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说新语之心惊胆战:经常焦虑?中医两个方法帮你调养心胆

 九五至尊z9aaod 2021-09-30

“世”说新语 当成语遇上中医药

古风盛行,国潮迭起。当成语遇上中医药,又将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为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胡博士说中医系列特推出“世”说新语栏目,从中医理论角度出发,重新挖掘成语的中医价值与内涵,分享成语背后的故事与养生方法,让读者感受不一样的中医药文化。

我们常用心惊胆战,提心吊胆来形容十分害怕的情绪,那么心胆是否对我们的情志有主导作用呢?如何养护心胆才能做到神志清明呢?

心惊胆战

【释义】出自元·无名氏《萨真人夜断碧桃花》:“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01

为什么心和胆相互作用?

从经络上看,足少阳胆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中重要的一支,胆经是从头部绕往身体侧面,并达到脚尖的一支非常长的经脉。它与手厥阴心包经在脉络、经别、经筋在行走通路上的许多部位都有交互贯通,这使胆与心有了扯不断的密切关系,这也是心和胆相互作用的关键。

《医学入门·脏腑》云:“心与胆相通”。《灵枢·经脉》云:“足少阳之脉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胆气通于心”,故胆与心通过经络系统相互联系。心胆以经络相通,心之气血可输送到胆,滋养胆气,胆气亦可循行上贯于心。

心胆以经络联系相通,心胆相合,精神振奋,则思维清晰,反应敏捷。心神依赖精血濡养,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生血,肝胆协调合作,胆汁疏泄分泌至肠道,帮助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则气血生化有源,神得血养。

02

为什么焦虑与心胆失司有关?

心惊胆战的焦虑,则与心胆失司有关。心胆失司者,胆失决断,心失所主,因此神明不安。

《内经》认为人的精神情志由五脏所主宰,其中心胆起主导作用。《灵枢·本神》言“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指心能够接受客观事物,形成意识情志活动。“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神明,神明主导精神思维活动,主宰人体生命活动。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对于胆之决断功能的发挥起着主宰作用,心为君、胆为臣,心属火、胆属木,木火相生,心要发挥其统帅全身脏腑的功能,亦需要借助胆的决断。

在《剂生方·惊悸》提到,“夫惊悸者,心虚胆怯所致也”。《金匮玉函经》也有相似的观点,“烦惊虽系乎心,未有不因于胆,何者?胆为将军之官,失荣则多畏也”。

人只有决断功能正常,心主才能裁决有方,发号施令;若决断功能失常,心主就不明指向无从定夺。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气叙论》明确提出“惊伤胆”的观点,肯定了惊损害胆的决断功能,具有使心无所倚的作用。也更进一步证明了惊能够直接引发心神无所主、不知所从的混沌状态。而这种状态下,心神自然不可能产生情志。

心与胆相互为用,气化相通。如《重订严氏济生方》中云:“心气安逸,胆气不怯,决断思虑,得其所也”此外,人之神,以气为疏、以血为要,气血乃心胆共司神志的物质基础。正如《素问》云“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03

调养心胆有多重要?

胆在心神的主导下,能够抵御和清除不良情志刺激的影响,从而维持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精津的正常运行。心胆相合,则气血充盈,循行经脉,周流全身,脏腑调和,情志调畅,神志清灵。心胆神合,神志清明;心胆失司,胆失决断,则心主神明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从而出现情志异常变化。

如《剂生方·惊悸》所载:“夫惊悸者,心虚胆怯所致也”《医学心悟》中云:“心惊然后胆怯,乃一定之理”《金匮玉函经》云:“烦惊虽系乎心,未有不因于胆,何者?胆为将军之官,失荣则多畏也”《辨证录·怔忡门》亦云:“夫胆属少阳,心之母也,母虚则子亦虚,胆气一虚而脏腑之气皆无所遵从,而心尤无主,故怦怦而不安者”病理状态下,若胆气过盛,郁滞生痰,痰浊化热,上扰心神,则会出现烦躁不安,恼怒易激,惊悸不寐、甚则癫狂等症。若胆气不足,心气失和,神失所主,则较易出现惊悸、恐惧等情志异常症状。

心胆气虚证

症见精神疲惫、乏力,语声低微,心悸胆怯,心烦少寐,可伴见头晕耳鸣、多愁善感、心烦不宁、坐卧不安、睡浅易惊醒、小便清长、大便无力等,舌淡,苔薄白,脉弱或虚细。

针灸处方

心俞、胆俞、脾俞等背俞穴施灸,以调养脏腑气机。

安神定志茶

党参20克,酸枣仁5克,茯神15克、石菖蒲10克。

上述药材洗净后,沸水冲泡。一日多次。

什么是胆心综合征?

早在1881年俄国医师第一个提出胆囊与心脏之间存在神经反射性联系,1909年Babcok首先提出了胆心综合征的概念。此后,人们一致把胆道疾病伴有心脏症状及心电图异常的现象称为“胆心综合征”。

大多数人接受了这是胆道神经反射所导致的理论。解剖生理基础心脏受T2—T8脊神经支配,而胆囊受T4—T9神经支配,二者在T4—T5脊神经处存在交叉。当胆道疾患所致胆囊胆道压力增高或胆道受到牵拉时,可通过脊髓同节神经反射,即内脏-内脏神经反射的途径,首先刺激该处的迷走神经,然后传入脑干网状结构,再经迷走神经传至冠状动脉,引起其痉挛、收缩,使冠脉血流量减少,导致心肌缺氧,从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尤其易发生于原有冠心病患者。由于迷走神经反射可引起心肌电活动紊乱,故可发生心动过缓、传导阻滞、严重出现阿-斯综合征。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