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五个维度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旷达致远 2021-09-30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基层干部处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第一线,直接与群众接触,直接决定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不走样地在基层贯彻执行,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干部的社会治理能力,需要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引导广大基层干部从强化制度意识、增强制度自信、抓好制度落实,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社会治理的根本价值取向,以共享发展作为社会治理的工作目标,以自治共治作为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设计社会治理制度、制定社会治理规划、实施社会治理政策时将人民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协同性。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要增强协同思维,善用协同方式推进工作。在协同思维方面,要克服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思维定势,注重分工基础上的合作,本着共赢的目的、怀着真心合作的态度通过共同参与、协商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通过互相配合、相互协调、共同进步发挥协同治理的优势。在协同方式方面,要善于综合施策,将经济、政治、法律、行政、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结合起来,多管齐下、多措并举,通过加强教育、宣传、引导等方式促进协同,综合运用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凝聚社会合力。

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公共性。公共性是提升社会自我协调能力的基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公共性培育的过程。基层干部要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善于引导群众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展开讨论、付诸行动,在对公共生活的关注中涵育公共精神。在参与公共活动、维护公共利益、坚守共同价值过程中,提高参与公共事务能力,提升自我协调和管理能力,克服工具主义和利己主义对社会团结机制的消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重塑以公共性为基础的社会共识。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预见性。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要增强风险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随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创新治理模式,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着眼于未来开展预见性治理,推动构建有预见性的体制机制。加强源头治理,坚持以防范化解风险为着力点,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对本地区居民需求进行调查,对本部门的工作情况作前瞻性预测,对潜在的问题进行迅速反应,以长远的眼光、最优的办法解决。善于顺应社会治理环境复杂化的趋势,应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的预见性。

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性。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要求按规律办事,充分利用调查研究、会议决策、专家咨询、征求意见、政策试点等方法,促进共识形成和政策创新,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不断提高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思维、专业方法、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在内的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熟练运用预测预警、风险防控、事件应急、教育感化、心理疏导、矛盾调处、利益协调、政策引导、规范执法、责任追究等工作方法,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社会治理目标。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