图碗(局部)


二、庭院生活组合类

庭院生活类,主要描述仕女日常的庭院生活,通常互相搭配,两组四组,一般有多个主人物,加以庭院风景修饰。

①、琴棋书画

琴棋书画四艺是古代常见生活活动,用于表达仕女生活丰富,文化涵养高。也同样作为纹饰出现于瓷器之上,见有三组或四组出现。

北京故宫一只比较特殊的宣德高足共九人三组,描绘了仕女抚琴,下棋,赏画三景,但不见写字一景,猜测是受器物尺寸限制,下面一一介绍。画面一侧绘三人,一仕女抚琴奏曲前方另一人与其呼应,呈听闻状。抚琴仕女身后一持扇侍女。(见下图)

图片

故宫博物院宣德琴棋书画图高足碗(抚琴)

另一侧绘两仕女坐于屏前,持棋对弈,画面生动。(见下图)


图片

故宫博物院宣德琴棋书画图高足碗(弈棋)


还一侧绘侍女悬画,其对向主人物端坐赏画,另一边一仕女持扇而坐,身后跟随一侍女。(见下图)

图片

故宫博物院宣德琴棋书画图高足碗(赏画)


由于资料有限,写字画面未能找到照片,仅有一成化捧盒绘仕女写字,身旁侍女服侍,根据其开窗设计及尺寸大小估计,其他三个开窗应当绘画同上类似的对弈,赏画,抚琴画面。(见下图)

图片

成化仕女琴棋书画图捧盒瓷片(写字)

②、赏月惜花(瑶台赏月)

画面共四组人物,两两成为一组,均为一主人物与一侍女搭配。两组人物赏月,一组人物浇水, 一组人物赏花。分别对应四句:“掬水月在手”,“爱月夜眠迟”,“弄花香满衣”,“惜花春起早”下面一一介绍。(见下图)


图片

北京故宫宣德瑶台赏月图高足碗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瑶台赏月图碗

图片

湖北省博物馆永乐瑶台赏月图高足碗

“掬水月在手”,描绘一侍女端盆,主人物用双手捧起清水,在手中得到一轮明月的倒影,趣意盎然。(见下图)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瑶台赏月图碗局部(赏月)

“爱月夜眠迟”,描绘一名仕女坐看明月,一侍女持扇后立。(见下图)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瑶台赏月图碗局部(赏月)

“弄花香满意衣”,描绘一仕女摘花闻香,另一侍女捧花瓶后侍。(见下图)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瑶台赏月图碗局部(闻香)
“惜花春起早”,描绘一侍女弯身浇花,另一仕女比手呼应。(见下图)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瑶台赏月图碗局部(浇花)

③、庭院轻舞
另有一种绘五名人物的画面,两两一组再加一侍女。其实称这个为庭院轻舞吧,完全是本人给起的名字哈哈,因为这个画面内没有任何明确特点能指向某个典故,只有其中一仕女手舞足蹈的姿态,而博物馆给出的名称也仅仅为庭院仕女。描绘了两主人物于庭院内漫步轻舞的景象。(见下图)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庭院漫步图碗


图片

弗利尔美术馆宣德庭院轻舞图碗

其中一组主人物手舞足蹈,旁边一侍女持扇,比手做呼应状。(见下图)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庭院轻舞图碗局部(轻舞)


另一组主人物拱手垂于胸前,身旁一侍女比手回头。(见下图)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庭院轻舞图碗局部(拱手)


另一侧绘画一侍女手捧包袱拾阶而下,与“秋夕”中不同的是这位是面朝左侧主人物(见下图)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庭院轻舞图碗局部(捧包袱)



三、与凤纹搭配类

凤纹作为传统装饰纹饰,常出现于明清陶瓷上,寓意着吉祥美好的同时代表着女性的至高地位,凤作为女性的化身与仕女搭配也是极为契合。
①、双姝乘凤
此类共两名人物,绘画两仙女驾凤遨游于云间仙境,前后互相搭配,并配以仙境楼阁之景。值得注意的是,楼阁绘画于云之上,也是同上文所述,强调场景位于仙境之上。(见下图)

图片

克利夫兰宣德双姝乘凤碗


图片

克利夫兰宣德双姝乘凤碗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双姝乘凤碗


一仙女乘凤拱手垂于胸前,飘带随风飞舞,回首顾盼后方仙女。另一仙女乘凤,面部向前与前方仙女呼应。其中有个亮点是两名仙女所乘的凤尾一是羽翼式五尾,另一是卷草式凤尾。这种双尾不同的情况常见于单独绘画凤纹的器物,而此画面连仕女乘的凤都做了区别,可见设计巧妙。(见下图)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双姝乘凤碗局部


图片

克利夫兰宣德双姝乘凤碗局部

④、乘鹤仙女

另有一种描绘仙女乘鹤的场景,在此同样归类于与“凤”搭配的类型方便记忆,与之前的双女乘凤不同的是,该场景只有一名人物。有趣的是此画面有两个版本,一个月夜一个白昼。(见下图)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仙女乘鹤图碗(月夜)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仙女乘鹤图碗(白昼)

图片

大维德宣德仙女乘鹤图碗(月夜)

两种版本均绘画仙女乘鹤遨游于云间仙境,并配以楼阁之景,此楼阁同样绘画于云台上,月夜版本的仙女身后绘一轮明月高挂,而白昼版本的则不见明月。另外两个版本的树石楼阁之景也有细微区别。(见下图)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仙女乘鹤图碗局部(月夜)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仙女乘鹤图碗局部(白昼)

图片

宣德仙女乘鹤图碗瓷片

③、吹箫引凤 

吹箫引凤也是传统故事之一,讲述弄玉吹箫,箫声似凤凰鸣叫引来凤凰,寓意美好。画面共绘两名人物,并配以楼阁仙境之景。(见下图)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吹箫引凤图碗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吹箫引凤图碗


图片

首博盛世气象展宣德吹箫引凤图碗

画面一侧绘仕女端坐于云间楼阁之中,手持长箫作吹箫动作。(见下图)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吹箫引凤图碗局部(吹箫)
另一侧绘仙女乘凤随箫声飞来,人物头饰及服装华丽,姿态飘逸潇洒。(见下图)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吹箫引凤图碗局部(乘凤)

④、鸣凤在竹(水榭纳凉)

同样也是有绘有凤纹的一种画面,该画面极其丰富,也有称之为水榭纳凉图。一共五人,两两一组加一名童子,配以庭院景致,怪石丛竹、流水小溪。庭榭外一只凤凰正栖于竹上鸣叫,水池内一鲤鱼吐水。(见下图)

图片

北京故宫宣德鸣凤在竹图碗

图片

北京故宫宣德鸣凤在竹图碗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鸣凤在竹图碗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鸣凤在竹图碟

画面一侧绘两仕女,一倚靠,一持扇,对坐交谈,台阶上一小童子端物服侍。一凤凰正栖于庭榭外竹上鸣叫。(见下图)

图片

北京故宫宣德鸣凤在竹图碗局部(对坐漫谈,鸣凤在竹)

另一面绘两仕女在凉亭边散步。仕女均发髻高挽,长裙拖地,裙带随风飘动(这名仕女的飘带应当是所有画面中最夸张飘逸的,仙气十足)。(见下图)

图片

北京故宫宣德鸣凤在竹图碗局部(庭院散步)



四、与婴戏纹搭配类

此类为仕女与婴戏搭配的场景,通常绘画了仕女、婴孩于庭院生活的和谐场景。

①、一仕女与两婴戏

此画面宣德成化均有,主体描绘一名仕女坐于庭院楼阁之中,另一侧绘两名婴戏嬉于庭院中。(见下图)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仕女婴戏碗

图片

日本出光美术馆宣德仕女婴戏高足

图片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成化仕女婴戏碗

图片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成化仕女婴戏碗

此画面的特点就是对比上面所有楼阁中的仕女,只有这个画面的仕女是手持小扇端坐于楼阁之中,面朝右侧婴孩。(见下图)

图片

台北故宫宣德仕女婴戏碗局部(仕女持扇端坐)

图片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成化仕女婴戏碗局部(仕女持扇端坐)
②、一仕女一侍女一婴戏
另见一例比较特殊的仕女与婴戏搭配的画面。对比上面一种,仕女非坐于楼阁中,而是直接坐在庭院内,且身后多绘画了一名侍女扑扇蝴蝶,另外婴孩也少一名。(见下图)

图片

北京故宫成化青花仕女婴戏图盘

图片

北京故宫成化青花仕女婴戏图盘

最后唠叨几句,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一个是为了自己学习记录,另一方面就是为了给更多爱瓷之人介绍分享。人物纹饰在众多纹饰中有着不可比拟的地位,其中宣德仕女纹饰的青花在台北故宫就有近一百件。这些画面寓意丰富,或来自于日常生活,或来自于传说典故,或来自于前朝画样,都是古人美好生活的一种缩影,有很高的人文价值。不希望这些各具含义的画面还被笼统定义为“庭院仕女图”、“美女图”。

写作不易,点击下方关注
聃与瓷
聃与瓷
吉光片羽,漫享瓷趣。
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